爱尚小说网 > 九域战歌 > 第4章 荒村

第4章 荒村


  “哪里哪里!”杜文甫连忙挥着扇子,对于侯玉音是否便是天音侯玉,却不置可否,只说道:“都是轶史上描述的,描述的!”

  那年轻书生又道:“若在今日,世上男女都谙事较早,八九岁就懂得男欢女爱,十三四岁便有谈婚论嫁的。就说小生舍妹,出阁那年也才十五岁。不知道三千年前的十五岁女子,又是怎么个心性?若说那侯玉音与文成皇帝之间有什么韵事轶闻,不是皇帝去宠幸她,难道是她自己招惹文成皇帝?”

  “先不说谁招惹谁。”杜文甫道,“只说文成皇帝当日借宿于侯家,见到侯玉音后确实喜欢,但也没作非分之想。却没想到相互见面之下,侯玉音竟反而对皇帝萌生爱意,从此之后,皇帝每次要离去,她都极尽缠留。

  “在侯玉音的周旋纠缠下,文成皇帝在秀女村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不期赶上了村中每年一度的聚会佳节。皇帝便跟随侯家同乡亲们一起参加聚饮,本只图个与民同乐,却不料侯玉音却在席间向亲友乡民宣告,说要一生跟随文成皇帝,誓言此生非他不嫁。”

  众人闻言不禁愕然,萧礼竹失笑道:“这么说来,她果然是个敢言敢行的奇女子了。且不说她与文成皇帝年纪悬殊,单说她当众自表情慕一节,也需要有莫大的勇气。也难得她小小年纪,竟然那么慧眼识人,一眼便看上了当朝的皇帝。”

  那年轻书生叹惜道:“唉,奇则奇矣,只是闺中女儿,矜持为贵,她如此放肆表露,却未免显得轻浮。”

  杜文甫笑道:“公子此言差矣。侯玉音如此放肆言行,想必也是情之所至,难以自持。如此女子,不如说是真性率言、敢爱敢恨,这种率真,正是我们常人所缺少的。”

  年轻书生连忙向杜文甫揖手:“丞相高言,小生惭愧!但不知此事是如何引起秀女村夜不留宿的村俗?”

  “此事如果要细说,话可就长了。”

  杜文甫默然走了几步,继续到,“要知道,文成皇帝不但是个异乡人,而且与侯玉音年纪悬殊。只说侯玉音当众表白之举,立即招致四邻非议,侯姓族人为此大丢脸面、深感无颜见人。但侯玉音父母爱女心切,不忍责罚女儿,便只好打发她与文成皇帝悄悄一走了之。”

  萧礼竹道:“原来如此而已。因为这个便定下夜不留宿的村俗,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

  杜文甫摇了摇头:“文成皇帝得了侯玉音,自然是喜不自胜。离开秀女村后,便与她一路游山玩水,乐不思归。两个人日日形影不离,一路上真的是郎情妾意,男欢女爱,好不快活。皇帝本来想回到京城给她加封名份后,再封诏侯氏一家,不想与侯玉音一路欢娱,竟忘了时日,他们在途中游乐,一玩半载有余。”

  那年轻书生道:“那恐怕要坏事了,皇帝离京那么久,朝中岂不大乱?”

  杜文甫道:“那倒还不至于。朝中之事,自有二相三王等一班文武朝臣治理。再说文成皇帝虽然远离京都,但自有遥治国事之法。”

  锦言道:“既然如此,那丞相方才说‘哪是仅仅如此’,指的又是什么呢?”

  杜文甫道:“侯玉音与文成皇帝欢承之间,不期怀了身孕。两人正为此欣喜,不想突然一路遭人追杀,最终两人不幸在逃亡途中失散。

  “那尚且不说。文成皇帝回到京城后,命人带诏前往秀女村封抚侯家并寻访侯玉音的下落。在诏使回报之时才知道,原来在他与侯玉音离开秀女村不久,侯姓一家及其所有亲友从属,并秀女村全村一共六千八百余口,竟忽然一夜之间被人屠戮殆尽。秀女村,已然成了一座‘鬼村’。”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不由惊呼出声。

  那年轻书生愤然道:“一屠六千余口,行此血案者,当真是人性灭绝、天良丧尽!太平世道、朗朗乾坤,不知是谁竟敢如此无法无天、血腥杀戮?”

  杜文甫道:“此事当时震惊四乡。皇帝大怒,屡屡派人调查,却毫结果,此血案便成了一个千古迷案。

  “而当时秀女村四邻乡民,都猜疑秀女村遭此惨祸乃是因为得罪了文成皇帝那个‘借宿人’所致。秀女村亡村血案过去后,一直过去了几十年,村里才又开始有人居住。该村渐渐复苏,为忌前讳,村里便定下了‘不宿外人’的村俗,并去了‘秀女村’村名,更名为‘原西村’。后又因忌西山的‘西’字,再改名为‘十里铺村’。”

  众人听到这里,不由感叹:“真没想到这个简单的村俗背后,竟有一个那么悲惨的故事!”

  “是啊!”杜文甫悠悠一叹,“其实,大凡一个风俗的形成,后面必然有着很不寻常的故事。其实人常世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凡一人一物的成名,后面都不知有多少悲喜故事呢。”

  说罢,摇着扇子,拿起戏曲说书的腔调哼腔自唱起来:“身后千史传,身前万事休。莫道声名好,得来不自由……”

  歌声在风尘中飘荡,平添几分凄凉。

  二三里地,用不了多久,众人言谈之间,不觉已经走到了村口。

  远远见到这个村子的时候,人们还担心进村会不会遭到村民阻拦,进了村,才发现此村果然像封元说的那样,已是一座空村。想必村里的人,也都逃荒他乡去了。

  想到自己逃荒大半年,到达的地方却仍然是另一个需要的逃荒的地方,人们心里不由又多了几分绝望。

  众人走进村来,四下一看,只见村里街巷空寂、鸡犬无闻。进户一瞧,家家锅灶冰冷。这么大一个村子,足足成了一座荒村。

  只是村里各个地方的街道庭院都还算干净整洁,跟以前路过的其他荒村略有不同。看来,这个村子的人刚刚离去不久。

  到处都看不见一个村民,锦言提了一口真气,大声喊到:“我等逃荒之人,路过宝地,欲借贵村歇歇脚,不知村里可有人在家么?”

  他内力雄浑,语声宏亮,声音间远远传荡了开去。

  但是喊了好几遍,都没有人回应。

  封元说道:“锦大侠不必白费力气了。这村里的人,显然都已经到别处逃荒去了。看这情形,这村里也不再存有什么水粮,我们路过他乡,有地方歇脚已经是庆幸了。”

  他转身看了一眼后面的长龙,说道:“请传话下去,让大家就近找一些方便的地方暂时休息休息,等恢复了精神,再起身赶路。吩咐众人切不可做破锁入门、翻仓倒灶之事,一切以方便为宜。村里人虽然都已经走了,但将来年景好转,终还会有还乡之日。”

  锦言拱手道:“封大师体顾人心,我这就传话。”

  他转身向后面人群高声喊道:“诸位,封大师吩咐,请大伙传话下去:我们路过他乡,不宜过多打扰,切不可做破锁入门、翻仓倒灶之事,如有违者,定当逐出队伍。大伙就近寻找一些方便的地方凉快凉快,等恢复了力气,再起来赶路。”

  等锦言传话完毕,封元才又说道:“这里已经是华西平原的边缘,再往西不远,便要进西山了。劳烦锦大侠、方公子,你们去把各支领队的人全都叫来,将有重要事情商议。”

  锦言和形影不离跟在封明阳身后的那姓方的青年见封元说得郑重,便整端肃容,一齐应声而去。

  一行人走了大半天的路,已经十分疲乏困顿。这个村子虽大,想必也已经没有什么储水藏粮,人们便也没有心思作白费力气的走动。各各就近找了一些略为阴凉挡阳的庭院、柴房、磨坊之类的地方,一下子躺倒在地上,昏昏睡去。

  而封元和杜文甫、萧礼竹等人,却找了一个干净宽趟的大茶楼坐了下来,随口聊一些天气阴晴、人情风土之类的闲话。

  跟随封元等人一起到茶楼里的,还有几十名男女孩童。

  原来,这逃荒的路上一路饥荒,亡员甚速,人们担心将来即使找到了辟荒之所,也会男女缺配、丁继堪忧,就特地从队伍里挑选了一些资质上佳、身体健康的男女孩童进行粮水优待,以备无虞。

  这些孩童小的四五岁,年纪大的有十多岁,都是队里为将后的续丁而特别挑选的。其中,有些孩子的父母早已经在逃荒途中因饥饿病疫而亡故,但由于得到全队的粮水优待,这群孩子们的体质精神,仍然跟正常年景里的孩童没有太大差别,仍然是口中不渴、肚中不锇,精力饱满。

  虽说时下的孩童大多谙事较早,但毕竟儿童心性,大人们忧虑的事情,小孩子们也很难尽数体会得到。此刻,虽然刚刚经过了几个时辰的长途跋涉,但儿童顽劣好动,这群孩子们正热闹的正聚集在茶楼里,纷纷移桌腾椅、搬碗弄筷,正兴致勃勃的办小家家玩呢。

  而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却远离人群,在靠窗的一个小茶桌边静静独坐,不跟众同龄人一起玩耍。轻风吹打窗纸,他坐在敞亮的窗边,两眼呆呆望着外面的尘风骄阳,嘴唇不断的蠕动,似乎在默默念叨着什么。

  他便是封元的儿子,封明阳。

  虽然,在综合资质上,封明阳看上去比选作继丁的其他孩童要逊色不少,但由于他是队伍领头封元的儿子,所以也在特选优待的行列。


  (https://www.23hh.com/book/23/23439/137566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