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 第两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

第两百六十三章 真仇恨


  李佑自从长春宫之后,突然转了性子。


  让本想要罢免李佑齐州大都督官职的李二陛下,升起了不忍之心。


  最后这才让当初跟着李恪的权万纪,去教导李佑。


  权万纪此人也算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官员,当初跟在李恪身边,可是少不了当着其他官员的面指责李恪的过失。


  后来有了李二陛下的劝诫书,慢慢地才让李恪也成长起来,变成了一个仁德皇子。


  现在又去教导李佑,仅仅是半年多的时间,李佑也转变了性子。


  在齐州之地,还获得了不少学子的夸奖。


  登上了大唐时代周刊,也算是荣耀一时了,让其他的那些皇子,多少也有一些羡慕。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至此,李二陛下也大为宽心,便又给了李佑一些州郡,让他治理。


  大唐现在看似是郡县制,然后朝堂之上是三省六部制度。


  但是地方上却又有亲王身居的大都督一职,然后便是张公瑾、长孙顺德、柴绍、尉迟敬德等等刺史一职。


  这些大都督和刺史便成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而下面会有着他们自己的一些官员部下。


  李佑是做足了礼贤下士,完全就按照权万纪的一些指示来做事。


  比如招贤纳士。


  齐州之地靠近齐鲁大地,所以孔家等一些耕读之家的学子比较多。


  所以在官员的调度之上,这些具有耕读之家的一些世子,得到了重用。


  但是也不是那种纨绔子弟就能直接成为官员的。


  最起码,也需要在齐州之地等有一些比较好的名声,比如那些有才又有德的读书人。


  就受到了李佑的优待。


  “殿下,治理一地需要更加看清楚民声,百姓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殿下便能第一时间知道,就像是这一次的大灾,百姓需要的是官府的关怀,需要的是救灾和赈灾,需要看到如殿下这般身份的王公贵族出面。


  他们的内心才会安定下来,如此一来,也会记着殿下的好。”


  李佑点点头,他需要这些民心,自然就要听他们的民声。


  以前不会顾及这些人的感受。


  但是他将来要做的事情,便是需要这些人的支持。


  所以这些事情也必做不可。


  “多谢先生的教诲,李佑定当铭记在心。”李佑拱手说道。


  权万纪点点头,故作高深。


  接连教导出来两个仁德贤能的皇子,他的名声在朝堂之上也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一些学宫的大儒,还请他能去学宫讲授一些为人师、为人弟子的学论。


  以至于让现在的权万纪多少有一些志得意满。


  而李佑也多少感觉到了这位先生的傲慢,但是他选择了忍耐。


  忘不掉自己母妃的悲惨,更忘不掉父皇的寒心之举。


  被李二陛下软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阴弘智,选择了自暴自弃。


  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人。


  这才有机会,写了一封血书,让人秘密地转交给了远在齐州的李佑。


  而他自己,不过几日,就病死在了床榻上。


  昔日跟着李佑一起吃香喝辣、酒池肉林的阴弘智,带着巨大的仇恨死了。


  李佑也得到了那一封血书,但是看也没看,直接烧了。


  他不敢看。


  担心自己看了之后就忍不住,也担心在自己身边就有一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在暗中盯着自己。


  所以他没有看,直接就烧了。


  之后则是为阴弘智守节三个月,便继续去体察民情了。


  李二陛下拿到了影卫送上来的奏折之后,叹了一口气,对懂事又可怜的李佑,升起了怜悯之心。


  同时,也对萧家痛恨极了。


  只不过当年长春宫事情的那个萧瑀,早已经死了。


  萧家也被流放了。


  倒是萧皇后,嫁了人之后,深入浅出,到现在也还算是安定。


  李佑站在田间地头,看着百姓在忙着夏种。


  齐州各地,他都走遍了。


  每一个都城,也都去了,凡是遇到一些不作为或者是被举报的官员。


  他也都亲自请求权万纪或者是其他声望比较高,德操也比较好的大儒等人在一旁指导,亲自审理这些官员。


  之后便上报给了吏部,吏部则是把这些奏折送到了李二陛下的面前。


  对于贪官污吏,李二陛下是最为痛恨的,所以直接同意了李佑的处罚。


  并且对李佑的这些做法,表示赞赏。


  身在东宫的李承乾,见到了大唐时代周刊再一次报道着齐王李佑的种种作为,脸上是阴云密布。


  总有一种,自己即将会被背刺的危险。


  这种感觉,实在是让他有一些坐立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李佑不是长春宫阴妃娘娘所生,他也不会有这种感觉,自己虽说是被冤枉,也没做那件事情。


  可是李佑的所作所为,就是让李承乾觉得不舒服。


  同样不舒服的人,还有李恪。


  本来这大唐时代周刊上面报道的亲王应该是他,却没有想到竟然被李佑给抢了风头。


  说实话,他已经把益州之地治理的很好了。


  有了蜀道之后,益州的很多货物都销往大唐各地,为国库增添了不少钱财。


  到现在,益州之地可以说,机会没有了什么穷人。


  就算是那些好吃懒做之徒,也被官兵赶着去田头地间劳作,又或者是去了码头。


  因此也算是有了收入,就算是那些好赌之徒,也因为现在大唐对赌博管理的更加严格之后,也少了很多。


  这些年来,益州之地应该算是祥和一片,百姓们年关的时候,热闹非凡。


  争相庆祝现在的快乐佳节,庆祝他们的美好生活。


  可是却比不上李佑一个整治贪官污吏,比不上李佑一个体察民情,整治欺压百姓的乡绅。


  为了能够让自己也能登上大唐时代周刊,李恪也开始体察民情,并且整治贪官污吏。


  不仅如此,益州之地本就有一些复杂,其中还有一些僚人。


  所以为了能够让益州更加繁华,李恪也是尽职尽责,想尽一切办法,让益州变得更好。


  当然,也有人弄虚作假,把本来是好的官员,当做是贪官给整治了。


  结果被御史台发现,上报到了李二陛下面前。


  (https://www.23hh.com/book/273/273786/187750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