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十四章 初步发展计划

第十四章 初步发展计划


  由于未受战火波及,这时的西安古都,城墙完好,这让后世观瞻西安老城时深以战火破损为憾的六人,着实过足了瘾。


  两辆别克轿车将六人迎进西安城,让一路饱受马车颠簸的六人大大的兴奋了一把,由于情况未明,三辆重卡仍然留在洛川。六人只是带了一些复写资料来到西安,想想后世的复印机,几人真后悔没带一台过来——也就是想想,带那东西来,光是碳粉就无法解决。


  从东门进入西安城,让半年没见过大城市的六人,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的感叹,人真是易变的动物,当年在纽约巴黎都不以为意的几人,却为西安城一些不起眼的工厂、商店兴奋不已。


  两车径直开进了省公署,李想站在门口迎接大家,久别重逢,好不热闹,景珩看着李想脸上显露的苍桑,想着他这段时间的殚精竭虑,眼中有了湿湿的感觉。


  杨竽笙一脸兴奋,道:“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们在小县城里武武扎扎,真没想到,一眨巴眼,我们就到西安了,这回可真要大干了。”


  安思远也是一脸兴奋,守在小县城里,他几无用武之地,好不郁闷,在未来世界他是个孤儿,对他来说,最高兴的事就是工作。这半年,真让他后悔死了,早知这样,还不如不来这个世界,这回可好了,至少西安会有不错的基础。


  看着大家或多或少的兴奋,李想不想立刻泼冷水,先把大家接进客厅。这时是李想最轻松的时刻,只有在这时,他才不用处处小心谨慎,精心算计,以防自己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这里的六人都可以在他轻轻松松的心情中,为他打开思路。


  啃着手里的苹果,龙海也开起了远笑:大家快吃,这可是天然绿色食品,中国的第一袋化肥,才刚下生产线。


  几人轻松的交谈着,李想却不得不引入正题,道:“现在,陕西还不是我说了算,最后的决定权,还在督军冯玉祥手中,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裁军,一个小小的陕西省,供养着几十万军队,哪还有钱搞发展。可这是在军阀时代,难呀。”


  “冯玉祥不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领吗,就连M主席都给了很高的评价呢。”乐洋洋接道。


  “那是以后的他,现在的他,还没有脱离旧军阀的习气,只是有些革命志向而已,这个决定,只怕没那么容易说服他。”李想谈了自己的看法。


  钱复道:“冯玉祥既然有之后的变迁,说明他是一个开明的军阀,我们就以科技强军,科教育民来说服他。”


  其它几人也都一起点头,在那个年代,他们都是年过三十的人了,来到这个年代,由于时空扭曲,他们都变成了二十岁,让他们这些毛头小子,黄毛丫头说服冯大帅,几人还真没把握。


  还是杨竽笙,道:“我们明天不用多说,先给他练两手,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卖狗皮膏药的,就能说服他。”气得景珩直戳他脊梁。


  “小杨说的对。”龙海赞成,“话糙理不糙。”


  “没学问。“景珩也明白,就是不习惯这家伙的粗鲁。


  第二天,李想来到督军府,说有几个朋友要引见给冯玉祥,冯刚刚做完英文早课,又做了一遍操,才出门迎客,见眼前六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穿着西装和西式长裙,其中两个还戴着金丝眼镜,一看就是留洋派。也不以为意,让进了客厅。


  钱复代表六人表明来意,说自己等人都是在美国时和李想认识的,受李想的影响,希望回国来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尽一已之力。


  见是几个小青年,冯玉祥有点不感兴趣,他对学生清谈一直有书生无用的观点。钱复知道他的想法,就及时的改变了话题。道:“冯督军对李省长当初在东线时使用的武器还有印象吧。”


  这句话算问在点子上了,冯玉祥一直想弄明白李想是如何及时调动步兵炮和将手榴弹扔出很远的,可又怕李想多心,一直闷在心里,这时一听钱复要主动说出来,当然高兴。


  见到实物,冯玉祥不禁心中打鼓,就是这么些个破玩意儿。


  几个士兵给他操演了武器的用法,经龙海一讲,他才知道,这玩意都是龙海用报废武器配件做的,不禁大为欣赏,一个旧炮管,就能把炮弹发射出百十米远,一个小小的破铁筒,加个机关,扳动手柄就能把手榴弹扔出一百多米,真不简单。


  演示了这几样小制作,龙海和钱复又给他讲了如何制作自动火器,如何制作自行火炮等等,让冯玉祥听得云里雾里,对几人的能力有了很大改观,他看了看两个小姑娘,有询问的意思。


  钱复接道:“这两个小女孩,更了不起,掌握着西方发达国家才明白的无线电军用电台和最新型医物的制造方式,有了电台,她们可以让几十几百公里之外的部队联络成为可能,有了这些新药,可以让受伤感染的战士起死回生。”


  景珩听了很不爽,心想不就是短波电台和抗生素吗,说得这么费劲,却不知这个年代短波电台还没有发明,青霉素正在实验室里被反复寻找。就是说出来,在场的除了他们七个,也没人听得懂。


  冯玉祥听了却大为震惊,这几个年青人看来真的不可小视。


  客气的把他们请入厅里,了解起未来的计划。


  李想于是汇报了兴建铁路,开办工厂,制造枪炮,新建综合性大学,普及小学教育等计划,听完汇报,冯玉祥大笔一挥,先拔经费五十万元,用以启动初期项目,更重要的,他听到李想讲起这六个人都是军工方面的杰出人才,又是大笔一挥,再拨五十万元用于兴建西安军械修备所。


  李想适时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说陕西保境安民,不需要这么多军队,他打算把自己的部队裁掉一半,缩编为两个师三万人,另要求其它各部都进行裁减,听了李想的建省计划,冯玉祥大为欣赏,这个李想是真为陕西的百姓着想,真为中华之兴盛着想。高兴的道:“好,有老弟这句话,我很是欣慰,这样吧,我也表个态,我部只留两个师,11师和7师,6万人,其它裁撤,暂一师保留1万5千,刘部保留一个师二万人。井部一个师一万人。节余军费,就按弟之意,用于陕西省建设。”


  李想心中一算,这样一来,裁军高达12万人,光军费一年就可节省700余万,两年的军费,就可以完成西安到潼关的铁路建设,如果将来由自己生产钢材,这笔钱可以把铁路从西安铺到郑州。这个冯玉祥,真是大手笔啊。


  李想对冯玉祥郑重的说:“督军放心,三年之后,我就能让11、7师两个师战斗力顶得上十万。”


  “噢?”冯玉祥一下子来了兴趣。


  李想道:“只要资金到位,冯督军能把巩县兵工厂一部分多余设备分给我们,两年之后,我们也能造出和他们一样的武器。”


  冯玉祥哈哈大笑,这个计划就算是通过了,这个时代,军阀割据,中央的势力小的可怜,现在的北京政府,政令不出五省,各省的财税,也多半自留,上缴很少。冯玉祥完全有能力支配,就是李想,也可以支配很大一部分财政。


  得到冯玉祥的全力支持,李想也敢于实行自己的计划了。他第一件事就是让钱复、景珩、乐洋洋、安思远四人远赴德法,购买第一批机器设备,这时候的工业技术,仍然是欧洲领先。并指派景珩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成青霉素的样本,安思远则回到自己的母校汉堡大学,聘请德国科学家并采购机械设备,这时的德国刚刚从一战中恢复,百废待举,很多工人、教师、科学家都无事可作。以安思远的严谨和认真,相信会有很多德国人愿意做他的同事。龙海和杨竽笙留在国内,开始建设初步的工业基础。两个人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机械知识,可以很快的指导基础工业品的产出,而李想的规划能力,无疑会使这个铁三角相得益彰。等陕西的工业有基础,其它四人的回归,就会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有了冯玉祥的一百万批示,自己又从公务经费中挤出七十万,开始了自己的初步建设计划。


  首先在全省推行县立中学小学制度,至少保证县城的孩子可以接受新式教育,在中小学中开设西式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每年由公费集中培训一个月的中小学教师理科课程,以自己七人为主直接讲授。


  李想深知,全民教育才是真正的广开民智、推崇新风的基础。受条件所限,一下普及全民教育只能是一场笑话。所以,他将农村定为先识字,再兴学,于是他又要求所有学校在放假期间,师生一律下乡,讲授文化知识,


  以陕西高等学堂、第一师范为基础,合并成立西安大学,开设国文系、哲学系(很多人不明白李想开设这个系干什么,李想的回答很简单,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哲学的基础上,人类才会沿着正确的科学道路向前探索,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哲学人材一直是最缺乏的,尤其是近代以来,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几乎没有)、教育系、数学系(数学是李想最为推崇的学科,他一直认为,如果哲学是指路明灯,数学就是走路的拐杖。)、物理系、化学系、医学系、材料系、机械系、光学系、电学系、农业系、地质与地理系、经济与社会管理系。


  在西安大学的旁边建立西北社会和自然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复),社科所下面建有医学和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景珩)、精密机械和光学研究院(院长安思远)、航空和航天研究院(院长钱复)、化学制剂和有机材料研究院(院长杨竽笙)、电气和电子研究院(院长乐洋洋)、社会经济和国家战略研究院(院长李想兼任)。


  在全省兴修水利,加大对原有的省实业厅,各级县实业所(小县为教育所兼管)及省农事试验场农业技术项目的投入,设立农村互助所,按现代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选取几千处村庄推行杨竽笙的化肥,并向农民保证,亏了算政府,增产了,增产部分也可抵税,算是农民收入。


  在全省实行统一的财税制度,持政府统一发放的税票可以通行全省,各地驻军只能从政府支饷,不得摊派,这无疑卡死了刘镇华部收敛民财的路子,冯部如果硬要摊派,必失民心。这样省府就有了一大笔钱,也强化了对各县的控制。


  全省县以下职员实行考试选拨,省里派人下去抽查督导,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


  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办矿办厂,修路修桥,由于政府资金有限,以土地和技术入股,与民间资本成立股份公司,完全公司化运作,政府只监察,不参与经营,收益按股份分成。


  鼓励农民开荒植树,政府派人在全省划出自由区,有自愿去这些地区开荒植树的,政府按作物不同给予一至五年的免税期。


  在全省实行户籍登记制度,所有人口不论长期还是暂住,一律登记。并按年龄区分适龄的上学人群,工作人群,服兵役人群,按学历区分中学,高级中学和大学人口。


  所有适龄青年及退役官兵全部登记造册,并定期组织退役官兵和适龄青年的军训。


  根据人口分布,建立建全省医疗及卫生保障体系,在将来财政宽裕时在省内、在国内推行保险制度。


  对全省所有的规模工、商、农业进行登记,占有国家资源的,开始征资源税。


  保护私有财产,只要合法所得,政府鼓励。


  开放言论,鼓励办报办刊,尤其是宣传西方先进技术,自已等七人,都被聘为《西安科学报》的特约编辑,定期撰写科普文章。


  在全省建立工会和农会,鼓励他们争取合法权利,各级政府设立劳动仲裁,可以罢工罢劳,但不能暴力冲突,这一条受到了各级官员的极力反对,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不过李想有自己的办法,等大批的机器运抵,他会首先在省办企业里使用,通过机器的高效率,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资,减轻劳动强度,在一个由他掌管的政府控制的开放市场环境下,那些顽固的剥削工人,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最终只能完蛋。


  在西安汽车局、西安五金工艺公司等基础上建立西安机械修造厂(厂长龙海)。下设车辆修造厂、无烟药及其它药剂制造厂、枪炮修造厂、弹药装配厂。这是西安兵器工业的前身。


  在钱复的要求下,李想对西安阎良地区进行了勘察,未来,这里就是西安的试飞中心了。


  成立省办铁路局,从北京和本省两级财务想法筹建西安到汉中,西安到延长、榆林,西安到潼关,西安到兰州的铁路、公路。在省内先形成一纵一横的大动脉。


  成立陕西石油公司,在洛川建立炼油厂,炼制陕北的石油。成立陕西煤焦公司,开发陕北的大型煤矿。


  成立汉中有色金属公司。


  成立陕西农副产品公司。


  整合西安城内各金属加工作坊,成立西安金属工艺厂,在西安机械修造厂没有正式投产之前,它就承担了为李想部修整装备的重任。


  其它规划中的还有重型车辆制造,飞机制造,仪表制造,等等大型企业,只能等财政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再办了。


  就算这第一期工程,所需的投资也不只上亿元,李想一两年内能集中的,不过一二千万元,他深知,历史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十年,到一九三一年,他至少不能给日本占领整个东北的机会,或者,至少不能轻轻松松的得到东北的人力、物力资源,


  十年,他必须在十年之后,让中国,或是至少让他分治的地区,实现与德国的同步崛起。


  由于这一天为月15日,史称“10.15”计划。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25.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