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十六章 小上海

第十六章 小上海


  1922年1月3日,钱复、安思远、乐洋洋、景珩四人,在一个连警卫部队的护送下,离开西安城,景珩依依不舍的望着城门口渐渐模糊的李想身影,潸然泪下,本来李想的意思,年底就出发,在其它几人的要求下,才将时间改为过了元旦,这个年代交通极不发达,去欧洲只有海路,穿越苏伊士运河的水路也有几千海里,他们要完成繁杂的任务,再回中国不知是哪一年了,景珩不敢带后世李想的照片,这个年代照相技术把人照的如同鬼一样,她只好多看李想几眼,让分别前的记忆,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她不是李想,在这个时代,李想可以忍受孤独,不去回想自己曾经的年代,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景珩却做不到,在那个年代,她活的悠闲自然,有温暧的家庭,优越的工作,可这一切,都被该死的战争破坏了,先是公海,然后领海、沿海、纵深,她的家和工作单位不得不从上海、南京,到了成都。她也是个热血青年,她不能看不到希望的活着,所以,她义无反顾参加了李想的组织,更重要的,这里有她的爱。


  沿陇海线,几人沿路勘察地质,绘制地图,经过近两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山东济南,在这里几人换乘火车,沿津浦路到达上海,钱复等人逗留了一周,跑便了上海的各个洋行,订购西安急需的机器设备,22年正是民族工业刚刚完成初步建设,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面粉、缫丝、火柴、纯缄等陆续投入生产,所以,钱复不但能在上海购到如蒸汽机、电动机、变压器、车床、等基本成套设备,还从民办企业购进了大量原料,陕西有非常丰富的棉花等农、林资源,他们在西安大学农业系刚刚建立时,就致电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董时进教授、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任的过探先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农科主任邹秉文教授等国内知名农科专家定期来西安大学授课,并请董担任名誉主任。几人相信,别的不说,只要杨竽笙谈一谈有机农药的合成前景和杂交水稻,优选法育种等理论,就会让这些民国大家们认为西安是一个新风蔚然之地,可以说,为了开民智,几人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四人在上海依依惜别故国时,陕西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了。


  西安城内城外,到处是施工的场所,最先投入生产的铁厂和水泥厂,这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后世总参的测绘图,李想将一封措辞婉转的书信托人转给了时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的李四光,请他来陕西讲授地质学,其实是通过他来寻找陕西境内丰富的矿藏,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陕西就陆续发现了大型油田、超大型煤矿、铁矿、金矿等,让他的工业发展计划有了起飞的基础。由于同样出身北大,虽然相差了地百年,李四光还是从李想身上看到了可贵的科学求实,理性批叛的学术精神,这不同于一般军阀的沽名钓誉,粉饰学问。而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强国的知识权贵。等到了李四光的认同,李想与全国知名大学的联系骤然紧密起来,西安大学也从开创初期的几个系,扩展到几十个系,上百个专业,尤其是李想对科研投入不惜代价的精神,甚至能与这些大家们进行交流互动。并很快把他们的思想精髓体现到实际应用中,后来,就连中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教育界大佬——蔡元培先生,也受李想精神的感动,担任了他的客座资政官,虽然很少来西安,但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留学归国的数学家,化学家、农学家等等都来到西安大学任教,李想开出了一月八百大洋的高薪和完备试验环境的承诺。由于西安大学在冯玉祥和李想的运作下,得到和北大、清华一样的国立身份,对欲以教育救国但又自惜身份的知识分子来说,有了足够吸引他们的条件。不过令这些大教授们不爽的是,每月必须抽出三天为来自全省的名界民众作科普讲座。


  李想正是用这种办法拉近民众与科学的距离。他深知民国教育的失败在于拉开了精英与百姓的距离,现代科学没有扎根于民,在大规模生产中,得不到熟练的劳动力支持,而未来的教育失败在彻底放弃了精英化,失去了兼容并蓄,广开言路的土壤,腐败滋生,学风堕落,在他的那个时代,他是无能为力的,而在这个大浪淘沙、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摒弃民族恶习,传承优秀传统,接纳西方先进思想创造良好条件,从思想上,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大脑。


  而民觉公园此时也成了海德公园的翻版,自由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都可以游行,演讲,一时间古都西安,焕发出勃勃生机。


  修建铁路的同时,西安城内的水泥路和延伸向四周的简易公路迅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是稀罕物了。西安开通了蓝田、咸阳、临潼、三原的公路交通线,有了固定的客运和货运车辆,城内有了定时定线的交通工具,电话局、电报局、电灯、自来水、各种现代设施纷纷建起,特别是李想通过极大的工作争取来的年轻科学家茅以升博士,担任了西安大学建筑及道桥系主任后参予设计的西安大学主楼,应用力学原理构建的大鹏展翅造型,成为了整个西北的标志建筑。由于茅的加入,在陕西的铁路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李想规划中的铁路纵贯线,很多道桥都成为了茅以升的杰作,尤其是听从茅以升意见,大量采购了汉阳铁厂等国内钢轨、枕木供应商的产品,节约了大笔资金和时间,也让李想再一次明白,军阀混战时期,由于正值列强战后重建,无暇东顾,民族工业和国办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冶铁、纺纱、化工、机械制造,采矿,这些工业都为将来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不错的基础,要不是后来日本鬼子入侵,经过黄金十年发展的民国工业体系,会进一步向现代化大工业迈进。


  在刚刚具备工业雏形的西安,李想又从国外购进布雷盖(型轰炸机的民用版,开创了陕西民用航空业,其900公里的航程,可以在陕西省内各重要地点如汉中、咸阳、华阴、洛川自由穿梭,后来又开辟了至山西运城、河南郑州的航线,使西安在全国直追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用李想的话,要想推广现代化,首先就要认识现代机器。由于民觉公园的自由气氛,许多民间资金甚至在曲江边修建了别墅区,对于饱受二十一世纪房地产摧残的李想,马上发现这个巨大的商机,拨款疏浚了曲江的水系,种树植荷,美化环境,利用政府屯集的大量土地,这里一旦催生房地产热,他想不要钱都不行。


  1922年的春节,无疑是陕西百姓自义和团运动以来最为幸福的一个春节了,生活安定,无匪患兵灾,农事又因为得到北京及南京农科专家和化肥的帮助,实现了稳产高产。陕西的黄金十年,因为李想的到来,从1937提前到1921年。


  但李想深知肥猪和狮子的区别,在大力提振工农商业的同时,对西安机械修造厂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本着等设备不等人的原则,龙海一边安排厂房建设,一边就在西安高等职业学堂开展技术工人的培训,一个月一期,每期一百人,经过严格的筛选,半年后有四百人得到毕业证书,其中五十名受过高小教育的学生还成为龙海的高级技工班注册学生。来自未来的人深知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这五十名学生,就是将来标准化职称评定系统的试金石。一年之后,这批学生中有三十五人得到龙海亲手颁发的证书,这批证书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上面除了陕西省教育厅的官印,还有教育大师蔡元培先生亲笔题写的“成绩合格,准于毕业”八个大字,并提有蔡元培大名,几年之后,这种认证就得到全国各地的认同,比当今的微软认证,思科认证还要火,成为陕西民众新科学思想的风向标。


  虽然有后世在首钢也是NB人物的龙海亲自培训,技术工人的质量得到保证,产量却迟迟达不到要求。李想又出了新招,在全省设立职业技工学校,将来毕业考试合格后,可进入省办实业工作,省办各实业公司也优先向技工学校招工,从这种渠道进入公司的职员,从进入公司第一天起,就自动加入陕西省实业工人联合会,可以得到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伤事故等很多方面的优待和保障,从而极大促进了陕西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转变。巨大的市场需求会催生重大的社会变革,一大批民办的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各个民办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高薪招聘技工讲师,师资力里通过民门力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龙海又适时推出了全省一年两次的技工大赛,形成良好的师资力量竞争环境,龙海甚至亲自登场,秀了一把自己的焊接技术和钳工技术,让参赛的那些傲慢的老外知道什么叫中国的博大精深,从此全省甚至全国都知道陕西修造厂长的“神仙手”大号。


  由于工业初创时期技术含意不太高,工人还能勉强适应,将来大量的新设备上马,一定会产生很大的人才缺口,现有的培训机制无论如何不可能满足未来的要求,李想和龙海又提出了流水线生产概念,每个工人简化单人的工艺,依靠流水线上的工序流转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完成产品的最终生产,结果工效大大提高,产业工人队伍也迅速得到壮大。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2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