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二十三章 早知道挨打总是难免的

第二十三章 早知道挨打总是难免的


  河南大局已定,鉴于直奉战争已经结束,高敬与蒋世杰一同向胡景翼辞行,胡景翼是个极重感情的人,拉着蒋世杰恋恋不舍:“朗亭兄,你本不是池中之物,弟是不留你了,此去陕西,希望你能开僻一片新天地出来,李想是不可多得的有识之士,陕西在他的手中,必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有你帮助他,陕西将来必是革命的中流砥柱。我们靖国军就不回去了,河南地处中原,守京汉、陇海之要冲,我希望能在这里开辟新的革命局面,迎接孙大总统回归。”


  蒋世杰心中感慨,紧紧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不出一句话。


  高敬道:“胡师长,李省长临走前嘱咐我,您虽心系革命,行之不遗余力,但人力有穷时,有所不能及也不必勉强,陕西省的大门会永远为您敞开,李省长随时欢迎您回陕西共创大业。如果您在河南有什么困难,请电告李省长,陕西一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胡景翼听了心中更加感动,道:“我靖国军在陕西几已走投无路时,李省长就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此次远征河南,更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粮饷和精良的武器,代我谢谢李省长,他走的是实业救国之路,我希望他走的更坚实,更远。我受中山先生重托,为革命,鞠躬尽瘁,唯死而已。”


  三人执手互勉,洒泪而别。


  为了胡景翼日后的发展,陕军暂一旅将多余的装备辎重悉数送给了胡景翼部,只带着回西安的辎重乘上了通往三门峡的火车。


  由于此时陇海线只修到三门峡之观音堂,陕军仍需步行入潼关,转回西安。


  从潼关经华阴、华县、渭南,均为刘镇华部防区,由于在倒陈之战中,李想部重创刘镇华部,并夺去他坐大陕西的机会,双方一直不睦,李想对刘镇华也一直不敢放松,渭南防卫刘镇华的,就是贺山子的九师五团,也是民联军的老底子,现在又充实了部分装备,日日枕戈待旦。


  所以进入刘的防区,蒋、高二人都是小心谨慎,前有侦察队,后有戒备队,丝毫不敢大意。过了潼关,进入华阴县内,蒋、高部行到杜峪口、三神庙、五里关一带,这里南临华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蒋世杰一面加派巡逻队,一面将所部分成两支,一前一后相距三里,以免被对方包了饺子。


  大军蜿蜒曲折,眼看前军就要走出峡谷了。


  突然,一阵爆炸声传来,先头部队遭到不明之敌的迎头痛击。仿佛信号一般,行军队伍的队尾也遭到敌人的袭击,蒋世杰忙问:“侦察参谋,怎么回事,哪里的敌人,刚才怎么没发现。”话音未落,一排子弹打来,卫兵忙把两人按倒在地。


  四面枪声大作,将陕军包围起来。


  陕军果然训练有素,经过短暂的慌乱,陕军各部立刻收缩,构成一个个环形防卫。山道两侧的密林中,无数潜伏的镇嵩军对陕军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不但在山道的头尾有埋伏,而且在山道的两边也有埋伏,一下就把陕军的一字长蛇阵逼入断头、斩尾、拦腰的绝境。


  渐渐的蒋世杰和高敬身边聚集起警卫营大部,各种轻重机枪、投弹器暂时压制住了镇嵩军的进攻。只要镇嵩军一靠近。强大的火力就会将进攻的敌人迅速击退,总算稳住了阵脚。


  陕军逐渐抱成团,防御圈中心的投弹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类似迫击炮的武器,让镇嵩军一时无法近身。陕军虽被切成数段,镇嵩军却一时奈何不了陕军。远处山头上,柴云升看了气的大骂部下饭桶。镇嵩军在他的指挥下,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却次次无功而返,双方都是伤亡惨重。几个较小的陕军防御圈被相继攻破。大有倾巢危卵之势。


  蒋世杰迅速查看了一下地形,对高敬道:“高旅长,我们不能呆在这时死守,这样下去,会被镇嵩军一口一口的吃掉。我们必须找一个立足点。”


  “对,”高敬刚刚组织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这样防守弹药消耗太大,再打下去我们就弹尽粮绝了。”说着,他看了看四周,道:“我觉得我们应当夺取一个山头制高点,聚拢部队,坚守待援,我们的行军路线已报告西安方面,如果我们明天不能按时出现在指定地点,西安就会知道我们出事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找一个可以防守两到三天的地形,聚拢部队。等候援兵。”蒋世杰看着地图,忽然道:“我看这里可以守。”说着向地图一指。


  “华山?”高敬讶然。


  “是的,我少年时爬过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蒋世杰道。


  “可我们怎么找到上华山的路?”高敬急道。


  “有办法,看见没有,我们只要攻下南面的山坡,爬上山脊,最多走两道梁,我就能辨出去华山的路,只要我们守住华山,坚持三到五天应当没有问题。如果我们粮弹充足,坚持一年都没问题。”蒋世杰道。


  “好,干,我带旅警卫营拿下山头,,你带旅部跟上。”高敬道。


  “只是,我们都被打散了,怎么通知其它部队。”蒋世杰道。


  “我有办法”,高敬一边说,一边下令:“警卫营,跟我上,夺下南边高地,我们就有一条生路,夺不下,我们都得死,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各连抽出神枪手,火力掩护,投弹器伴随冲锋,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许后退,都明白了吗?”


  “明白”几百个声音一齐大声回答。


  “通信兵,发信号弹,命令各部跟随。”


  作为后世参加过现代化战争的李想,深知通信系统是战力的倍增器,由于电台还在开发中,所以他就用信号弹约定了一些简单的组合,高敬通信兵发出的正是“向南,跟我,山”。


  至于蒋世杰原来的部属,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约定,如果没有和陕军混在一起,就只好各安天命了。


  高敬大喝一声:“吹冲锋号。”


  “嘀嘀嗒,嘀嘀嗒”嘹亮的军号刹那间响彻四野,高敬将一顶钢盔扣在头上,第一个端着冲锋枪向山上冲去,几百名战士潮水一般向山上涌去。山上密集的弹雨倾泄而下,步枪、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枪林弹雨中,一团团血花从人体迸溅出来,夹杂着子弹击中人体的“噗噗”声和战士被击中时低沉的呼喊声,不断有陕军将士倒下,后面的人仿佛没有看见一样,手中枪喷吐着怒火,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的继续冲锋。有人被打倒了,又艰难的爬起来,继续向前冲锋,响彻山谷的喊杀声一刻也没有停歇。人群身后三十米左右,几十名神枪手机灵的伴随着前进的队伍,时而匍匐,时而跃起,左躲右闪,抽冷子放上一枪,不断射杀山上的机枪手,但自始至终,无一人后退半步,陕军将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让山顶上镇嵩军士气大受影响,枪声好象也没有开始那么密集了。


  陕军将士前仆后继,喷涌的鲜血染红了山野,刚刚冲到半山腰,倒在路上的就有上百人。果然是人人战死在冲锋的路上,山下蒋世杰看见眼前的前景,深深的震憾着他的内心,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军官用命,士兵舍生,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战无不胜。


  在付出重大牺牲后,高敬带领部队冲上半山腰,队伍后面被战士们用命保护下来的投弹兵,迅速架好投弹器,一枚枚手榴弹连绵不绝投向山顶,炸的机枪立刻哑了下来,久受压制的陕军将士一气杀上山顶,和比自己人数多出几倍的镇嵩军展开了白刃战。警卫营的官兵深知自已身后关系着几千袍泽的性命,个个舍生忘死,奋力拼杀,硬是在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跟在后面的蒋世杰旅部迅速投入战斗,扩大突破口。接到信号的部队,源源不绝的杀向这里,队伍象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


  好一场惨烈的拼杀,整个山头都被鲜血染红了,杀红了眼的陕军官兵,有的甚至直接拉响手榴弹,与扑上来的镇嵩军同归于尽。漫山遍野都是倒在一起的双方将士,镇嵩军的士气直线下沉,对于多数是参军混饭的军阀部队,纵使人数再多,在这种最考验胆气的白刃战中也迅速溃散下来。被分割的几支部队陆续赶来,后面跟着的多半已不成建制。渐渐的镇嵩军重新填住了山下的缺口,这意味着,后面的部队再也上不来了。


  蒋世杰强抑着心中的悲奋,大喊一声,“走”带着突出重围的二千余人。向华山方向而去。


  杜峪口一战,陕军五千余人的部队被镇嵩军消灭三千人,剩下的二千人在蒋世杰的带领下,向华山方向转进。由于陕军多半已成为地方的工程兵,真正的作战部队此时不过一万人,可以说,这一战就报销了陕军三分之一的兵力。


  当贺山子没有在预定地点接到部队到达的消息,他立刻就知道出事了。一面急电报告李想,一面派出两个骑兵营沿途搜索。


  李想接到电报第一时间就发布了紧急动员令,让参加地方建设的主力部队迅速归建。此时他手里能动用的,只有刘小顺西安守备团一个团,贺山子九师五团一个团,其它几个团分别在汉中、宝鸡、延安、同州,总共六个团的兵力,就有四个团不能动,而刘镇华的镇嵩军,已发展到两师一旅四万之众。这一次伏击蒋、高部,柴云升就动用了一师一旅两万五千兵力,足足是蒋部的五倍。


  这却是李想不曾考虑的,他总认为自己身兼督军省长之职,是北洋政府指定的陕西军政长官,又是直系要员,刘镇华不敢冒这个险,而且现在陕西处处要建设,处处需要钱,他就把军备放在最低的水平,没想到,经济建设刚刚有了点起色,现实就给了他狠狠的一闷棍,刘镇华显然不甘心困守几个县的小地方,他还是想取李想而带之,蒋世杰和高敬的部队,可以说是李想唯一的一支机动部队了。没有了他们,陕西说不定就要变天了。


  李想坐在办公桌前,细细的考虑,一丝凉意从心头升起,自己太大意了,历史上刘镇华十万人马困西安的教训怎么自己就忘记了。虽然那是1924年以后的事,可自己手中才两个团四千来人,远不比当年杨、李二人一万多人枪的实力。


  西安城,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绝境,自己辛辛苦苦取得的一点成绩,就会灰飞烟灭。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3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