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五十章 西北军的结局

第五十章 西北军的结局


  1925年初,张宗昌、卢永祥率奉军南下进驻南京,齐燮元逃往上海,就在奉军暂停进攻后,齐燮元趁机联络对奉军一直心怀二意的孙传芳,发动上海兵变。


  上海本由宫邦铎和张允明分治南市、北市。宫邦铎是主力,是淞沪护军使,北京承认的第六师师长兼第十九师师长。齐燮元到上海后,即鼓动宫的部队反叛,宫邦铎遂于1月10日晚致电段祺瑞和卢永祥,宣布辞职。齐燮元掌握了第六、第十九师后,即联络孙传芳的军队联合攻击张允明,张允明逃入租界,所部一万多人进入租界后缴械,少部分官兵投降孙、齐。于是齐燮元即自称淞沪联军第一路总司令,孙传芳称第二路总司令,联衔宣言占领上海,拒绝奉军南下。


  北京之段执政府受奉系控制,已无实权,即按张作霖提议,任苏皖宣抚使卢永祥兼督办江苏军务善后事宜。任方本仁督办江西军务善后事宜。长江上游总司令王汝勤着兼任帮办湖北军务善后事宜。山东、福建督理缺员着即裁撤。任郑士琦督办山东军务善后事宜。孙传芳督办浙江军务善后事宜。周荫人督办福建军务善后事宜。卢金山为长江上游副司令。至此完成长江及沿海一带势力的划分。


  齐燮元一无所获,即发起所谓“联省自治”,提出沪人治沪,苏人治苏,江苏当地士绅也并不欢迎卢永祥督苏,齐燮元立时发难,与孙传苏淞沪联军北进,奉军杨宇霆部无心恋战,节节败退,入关时的骁将张宗昌也一败再败。先后丢失苏州、南京、徐州,退入山东境内。奉军的控制范围从长江流域退缩至淮河以北,奉系北洋政府的形势急转直下。


  趁此当口,直系的吴佩孚东山再起,于汉口宣布起兵,自号“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打算北进重夺北京,孙传芳亦起兵响应,长江流域反奉联军成立。


  此时,因与张作霖不睦而远去日本考察的郭松龄,在日本与冯玉祥部将韩复榘暗通款曲,在冯玉祥的授意下,韩复榘与郭松龄达成倒奉事议。


  时局的变化出人意料,郭松龄于1925年4月回到中国,与冯玉祥特使在天津秘密会商,签订了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共同倒张的协议,打着推翻张作霖,拥护张学良的旗号,打算由李景林控制直隶、热河,郭松龄控制关外,这份协议李景林并不知情,冯郭二人希望以两省之地谋得李景林的支持,李景林所部正处于郭松龄所部和冯玉祥国民军之间,李景林倒戈则冯、李、郭可连成一片,李景林拥奉则国民军冯部、郭部处境危险。


  是年5月(历史实为11月),郭松龄来到自己所部奉军驻地滦州,通电全国,逼张作霖下野,拥张学良接位。同时率军北上,欲攻占沈阳,此时的沈阳由于奉军大多入关,已是空城,形势危急,且郭松龄由于善长练兵,所部多为奉军精锐,似乎郭松龄此次北上,大局已定。


  但郭松龄布置作战任务出了问题,手下高级参谋向奉天告密,让郭松龄的偷袭计划破了产,奉天收到急报,张作霖立刻颁布戒严令,派宪兵司令陈兴亚为戒严司令,全省警务处长陈辅升为副司令。令张作相统兵往榆关、绥中抵御郭军。  

  同时张作霖电调各方援兵返奉,部署三道防线以阻郭军。第一道防线设于山海关,第二道防线设于石山坦,第三道防线设于辽河。  

  5月15日,郭军和守榆关的张作相、汲金纯两部接战颇烈。张学良部卫队旅及二十七师一旅、汤玉麟的第十师在绥中也与郭部展开激战,奉军兵分两路,同时攻击郭军。


  榆关战事正酣,天津的李景林却出了问题,李景林本来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情,坐收渔翁之利,却不想张大帅运筹帷幄,早早看穿了李景林的心思。稳住战线后,即派人重金收买李景林,重金之下,李景林放弃了直鲁联军(与张宗昌联合)保持中立的立场,派兵进攻郭松龄后背,冯玉祥即命所部张之江兵进津塘,剿灭李景林。国民三军孙岳也派出麾下大将庞炳勋前来助战。


  激战月余,李景林大败,逃入天津公共租界避祸,冯玉祥部下鹿钟麟控制了北京,李鸣钟控制了天津,冯玉祥的国民军一跃成为直隶平津地区的霸主。


  军阀之门的联合总是分分合合,变幻莫测,眼看张作霖要倒台,却凭空杀出个李景林,以反赤化为由,硬是将冯、李、郭联盟拆的七零八落,自己兵败不说,郭松龄也因冯玉祥被李景林阻隔,孤立无援,最后在张学良的招抚下,所部大部投降,郭松龄逃跑未果,被杨宇霆枪杀。结局变化之快让人大跌眼镜。


  这边郭松龄兵败自杀,那边吴大帅又打起小九九,直系和奉系是旧仇,在战场上杀出来的,他吴大帅和冯玉祥却是新恨,个人的。旧仇可恕,新恨难消。


  是年6月,风去突变,战败的李景林逃出天津租界,投奔当年的部下,山东督军张宗昌,重组直鲁联军,自己甘为副手,欲向国民军报一箭之仇。


  关外的张作霖,恼怒冯、郭联盟险些毁了自己的关外宝地,也决心重起大军,入关剿灭国民军,


  吴佩孚号称十四省联军的讨逆军,宣布放弃讨奉,将国民军列为赤化恶魔,组军进剿。


  远在绥远的阎锡山和刘镇华,也宣布参予讨赤。


  一夜之间,国民军仿佛就变成了过街老鼠。变化之快,始料不及。


  在四方重压之下,冯玉祥无奈于7月通电下野,将国民军总司令一职由第一师师长张之江代理,自己远走苏俄避难。驻守于热河、察哈尔、绥远、甘肃、宁夏、直隶的国民军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胡景翼第二军已归建陕军,编制取消)张之江、孙岳、魏益三、方振武部庞大的西北军体系,落入内忧外患之中。几十万人马在风雨飘摇中残喘。


  面对不利形势,张之江、鹿钟麟向吴佩孚发出求和电,愿所部尽为吴大帅调遣,一次凭空坐大机会摆在吴佩孚面前,一个唾手可得几十万大军的机会,却被吴佩孚独断专行的政治手腕葬送了,他大笔一挥,张之江师可接受改编,其它所部全部解编,从而断送了国民军求和的最后通路,也断送了吴大帅重新登上北方霸主的最后机会。


  求和无望,国民军整饬军备,决心死守直隶,平津,热察,与奉军、直鲁联军、晋军决战。


  国民军四面受敌,粮弹缺乏,虽经苦战,先败于天津、后败于北京外围,退至南口、长城一线后,又遭到奉、直、鲁多路围攻,苦守三个月后,南口失守,石友三、韩复榘投降张宗昌,门致中投降张作霖,国民军第一、第三军崩溃,孙岳由于重病缠身,将国民军三军交由徐永昌指挥后,远赴郑州养病,第三军孤悬邯郸,大名一带,徐永昌不愿国民三军再为直、奉卖命,在胡景翼的劝说下,率部进入河南,接受陕军改编。


  苦守南口三月的刘汝明残部,退路被断,无法取道北上,在与冯治安、佟麟阁、秦德纯等人商议后,偕残部一万二千余人经正太线进入山西,接受山西蒋世杰部整编。


  手枪旅冯治安部,第十一师佟麟阁部,炮兵旅孙连仲部,五师十五旅张自忠部,十五师秦德纯部受命在阳泉驻防集结时,所部三师三旅共计仅剩一万余人,辎重物资和重武器全部丢失,看看身边驻扎的陕军陈长捷团,火炮机枪不计其数,官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钢盔,军靴,制式装具,士气高昂,就连平时训练也是枪炮声震天响,可了劲儿的打,这样的部队谁不羡慕。


  陈长捷也受到蒋世杰的咛嘱,一定要拿出最高的士气,最好的装备,让穷惯了的西北军产生敬羡之情,之后的整编就顺理成章了。所以陈长捷命令日常的训练都不用避讳西北军,放开了训练和演习。


  国民军一向有扩军之滥觞,西北军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虽然冯玉祥治军严谨,却仍不能杜绝投机分子,这也是后来如石友三、门致中等等汉奸辈出的原因。转进至山西的众多部队,师不过万人,旅不过五千,只相当于陕军的简编师和加强团,再加上折损大半,已剩不了多少人马了。


  陕军的治军更严过西北军,尤其是对军官和士官文化素质的要求,起初西北军中很多将领都不以为然,心想老子打仗多年,什么没见过,西北军官学院院长于水兴就带他们去看了看山西陕军第一师模范团第一团傅作义部的会操和演习。


  齐整的军姿,昂扬的斗志,精确的图上作业,复杂的步坦、步炮协同,甚至空地联合作战,坦克攻防,防空,阵地攻防,种种复杂科目,武器的运用,让西北军各级军官大开眼界,明白在陕军中打仗仅仅不怕死,敢拼命是远远不够的,纷纷表示接受回炉军校的决议。


  经过整编,国民军第一、第三军残部缩编为陕军第六师、第七师。


  陕六师师长冯治安,副师长佟麟阁


  一团 冯治安


  二团 秦德纯


  三团 张自忠


  炮团 孙连仲


  陕七师师长刘汝明,副师长徐永昌 参谋长 续复亭


  一团 许权中


  二团 赵登禹


  三团 吉红昌


  炮团 莫伏威(西北军官学院第一期炮兵专业)  


  两个师均为乙等师,编制等同于陕二、四、五师,有了这些百战之兵,陕军发展到八个师87000人,兵力虽然远远少于奉系、直系、鲁系、西北军,却最为精锐,装备精良,可以说,这时的李想已成为北方军阀中实力最强者。李想的眼光,开始望向南方的北伐和西北西南边塞之地。


  西北军被奉直联军打的大败,几十万大军立时瓦解,冯玉祥闻讯从国外匆匆返回,于1926年1月1日在五原誓师,宣布所部加入国民党,正式成为北伐的一员。西北军的命运,从此变得更加坎坷。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6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