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五十七章 发展

第五十七章 发展


  1926年2月1日,新落成的西安车站。李想带领着联合政府参议厅、实业厅、科技厅、教育厅、社科院、西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机械学院等政、教、科界的欢迎队伍迎接功臣的归来。


  汽笛长鸣,一列火车在陕西产的“初阳”蒸汽车头牵引下进站了,这是陕西自产的第一代蒸汽机车。标志着陕西重型设备制造方面已取得重大进步。


  一号软卧车厢的门打开了,钱复、乐洋洋、景珩、安思远依次走下车来。安思远身后跟着他的私人助理艾林,汉堡大学机械系的副教授,一名德藉犹太女孩,深深的折服于安思远的学识,一定要跟随他回中国。


  钱复和李想先是紧紧的一握手,又拥抱在一起,作为来到这个世界后有着最一致目标和理想信念的战友,有着对革命道路相同见解和见识的战友,可以说,七个人里,只有钱复最理解李想,也是他最有力的助手。


  钱复的归来,让李想有一种从此不再单兵作战的感觉。


  他们几个人行的都是二十一世纪的礼节,握手,拥抱,不免让周围的人有点惊异的感觉。他们已经顾不到这些了,多年的分别,这几个同时代的战友血浓于水的感觉,是身边的人无法体会的。


  林慕瑾站在旁边,看着杨竽笙和钱复、乐洋洋、景珩、安思远相拥而泣,完全没有平常嬉笑怒骂的惫懒神情。这时的他,才是真情真性的流露。林慕瑾觉得,自己这次是真的读懂杨竽笙了。


  龙海是个性格粗犷直率的人,看到多年不见到战友,也不禁热泪盈眶。几年来全身心的投入陕西建设,让他无暇顾及个人情感,如同一架永不疲倦的机器,今天,他看到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最得力的帮手回来,终于不用咬牙单干了,心情的复杂,又怎是下属们可以理解的。


  钱复很快从相见到巨大喜悦中恢复过来,将后面依次下车的国内外学者,专家,技术人员一一介绍给李想。


  李想看了景珩一眼,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与归来人员和外国学者的交流中,他必须让这些人感受到联合政府对他们的重视,感受到他们将在联合政府未来的发展中所要起到的重大作用。


  景珩表示理解的点了点头,按下自己满腹的相思,开始安排自己公司来的各部门人员御下设备、资料等等。


  西安景华饭店,西安联合政府设宴招待归国人员,李想在宴会上宣布,成立西安联合政府经济建设委员会,李想,钱复,龙海、刘允丞,续桐溪,茅以升,蔡元培,都成为经委会成员,在全国的一片战火中,西安独树一帜,挑起经济建设的大旗。


  西安联合政府安定的社会氛围,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为西安联合政府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来自后世的七人,深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种种弊病,对快速发展的联合政府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制定了许多未雨绸缪的制度,比如政府绝不将教育产业化,绝不将学校行政化。始终以蔡元培先生的治学精神为方向,李想深知,蔡元培先生的治学方式,为当年战火纷飞,战乱频乱的中国,培养出无数令几十年后中国汗颜的,穷七十年之力也没有培养出哪怕半个的科学家,文学家,西南联大,成为后世中国教育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峰。这时的各省学校,没有学籍的限制,没有学科的限制,教师没有后世许多的职称评审条条框框,一名榆林中学出身的数学教师,因在数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直接被西安大学聘为教授。


  李想一直认为,学校是学习和作研究的地方,自己深受后世教育之害,所以在投入上,他对基础学科和实验室不惜投入重金。安思远等归国后,他更是让钱复和安思远两个人专门负责基础科学领域的管理工作。两个人宏观和微观的绝妙配合,为各省的基础科学领域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他们七人都不是做基础理论研究的,除了抄袭前辈的成果,自己很难取得什么创新。但他们提供的土壤,却可以让现在的这批学者在衣食无忧、硬件完备的条件下让自己的思想在自己钟情的领域里任意驰骋。终于,在不久之后,这些学校里开始出现诺奖折桂的科学界顶尖人物。


  七人都明白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所伴生的贫富分化、道德沦丧等等弊端,所以在五年计划的第三个年头,七人都在各个领域、部门推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绝不让体制变成阻力。几个都有留洋背景,了解东方与西方的利弊。在这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经委会,始终在进行着自上而下的变革,以适应多变之社会。


  由于李想的出现,历史上冯吴大战并没有上演,吴佩孚的精兵良将屯于湖北、湖南、江西等长江流域,四川的杨森、刘湘、邓锡侯等也纷争不断,招兵买马,北伐并不象历史上那般顺利,一路打的极其艰苦。由于冯玉祥和李想的通电革命,张、孙、吴等竟有了联合之势,孙传芳出兵福建和江西,迫使北伐军不得不分兵应对,一时打成了胶着战。


  冯玉祥占据察、热、绥北,阎锡山占据绥东、绥南,奉系占据平津、山东、南边战火正炽,西安联合政府此时经济建设已走向扩张,急需对外口岸,世界上除了几百年前的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闭关锁国强大起来的,李想的目光,又一次望向西北。新疆督军杨增新。


  由于在郑州时,李想已与苏联进行过密切接触,苏联方面一直认为李想有较深的左派思想,他的平均地权,资产国有等很多政策都受到斯大林的赞同,甚至共产国际都有人说李想是个编外的共产党员。此时的北伐刚刚开始,蒋某人还不得不依靠共产党人的力量,对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还是拥护的。作为国民政府副主席,李想与苏联商讨建一条从兰州经乌鲁木齐至苏联的铁路,西安革命政府希望能获得苏联的技术支持和原材料支持,苏联也希望自己打破帝国主义的围困,欣然同意,并表示愿意提供部分援助。


  蒋介石对李想一心一意修铁路并不理解,他也不可能预见到若干年后中国是没有出海口的,这些铁路线在抗战时期将是中国的生命线。二十一世纪的海军也是中国的弱项,李想还没狂妄到凭着两三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去挑战日本海军的地步。这时的日本已经在建的战列舰就不只一艘,李想的西安政府只能造些汽船之类而已,更重要的, 整个中国的海军人才极度匮乏,这七个人里,没一个懂海军的,上过军舰的也只有李想和乐洋洋,李想只上过驱逐舰考察,指挥是一窍不通。乐洋洋不过是看相控阵雷达的使用情况,连舰长是什么衔都不知道。


  他们的到来,除了能造出船用柴油机,燃气轮机(以航空发动机核心为基础,各国均如此,当然,这时侯技术太超前,不可能实现),对现代中国的海军建设没有一点帮助,这也是李想极重视航空技术储备的原因,必要时,就是不惜血本,也要造出喷气式,将来的中国,只能以空军制约日本的海军,但在远海,就是日本人说了算了。


  所以他不但要修通往苏联的铁路,还要在北伐成功后,开始修建西南大动脉,日本人的头三板斧可能自己都杠不住,别说那个蒋某人了,以久战之疲师,疮痍满目之中国,如何对抗日本的数十万虎狼之师。


  得到苏联的首肯,李想派特使大模大样去迪化找杨增新谈判,说实话,在杨的治下,新疆还算政通人和,不过他思想守旧,新疆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基础,实力弱小。李想来了个先礼后兵,一方面以国家统一的名义发电给杨,要他支持北伐,另一方面派筑路大军开赴酒泉一带,以陕三师、陕七师和杜聿明宁甘支队为后援,摆出不顺就伐的架式。


  杨增新派来特使,说接受革命政府领导可以,但新疆当以自治为主,李想马上打消了他的幻想,明白告诉他,不要想建立独立王国,要么改革成民权政府,要么就是不接受统一,妄国建立国中之国,国民政府绝对不同意,则只有开战一条。


  就在杨增新犹豫不决,想动用各方力量平衡李想威胁时,陕三师轻装部队一夜之间就越过星星峡,轻装机动到哈密,在120大队配合下,一夜之间就攻克哈密,杜聿明宁甘支队带着大批哈族、维族、回族工作人员跟着入住,安定了当地的局势。随后发出通电,24小时之内,如果杨增新一味拥兵自重,破坏团结,将严惩不贷。


  24小时无果而终,跟着杜聿明宁甘支队兵进善鄯,仅仅两个小时便攻破杨增新苦心布置的防线,杜聿明是轻装部队,但105轻榴足以对付这些比北洋新军强不了多少的近代步兵了,杨增新寄以厚望的骑兵,被杜聿明汽车装钢板的土造装甲车轻松瓦解,死伤惨重。


  不得已,杨增新宣布下野,李想生怕金树仁这个投机客裂疆割土给苏联老大哥,这个老大哥太好这一口了。120大队在林慕瑾带领下,成功的实施空降,装备了火箭筒、火焰喷射器、通用机枪的一个营特战队趁着夜色偷袭绥定(伊犁),活捉金树仁。控制了全城,伊犁守军一个多团外加警察大队被特战营全部缴械,第二天一早,林慕瑾就带领特战队半个连和投诚的警察大队部分人员赶至边境,苏联方面果然有异动,巡逻队人数大增,但发现对面一队中华民国士兵装备精良,军容整洁,装备了自动步枪、冲锋枪、机关枪、迫击炮等,急忙向上级报告情况,苏联方面认为新疆已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遂放弃了对中国伊犁地区的野心。


  经过短短半个月的交锋,西安革命政府成功的接收了新疆,建立了稳固的大后方。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68.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