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七十章 黄海明珠

第七十章 黄海明珠


  一万多人质扣在中国人手里,这下日本着急了,要是两个师团都被中国消灭了,他田中内阁也就该倒台了。


  这可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最大的耻辱了。如果这一消息在朝野传开,在国民的压力下,田中内阁很可能要发动对华的全面战争,现在的日本政府一点制胜的把握也没有,喊喊口号骗骗国人还可以,真要打一场全面战争,国内的经济是远远不能承受的。所以,日方也非常希望与中方的谈判能有结果。  

  喝完一杯水,蒋介石才施施然走出办公室,来到会客厅,接见日本派驻中国上海的总领事重光葵。


  重光葵并没有象他想象的那样,很快将双方的问候寒暄转入正题,而是郑重而严厉的交来一份抗议书,并带来田中义一首相的亲笔信,抗议书和来信都严厉的谴责蒋介石北伐军纵容部下,攻击侨民,无视日本国在华利益,野蛮屠杀日本侨民,造成日侨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此挑战日本权利,是不是想以军事冲突挑起中国全面战争。


  日本的强硬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自己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换来政治上的进步,看来日本方面根本不在乎一万日军的生死,如果日本方面真以这一万日军的生死作为开战借口,自已的贫弱军力就真应付不了了,尤其是田中义一信中指责他北伐之前受日本恩惠良多,刚刚坐稳总司令政府主席的宝座,就想反过来咬日本一口,日本既然能给他大力支持,也能让他倒台。


  这句狠话是蒋介石最怕的。他的对外妥靖政策,并不会因李想的一次军事胜利而改变。他只想通过这一事件,为自己捞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做惯了弱势一方的赌徒,就是手拿一对“天牌”,也不敢下重注,他蒋某人根本不知道日本其实是典型的色厉内荏。


  于是他转而委派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与日本特使芳泽谦吉继续谈判。一面命令李想立即停止进攻,不然妄开中日战端,他就是国民的罪人。


  蒋的绥靖政策也让很多民联成员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弱国外交是需要策略,但策略不等于投降,面对日本赤裸裸的恫吓,软弱的外交无异于授人以剑。


  李想却不得不执行,国民政府的外交主张得到英美等国的支持,美国驻西安领事罗伯斯先生代表美国政府和英法等多国政府递来的外交照会,他李想毕竟还是国民政府副主席,名义上还得接受南京政府的指导。


  外交谈判陷入停顿,李想向南京政府提议的日军完全撤出山东、陪偿济南损失,惩处日军主凶,向中国政府道歉等事议,一项都没有被接受。让西安革命政府白欢喜一场,扎扎实实的领教了一回什么叫弱国无外交。


  7月15日,李想得到了《济南惨案协定》草案,协定规定:一、撤兵之实行与正式会议同时开始,至多两个月内将山东现有日本军队撤去,接受办法由双方各派委员就地协商办理;二、此后国民政府对于日侨之保护,视为当然之事;三、共同组织调查委员会;四、双方损害赔偿问题,俟调查委员会共同负责清查后,互以名义上声明,采取宽大主义办理之。双方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邦交益臻敦厚。


  看着强盗一番打砸之后,被抓个现形,还强自支撑的无耻嘴脸,李想愤然拍案,这种无耻的强盗行径,怎可助长。


  15日晚,西安革命政府达成内部协议,必须给侵略者以严惩。


  16日晨,李想分别以国民政府副主席、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的身份发电给南京,表示这种协定决不能接受,一面以革命军副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前指对日军发动新一轮打击。同时让罗伯斯转达意见给各外国政府。日本根本无意谈判,只想继续独占山东。


  16日中午,陕军前指集中了缴获的日本240MM和陕军203MM重榴弹炮数十门,向日军无影山阵地进行了二十分钟的炮击,重达数百公斤的炮弹,野战工事根本无法抵抗,日军的一线阵地伤亡惨重,由于防区狭小,机动空间有限,兵力密集,一发炮弹落下了,常常一个排的日军就得报销。


  小松尾造急忙向国内发电,说明当前日军的艰苦困境:务必在三天之内寻求解决之策,否则,不等援军到达,一万帝国忠勇将士将全体玉碎。


  由于美英政府已打算在北伐完成后,与国民政府商谈大量新条约的签订,废除清政府的大多数不平等条约,自然不欢迎日本独占山东野心,在国外国内的双重压力下。田中内阁不得不软化了态度。


  7月21日,王正廷和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在南京政府外交部签署了解决"济南惨案"的《济南惨案协定》:一、从协定之日起逐步撤兵,于一月内完全撤出山东,原有港口、兵营等设施交由北伐军,不得损毁,山东政务由山东省省长刘允丞负责。二、此后国民政府对于日侨之保护,视为当然之事;三、日本驻山东部队在撤离途中人身之安全须以保护。四、双方共同组建事件调查委员会,双方损害赔偿问题,俟调查委员会共同负责清查后,商议赔偿事宜,五、日本军部就此次济南事件向国民北伐军道歉。六、由于在济南冲突事件中,双方当事主官均有阵亡,涉案元凶已难缉查,故互以名义上声明,谴责肇事者,采取宽大主义办理之。双方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邦交益臻敦厚。  

  虽有进步,这个协定仍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向日本政府屈服的一个协定,当然遭到国人的愤怒谴责。但作为北伐军总司令,掌握实权的蒋介石,却要中国人民忍受这种耻辱,他说:“图报国仇,谋雪国耻,要使中国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真正达到独立自由的目的,今日只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效法往哲先贤的志节,深信失土必能收回,国耻必可洗雪!”


  面对这样一个结局,陕军将士多多少少难以接受,对面的日军已是瓮中之鳖,很多团长们纷纷到前指请战,要求全歼日军,为济南战死的将士和被残杀的百姓报仇。三师一团长徐向乾却写了一篇文章给《西北时报》:《当前中日之关系》,文中,他列举了中日双方近代史以来形成的差距,指明当前日强中弱的局面暂时是不可改变的,外交关系与军事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难以形成对等交流,这一形势并不因短时间内的战事输赢而改变,但只要北方各省能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中国的人口和资源优势,是可以在不远的将来改变这一形势的,到那个时候,才是中国与日本实现真正对等之机。


  这一天李想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新任的山东省省长,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刘允丞走了进来,一进来就举着手中的报纸,向李想道:“李副主席,你的手下不简单,藏龙卧虎啊,老朽不才,想向你借调个人。”


  “喔?刘老,什么人让你如此推崇。”


  “你看,就是这个人,据说是二师一名团长。”说着,把报纸递上来。李想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他早就知道是大材了,只是因为时空更改,他少了很多表现的机会罢了。


  李想看罢一笑,问道:“刘老,那你想怎么用他呢?”


  “这个人我以前见过,精明干练,思路通达,我以为,他可以给我当省长助理。”


  “呵,刘老果然是惜才若渴啊,可惜这个我说了也不算,你还是去问问高军长和周师长吧,看他们同不同意放人,我估计,你是白跑一趟。”


  李想来自后世,当然明白,不过明珠藏椟,光华在外,锥于囊中,锋芒毕露。他虽然参战不多,但优秀的带兵能力和出众的战略眼光,高敬、周柏森这样的人没有理由看不出来。他,还是留在军队中吧,这里才是他最辉煌的舞台。


  再说济南,困守无影山的日军却在撤退时遇到了麻烦,前指坚决要求日军缴械后再走,日军说那是投降,坚决不同意。


  由于徐向乾部行动迅速,隔开了日军与中国当地居民的接触,在无影山狭长的地带,日军筹不到一粒粮食。日军不是铁金刚,不可能靠吃炮弹过日子,三天之后,日军就不得不缩减口粮供给,一周之后,在光秃秃的无影山上,日军就不得不在石缝里去找可怜的野菜。国内是不可能来救兵了,再硬撑下去,这一万多人就都要回本土的靖国神厕去了。


  活活的饿死可不是帝国士兵应有的归宿,如果率先发动攻击,自取灭亡不说,还会让国际上谴责日本的反复无常,无奈之下,福田师团长接受了一个变通的屈辱条件,反正自己的师团只剩一个空架子,半个旅团都不到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也到了头,干脆所有的过错都自己来承担吧。


  一个掩耳盗铃的行动就此发生了,日军只携带步枪登上火车率先出发,其它武器被统一装上后续的列车,不过,只有前面的几列火车开到了青岛,装载其它武器辎重的列车,一过黄台站就以车站受损的名义被扣押下来,算是对革命军的第一笔战争赔款。


  7月28日,徐向乾率部接管山东青岛港,之所以陕军派了他来,是因为他不仅是职业军人,更是有一定政治敏锐性的军人政治家,在与日本这样的国家交往,一个职业军人怕是要吃亏了。


  果然,早有预料的徐团长事先就命一营换装秘密抵达青岛,以各种各义混入港口,没等徐部开进青岛,日方就以时间出错为借口,提前将所有军、政人员撤出青岛,想让青岛陷入无政府的混乱。


  结果就在日方下达命令不到十分钟,青岛街上就出再了一队队扎着武装带,佩带自来得手枪的北伐军巡逻队,几个授命捣蛋,杀人放火的日本浪人和当地青帮,被巡逻队直接击毙,及时平熄了暴乱。青岛港,这个美丽的黄海明珠,终于平安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知道这一事件后,周柏森在上报给西安参谋部的电文中赞道:“徐团长,真大才也。”


  至此,济南战役以山东的全面光复结束,是役,日军两个师团伤亡四分之三,三万官兵命丧山东,陕军也付出七千余人的代价,由于战术上的指挥失当,日军在济南外围撤退途中,损失高达一万五千人。一个落后的国度,一支地方军阀出身的革命军,打败了强大的日军,这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传奇了,何况还是这样的漂亮仗。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8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