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八十章 我该怎么办

第八十章 我该怎么办


  龙海的诚意打动了这个三朝元老,萨镇冰带着自己的弟子曾以鼎、廖景方,江南水师学堂出身的林建章等海军船政、驾驶、雷电、枪炮专业的人员四十余人受骋抵达西安,成立西北海军学院,成立伊始,西北军官学院、西北空军军官学校就拨出大批学员充实西北海军学院,一面仿照英、法、美、德等世界强国的模式建立海军培训体制,一面大力发展海军航空兵,空海作战理论。


  对于在海军学院里设置空军专业,萨镇冰很不明白,起初以为只是培训侦察机飞行员,待看到他们的训练科目包括了高、中、低投弹、空战等课题时,才发现这个李想是真把海军航空兵当作了发展的重点。不禁大摇其头,觉得这些年轻人干劲十足,却不太现实。其实这正是李想的现实之处,以当前中国之造船业,几人的到来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中日海军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只有兵出奇招了,而空军,有了钱复这样未来世界的大师,算是真正插上理想的翅膀,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将是西安政府必然的选择。


  。。。。。。


  1928年的新年,奉天张大帅府却无丝毫喜庆样,张大帅的伤势起起伏伏,不见好转,吉、辽两省的日军却一日多过一日,济南战役中国军队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日军深感震惊,一方面日军开始大力加强装甲车的研制,受制于技术积累,一时还难有突破,反坦克武器却得到极大加强,吃了黄台站一个大亏,日军也深刻认识到火炮轻型化的重要性,开始大力研制轻型大口径火炮。


  吃过亏的日军,对东北军也加强了重视,驻守在朝鲜的第十九师团也奉命调到吉林敦化、潆江一带,此时的东北,计有日军第二、第十九两个师团,近四万人,大大超过历史同期驻军数目,相应的,由于李想部大举入驻平、津地区,日军中国驻屯军已全部从平津地区撤至关外,让入驻平津的刘小顺部有些意外,营团长们私下里哈哈大笑,小日本果然是小日本,打痛了它也知道长记性。


  日本深感六七年来中国北方的巨大变化,田中内阁遂加强了本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加大投入,扩军备战,无形之中也加快加速了日本经济危机的到来。


  且不说日军如何,东北军在夹缝中愈感艰难,自己的对面由原来枪都凑不齐的西北军,变成了和自己一样拥有飞机、坦克、大炮、装备更加坚利的陕军,这可是号称打遍国内无敌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军队,让热河、山海关的守备司令张作相、汤玉麟天天介高度戒备,不断增兵,防陕军就和防日本人一样,蒋世杰部倒是很大度,主动后撤五公里,划出无驻军防区,以视无意与东北军为敌,没想到东北军不领情,五公里,开玩笑,陕军哪次作战,机动范围都不只五十公里,五公里不过一眨眼罢了。刘小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临榆(山海关)、喜峰口一带,张作相部严阵以待,弓上弦,刀出鞘,这两地都是要冲,刘小顺部无法后撤,常常为担心擦枪走火而苦恼,西安政府有严令,引起事端,官长必责。


  东北军两面受敌,都是自己难以撼动的大佬,而自己的大佬又半死不活的躺在那里,军心浮动、人心惶惶无可避免。


  张作霖一直在小青楼里疗伤,五夫人和小翠照顾的无微不至,东北军的各方要员也一如既往的在小青楼的会客厅里商谈大计,张占魁这个卫队长,闲极无聊时,就常与小翠聊聊天,小翠姑娘身世很苦,早年父母双亡,如今只剩一个亲人,表叔冯六斤在世,却又口不能言,重病在床,一天不如一天,张占魁恻隐之心顿生,一来二去,竟对小翠有了念想。没事就问寒问暖,关系日渐深厚。


  大帅府里乱成一团,也没人顾得上关心这种不靠谱的边缘爱情,两人的关系一直不为他人所关注,小翠对张占魁的态度时好时坏,时近时远,加之小翠风情有致,言辞有度,不同于张占魁往日流连的秦楼楚馆、烟花巷陌之流。让张占魁欲罢不能,对她更加迷恋。


  日本方面不仅增兵东北,关东军司令部也是殷 勤问候,早晚不断,逐步加大对东北军的劝服力度,渐渐的东北军中也分成了多派,张作相不表态,张作霖怎么决定,他就怎么听,韩春林、张学良、万福麟一个意见,倒向南京政府,汤玉麟则主张投靠日本人算了,杨宇霆、张景惠主张自立为王,议来议去还是一个结果,听大帅的吧。


  张作霖的伤拖了几个月了,身子是越来越差,很多时候都是沉默不语,大家也摸不清他真实的想法。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言不发,有时还无端的痛骂他一顿,让张学良更加莫名其妙,只是唯唯诺诺。


  三月的东北,冰雪消融,寒风渐去,张作霖渐渐能坐起来,竟还能提笔写几个字,只是依旧沉默少言,旧臣们每问大计,张作霖概不答复。


  也是许是想从史书中找到答案,张作霖开始让五夫人整天价翻些明史、清史,有所得时,即提笔写一段。见他日渐好转,老将们多少安心了一点儿,只是他对张学良依旧严苛,不苟言笑。张学良不明白为什么整天价挨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依然难逃一骂,眼见他伤情有所好转,自然是能不去就不去,能躲就躲。


  话说这一天,张学良又去请安,张作霖正在写字,见是张学良来,少不得又是一番教训,说他不学无术,吸烟看戏,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将来如何担当大事,说得张学良讪讪退出,临出门前,张作霖随手将自己刚抄一段书摘拿给张学良,让他去北大营好好反省几天,学学自己的叔叔辈,不要每天再不学无术。无事生非。张学良无奈,只得告退,离开大帅府赶去北大营。


  赵四小姐便与张汉卿同行,共住北大营,依旧是风花雪月,风月无边。这一天,张学良刚与赵四小姐打猎回来,噩耗忽传,张大帅昨夜忽然病重,旧伤复发,不冶而亡,张学良闻罢大惊,急往大帅府而来,一入大厅,望着张作霖遗体一头拜倒,失声恸哭。大帅府上上下下一片混乱,没人想到张作霖好端端的竟突然离去,半句遗言也没有留下。


  一众大佬之前没有得到半点预警,留守在大帅府张作相也不明白张作霖为何突然病重而去,府内的医生们抢救了大半夜,还是回天无力,由于张作霖去的突然,没有留下东北军何去何从的指示,无柰之下,只得暂时将张作霖预留之遗嘱公布,算是完成东北军权力的交接。


  张作霖的遗嘱云:  


  “余今病势已笃,殆朝暮间人矣。余自京发从军,早自誓以身报国,今年五十有四,死已非夭,惟是报国之志未遂,不免耿耿尔。今以奉天重任付之学良,望汝善为料理,延聘贤良,修明内政,以慰父老悬悬之望,更望我袍泽同仁,事事以国家人民为重,戮力同心,精诚团结,余身虽死,亦瞑目矣。”


  权力交接完毕,东北军的去向却仍没有结果,日本人的逼迫日紧一日,南京政府却不愠不火,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关注,依旧和汤玉麟不紧不慢的谈着,倒是李想的西安政府一天几封电报殷情甚重,一再提议少帅张学良来西安或是去南京,西安政府愿一力周旋,保证东三省的最大权力。


  风云突变,东北军各派也加紧活动,意欲趁内部意见不和之际,尽早促成自己的意见,这时的少帅张学良,名望不孚,不能服众,对东北军实际上并无多少约束力,至多只能控制不到三分之一的部队,远远没有树立少帅的权威,甚至因为没有得到父亲的指导,他不知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进退失据,难免在众大佬面前有失少帅权威。


  这种局面是李想最为担心的,东北军内乱一生,就是外乱趁虚而入之时,如果苏联、日本都趁火打劫,东三省就危险了,他最担心的就是张学良个人欲望膨胀,正如当年的溥仪复国一样,对整个东三省,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此刻的张学良,坐在北大营司令部行辕里,呆呆的看着案上张作霖留给他的最后一句遗言,泼墨挥毫,龙飞凤舞。


  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离别之情恍如昨日,物是人非阴阳永隔。


  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望着苍茫夜空,少帅无奈的发出一声叹息。


  西安政府大楼,李想望着窗外繁星点点,灯火阑珊,暗叹一声,自己能作的,都作了,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


  明月夜,未眠人,也在某处,一声长叹,我该怎么办?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9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