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向前进 > 1.第一章 鸡蛋面

1.第一章 鸡蛋面


  一直到后来,王向前才知道那个鼠年,是1948年。

  如果按照农历来算,那一年的前一年,他没了爹。

  要是要给王向前的人生划一个阶段的话,那就是有他爹的时候是一个样,没他爹的时候,就是另外一个样了。

  王向前的命不是太好,这不是他真的八字不好,真要单个论,他的八字起码在他爹王有根在世的时候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是那时候的中国人,十个要有九点九九个,命都不好。

  王向前小时候听他奶奶讲故事,最喜欢听的就是王老爷家的事情。

  王老爷家现在不行了,当初那不是一般的厉害,怎么厉害呢?一个人从早上开始走,走到晚上,看到的地,全部都是他们家的!

  “那要多少地?”每每听到这里,王向前都会问。

  “数不过来。”她奶奶感叹。

  王老爷的这些地是怎么来的?继承来的,他爹有地他爷爷有地,他爷爷的爷爷……拾粪发了家。

  王老太太爷的传说是这样的,老人家是侍弄庄稼的好手,下等田到了他手里也能变成中等田,中等田能给你弄成上等田。

  反正同样的地,到了他手里,那就不一样了。

  别的有什么诀窍大家不知道,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拾粪。

  特别勤快,甚至可以说是辛劳的拾粪。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太太爷晚年,家里都有多少倾地了,还会背着粪篓从早干到晚。

  在他之后,就到了他儿子这里,他儿子从小跟着自己爹拾粪侍弄庄稼,在这上面也是一把好手,家里雇了多少长工了,自己还会拾粪下地。

  外乡人不知道,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那么一个背着粪篓的老头子,就是这十里八乡最大的地主。

  这么大一份家业,就是要败也需要点时间,在农村人的眼里,甚至是败不完的。

  能吃多少?

  穿多少?

  那也就是赌了,赌的大了,一把就赌输给了人。

  但老太太爷早有遗训,家中子嗣,但凡赌博,就再不是他王家人!

  因为这个,王老爷家几代都没出一个敢和赌博有关系的。

  王家村人过年流行打个麻将玩个纸牌,有钱没钱是个热闹,王老爷家从来不打。

  不仅他们自己不打,娶进来的媳妇,雇进来的长工也不准打,有那牌瘾大的,为了这个不知道骂过多少句,可除非真不想在王老爷家呆了,也是不敢碰的。

  镇上一个老学究就说王家的这位祖宗,也许字不认识几个,却是一大贤人。

  他拾粪买地只是置家上的才,但这限制赌博却是管理上的才干,而且一管就是几代人,比那历史上的名相也不差了。

  说这老太爷也就是生错了时代,若是生在那举荐的朝代,一定出将入相,不在话下。

  这话王老爷家的人爱听,王老爷家富裕之后,也像其他富裕人家一样,供子弟读书,也有考了秀才的,可这就到了底,再往上,是再不能了。

  秀才是个身份,可到底不是官,王家人也用钱买了个官位,可到底不能真的当个什么官,每每想到,很是遗憾。

  这遗憾着,就更爱听生错年代这样的话,对那个拾粪的祖宗更为敬重,那祖宗留下的规矩,就更不能破了。

  于是虽然王家的老爷少爷们再不拾粪,可在镇上开着铺子,经营着车队,家业倒好像是越发兴旺了。

  “王家的下人们,也能吃鸡蛋面条呢!”

  每每说到王家富裕,王向前的奶奶,总要加上这么一句。

  王向前的口水就忍不住滴答。

  王家村的鸡蛋面分两种,一种,叫番茄鸡蛋面,说的是卤,分有汤面和捞面。

  汤面是先把番茄炝锅,再加上水,水开了下面,面快要好了,把打散的鸡蛋浇上去。然后根据口味放香菜香葱,这是冬天吃的。

  连稠的带稀的一块吃完,浑身都是暖和的。

  还有一种,则是先炒鸡蛋,说是炒又有点像煎,把鸡蛋打碎,蛋白蛋黄混到一起,放到油锅上,两面成型就铲出来,讲究的是一个完整,再然后炒西红柿,把西红柿炒出了汁,再把早先的鸡蛋放进去一块儿翻炒。

  这时候鸡蛋自然保持不了完整了,这时候就讲究让番茄的味道入到鸡蛋里。

  做好之后那边下面条,面条煮好再过一下水,然后将这卤汁浇上去,这时候的配味菜往往就是荆芥了。

  这种面,一般夏天吃。

  不过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鸡蛋都是后来加入的,算是菜。

  而还有一种鸡蛋面,则是和到面里的。

  一般和面就是用水,有要个嚼头的,会加一点盐,真讲究的人家才会加鸡蛋。

  这样和出来的面不是一般的劲道,而且香甜,颜色也会发黄,下出来哪怕不配菜呢,也好吃。

  在王家村的人看来,这样的吃食长工都能吃,王老爷家简直要比皇帝老儿家都有钱!

  “那怎么就没了呢?”王向前一边流着口水一边问。

  “鬼子来了呗。”

  “小鬼子?”

  “洋鬼子。”

  在王家村这里,鬼子分两种。一种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也许头发眼睛的颜色不一样,但绝对不是黑的,这一种别管你是什么葡萄牙的西班牙的还是什么马路牙的,都是洋鬼子。还有一种,颜色头发和中国人都一样,但嘴里呜哩哇啦的,日本人,就叫小鬼子。

  王家最初的破败,是在洋鬼子这里。

  王家那位老祖宗贤明,留下了子孙后代不得沾赌的家训,所以后面的老爷们哪怕也开始穿绸缎娶小妾养戏子,日子依然是光鲜的。但洋鬼子一来就不成了。

  洋鬼子弄了一种叫福、寿膏的东西,这东西名字起的好,仿佛是什么十全大补丸,刚吃下来也的确仿佛是仙丹,让你吃的飘飘欲仙,简直要比皇帝都幸福。可吃下去就身体也弱了,脑子也乱了,别说拾粪,走个路都费劲儿。

  王祖宗再大贤,到底也没有姜太公的本事,算不出未来会是什么样,就没能再加个不要吃福寿、膏这样的家训。

  没有这个规矩,王家的大小爷们也就没什么顾忌了,毕竟吃的人多着呢,而且吃起来的感觉好像都很美。

  王老爷家的老少爷吃吸着这个,那是什么都顾不上了。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王家也不会败的这么彻底。

  洋鬼子弄完了福寿、膏,小鬼子来了抢掠。

  王家的车队,往来于开封、郑州、新乡各个地方,小鬼子看上了,就再不姓王。

  讲到小鬼子这里,王向前就有印象了。

  他小时候有两大爱好,一是听奶奶讲故事,二就是看亲娘于金凤翻、墙。

  这个翻、墙没什么引申的含义,不是说于金凤干了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就是真的翻过家里的墙。

  不仅于金凤翻,王家村的大小媳妇们,从十岁到五十岁都翻。

  不仅翻,还抹脸。

  手往脸上一抹,脸和脖子就都黑了。

  于金凤本是镇上的闺女,是个白面皮,这时候就能做到黑如锅底。

  王向前小时候不懂事,觉得这简直是太有意思了,就和变戏法似的。

  □□也是这样。

  于家是卖馒头的,于金凤从小在家里帮着和面揉面切面团,手上的功夫一流,腿脚功夫一般,小时候又不像村里的孩子那样上蹿下跳爬树爬房,□□本来是难的。

  但天天练习,也灵巧了起来。

  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一样,一声唿哨,这边脚一蹬,手一抓,已经翻了过去。

  王向前小时候就和其他村里的小孩一样,看热闹,更热闹的还有谁崴了脚摔了腿,咿咿呀呀的,整个村都能当个稀罕事。

  他的整个童年,就是在两种鬼子的夹击中度过的。

  他那时候对这些不太懂,最多也就遗憾自己吃不上王老爷家的鸡蛋面——农忙的时候,王老爷家还会有短工,短工也是有鸡蛋面吃的。

  他听老奶奶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想,如果没有洋鬼子,他长大了去给王老爷家打短工,应该也是有鸡蛋面吃的吧,那王老爷家的鸡蛋面,鸡蛋一定放的比他们家多。

  是的,王向前还是吃过鸡蛋面。

  这就是前面说的命好了。

  两种鬼子是天下大势,从东南到西北,从海上到山里,中国没受这两种贵子折腾的地方真不多。

  王家村地处中原地带,从黄帝蚩尤那会儿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就有角逐天下的意思,自然不会被鬼子们放过。

  而除了这个呢,各个地方还有各个地方的小灾难。

  这个小,是说范围、地域,而不是程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地方都在遭遇着属于自己的灾难,以至于多少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甚至不敢去回望,很多后辈在被问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摇头说不知道。

  这让一些人以为他们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狼心狗肺,其实恰恰相反,他们爱这个国家,太爱了,所以不敢去看这段历史。

  这是当人们吃上了饭穿好了衣有了尊严之后,而难以接受的一段屈辱。

  :。:


  (https://www.23hh.com/book/167/167917/919717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