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武圣别传 > 第十章 圣旨到金称苟活

第十章 圣旨到金称苟活


  杨义臣是繁峙人,他的老家就在雁门关东面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脚下。如今始毕可汗傻逼逼地硬是一点儿薄面也不肯给他,当真就是带着一些渣渣们特意要从北边火急火燎地赶过来把他们家门口踩踏得个稀巴了烂。那座陪伴杨义臣他老爹一起长大的小山,几乎就算是给匈奴人的铁马掌揭开了一层厚厚的皮。哎呀!看得叫人心中的那个痛啊——都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好!

  杨义臣是何等好汉,又岂能如此地任由这些个牲口胡来。他当然就不会善罢甘休!

  这事儿给闹得!

  李渊得知实际情况后,也就是这么样淡淡的一句话。

  其实,这些事情也并非是没有一丁点儿的预先征兆的。

  说来话长,然而不说又不行。

  杨义臣原本复姓尉迟,他父亲当年那可是高祖的真心粉丝,而且还是属于那种铁杆过命的老伙计。因此,和李渊一样,杨义臣本人也是在宫中被高祖看着长大的。他也曾经亲手给当年还穿着破裆裤的杨广擦过屁股。杨义臣的父亲过世后,高祖感叹之余,大发慈悲,给他们家全部赐姓杨并合家录入皇谱。这样一来,杨义臣就只好奉旨做了皇孙。

  可见,杨义臣他们家在平型关一带的威望无人能及。

  当然啦,杨广登基之后,事情也就该另当别论了。这新主儿明显地少根筋,总是喜欢无事生非。好象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如果没有鸡飞狗跳墙的话,他那小心眼就始终不会得到安乐一样。也难怪,杨广看见高祖折腾了一辈子却毫发无损,到最后还是安安稳稳地善终在了自己的怀里。但他哪里就会想到,老爸可以折腾的主儿,到了自己这儿就都会变成反折腾了。总之一句话,他还是书读得少啊,整不明白秦到二世而终的道理。所以,就象温水煮青蛙,他还在做着春秋大梦似地到处瞎蹦跶呢。

  不过,杨义臣和他老爸忒相似,也如同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横竖只有中心一片。杨广和宇文述也就没能够那么轻易地抓到他们家的任何把柄。

  然而,这并非就是好事情。

  世上不是还有句话吗?叫作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远的那些个打得匈奴人王八滚蛋而不记账的事情也就先不说了,单单就说那些比较近一点的事情。

  记得去年打高句丽的时候,七路大军唯独杨义臣一路获胜。结果你猜怎么着?那杨广就能够大言不惭地嚷开了:“行军总管杨义臣,连坐!免官!”

  好在杨义臣老实,才没有当庭气晕。

  这还不算,今年上半年,辽东人又开始轰轰隆隆地闹事,说是要打到陕西去喝小米粥。当然啦,玉米糊糊也确实赶不上小米粥好喝啊。杨广也懒得去了解那些个实际情况,但他似乎也觉得上次的坐免之事太他妈的不地道了,于是就又听了宇文述的馊主意,再把杨义臣从冷板凳上一把揪出来,好让他去山东边上剿匪。熟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杨广本来是要把山东的长白山移到高句丽的,可没想到那些土游子们却时刻想着反其道而行之,硬是在山东的长白山扯起虎皮来当大旗,来聚草为寇,来杀人越货!这当然算是最最要不得的了。但问题是,人家知世郎王博,尽管大字不认得几个,可人家从来就不用担心没有粉丝,以至于山东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再去混河北,而且动辄就是上万人。而朝廷呢,却空有百万雄兵,总共只给东方剿匪军总司令杨义臣两千人,兼以粮草皆无。

  你说,这不是诚心在刁难人吗?

  可即便就是这样,杨义臣也还是二话不说地离开西京城出关上阵了。然而这一回,东面的河北、河南等地,其实早就已经和几十年前一样,不再是隋朝天子可以任意纵马打猎的好地方了。

  因此,一过黄河,东方军剿匪总司令杨义臣也就算是彻底地掉到狼窝里面去了。

  那时候,李渊和魏征全都有意于西向避祸,见有人不得不顶着个湿锅盖在跳舞,他们也就傻子似地在西山上呵呵呵地笑开了心。

  而杨广呢,也还带着宇文述的三万精兵以及文武百官一路北上,准备去给辽东将士们鼓鼓劲、加加油!好让他们再次服从于自己,第四次彻底干翻那说话不算话的狗日的高句丽国王——傻逼高元。

  这想法至今看来也都是没有错的。

  然而,就在不久前,裴矩也还按照杨广的意思在马邑埋伏军队杀掉了始毕可汗的狐朋狗友——胡悉。

  李渊知道后,也还是那句话——这事给闹得!

  杨广也就真是没有好好地想一想,人家始毕可汗好歹也是坐拥三十余万大军的人啊!如果不是每年开春后匈奴人全都急急地需要放马牧羊什么的,中原哪里就会轮到他们老杨家来坐庄啊。显然,始毕可汗的父亲选对了路,因为他对于隋朝始终都表现出一副卑躬曲膝的样子,实际上就是帮助着大隋朝培育出了一个不知所谓的昏君,以便隋朝的怒火不要或者迟那么一点点地牵延到东方突厥的绿草高原上来。而如果隋朝一不小心地就要从内部骚动起来,那对于所有的匈奴人而言,当然就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了。

  所以,杨广才会真的以为仅凭宇文述的三万精兵强将,就完全可以踏平贺兰山缺。

  结果,就在615年8月24日,杨广终于在无意识之中彻底地悲催了。

  而且,他竟然还那么样傻逼逼地给匈奴人结结实实地围在了雁门城中。也算是免费给人做了一顿全肉饺子馅,顺带外挂酱油、大蒜以及山西老陈醋什么的。

  杨广一向酒池肉林惯了,可这雁门城不比长安城,怎么经得住他来蹂躏。眼看着苦日子实在是扛不下去了,杨广就请求宇文述带着自己去突围。没想到,文武百官却都说:“这样怎么行啦?别的大话空话为国为家为老百姓什么的先不谈,要是等不及跑到原平城就给始毕可汗掐住了脖子怎么办?”

  这话简直就是掷地有声!

  杨广看大家其实都还算是很关心自己的,也就立马心软下来破天荒头一次地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但他同时也还坚决地要求发诏诸郡,希望各路诸侯领兵齐救雁门关!

  见大臣都不反对了,李渊自然又是记起他那句口头禅——这事给闹得!不过,这一次他当真就没好意思说出口。而且,即便就是借他十个胆,他也不会当着表弟的面来亲口说出这句足以让自己脑袋搬家的话。

  相反,他还毛遂自荐地带着自己的卫队和勤王令打出了原平古道。

  当敕命辗转到达杨义臣所在的阵地上的时候,张金称眼睛尖得很,他坐在马上,隔着老远,一眼就瞧见了那御使手上挥舞着的皇榜,不禁大喜过望。自己这次给始毕可汗的求援信,看来终于还是见了成效。而且,那圣旨来得也还真就是时候,等于是把他们这帮流氓又从鬼门关里面给活生生地硬拽了回来。眼看着自己又一次死里逃生,张金称好不得意。

  当然,如果是借用那句经典古语来说的话,现在的土皇帝,只要大难不死,必定也就是那将来的真皇帝。所以,张金称高兴之余,直觉得自己似乎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


  (https://www.23hh.com/book/171/171127/8724188.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