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最后的枭雄 > 399,皇族学习

399,皇族学习


  黄玉金拒绝了荣禄的引诱使得徐世昌的任务没有完成,但这并没有令徐世昌感到沮丧,甚至让他颇感欣慰而有一种轻松的快意。

  徐世昌是一个聪明人,当年也曾和义勇王有过一面之缘,对义勇军甚有好感而且也已经清楚地明了天下大势。在离开奉天返回京城的时候,他明确的向武侯表示了自己愿意为义勇王效力的决心,希望能在义勇军的旗帜下护国安民!对此,武侯表示欢迎并会向义勇军方面转达其诚意。

  能够和义勇军搭上关系是徐世昌此次奉天之行的最大收获,这让他心情愉快的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荣禄接到徐世昌的报告后,虽然心情不快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便据实回奏朝廷。

  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微有失望,心想朝廷以如此高价却买不来义勇军一个区区将军的投靠,这是为什么呢?自古以来带兵打仗不就是为了高官厚禄吗?以往高官厚禄总是能立收奇效,闹长毛那会儿只要朝廷开个口,多少逆贼头儿不是屁颠屁颠地归顺了---怎么义勇军这些家伙却看不上呢?他黄玉金虽然是什么东北军区的司令官,是个什么中将。可在朝廷的封赏中不过是湖南提督,现在让他做直隶总督竟然还看不上,切!

  慈禧满腹心事地对陪她唠嗑的容馨说:“丫头,你说那黄玉金是啥意思啊?莫非嫌直隶总督的官儿小了?”

  容馨微微一笑,说道:“老太太您就别瞎琢磨了!唉,朝廷根本就没弄懂义勇军的规矩,不是官大官小的事儿!”

  “啥规矩?义勇军就不吃空额?不喝兵血?切!”

  “您还真说对了!孩儿在江宁读书的时候和义勇王的侧福晋谈过,义勇军司政后三个部门各管一块,司令部专管打仗练兵;政治部专管监督官佐兵弁;后勤专管粮饷物资---各管一摊儿,各司其职。比如发饷这事儿,军官军士的饷银都是后勤财务直接存入银行的个人户头上,一般士兵只发补助津贴而且都是专人负责---当官的根本不能插手!老佛爷您想啊,部队员额都是固定的,不仅上头不定期地下去核查而且同僚之间也根据职责规矩互相监督,谁敢吃空额喝兵血啊---义勇军根本就没这一套!”

  “不搞这一套那当官的靠什么发财?”

  “老佛爷,义勇军官兵的待遇比绿营淮军强多了,人家官兵是每个月都发饷,除了工资还有各种津贴补助等等---象将军一级的官员每个月都是几千元,足够养家活口了!虽然也有个别人贪污腐化,可义勇军管得严,查到就严惩---所以和朝廷那些贪官污吏比起来,义勇军廉洁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支有理想的军队,加上制度规矩特别严密,可不好贪呢!”

  “理想?什么理想?”慈禧困惑地问道。虽然这些年看报纸也学会了不少新词,可义勇军的理想是什么,她还真不知道。

  “就是护国安民啊!老太太,义勇王经常说义勇军的使命就是护国安民,严禁军人干政!义勇军的官兵也是经常开会学习,强调军队纪律,强调护国安民!”

  “噢,不许军人干政?这条好哇!咱大清不也是文官掌军吗?”

  “老太太,那不一样的。义勇军的那一套和朝廷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到底哪不一样孩儿也说不清楚!哎,老佛爷,不如派些皇族亲贵子弟去义勇军学习吧,义勇军有几个军校,咱们也派人去学习如何带兵打仗啊!依孩儿看,现在小站练兵的法子还是换汤不换药,未必能练就一支象义勇军那样能征善战的军队---虽说是照着西法练兵,可义勇军却打败了法国人日本人,这说明义勇军的法子比西法更管用!”

  “丫头,你这点子好!咱爱新觉罗家没有人会带兵打仗可不是好事儿!眼下朝廷被内外欺负不就是因为手里没有一支象样的军队吗?那个编练的新军还是在汉人手里,迟早还要出事儿…唉,可惜啊皇族这些孩子里面就没有一个成器儿的东西!”

  “老太太,咱们可以从小孩子里面挑些还没有染上恶习的子弟去学习啊,哪怕年龄小点都行---从小培养嘛!学个几年甚至十几年,回来刚好就是朝廷栋梁了!”

  “是这个理儿!可派谁家孩子去江南学习呢?还有李旭会愿意让皇族的孩子去学习吗?他会不会掖着藏着真经呢?不怕咱们学会了带兵打仗和他过不去?”

  “老太太您又想多了!义勇王有啥理由不让爱新觉罗家的孩子去读书呢?江南的各个大学中学包括军校都是全国招生,凭什么不让皇族孩子上学?倒是怕咱孩子考不上呢!孩儿可以先去问问义勇王能不能关照一下,也做个试探---相信义勇王没有小家子气!”

  慈禧想了想,也认为皇族子弟去江南学习各种洋务知识特别是学习军事有好处---甭管能不能取到真经,起码能在江南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啊!如果真能学到一些带兵打仗的本事,那对满清皇族可就太有用处了!

  于是慈禧太后同意了容馨的建议,挑选一些年幼的皇族子弟前往江南学习。这事就交给容馨这个皇族大格格操办,一来她有在江宁读书的经验;二来也不显山不露水,少了外面的物议;三来她和义勇王一家关系不错,也可以照顾皇族子弟的学习。

  李旭忽然接到容馨来信,说是要介绍几个皇族子弟来江南读书学习,希望义勇王能够予以关照。李旭心想这些皇族阿哥个个都是天潢贵胄纨绔子弟,会有人愿意读书学习吗?他想了半天也没明白容馨要他关照什么,心想过几天自己就要进京公干,届时当面问清楚就是了。

  九月中旬,义勇王抵达京城,依旧驻停贤良寺。此次李旭进京主要是处理裁撤旧军、国防安排、藩属问题等大事,接连几天廷议,又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讨论。

  关于京城防务一事,李旭提出派义勇军宪兵部队进城负责维稳。但是朝廷坚决不同意,认为京城治安向来由九门提督的两万多官兵负责,无须另驻军队。而且京城防务也是由丰台大营和驻扎西山的八旗善扑营、神机营、健锐营等负责,况且已经调来了甘军,就不必劳烦义勇军了!

  李旭也不坚持,微微一笑,心想不就是怕劳资义勇军犯上作乱吗?义勇军真要开进京城,凭九门提督的步军、丰台大营及八旗善扑营、健锐营还有甘军这些草包能挡得住?愚蠢!

  不过李旭并不介意朝廷反对自己的要求,本来这就是一个幌子,是为了让朝廷同意自己另一个真正的要求---改革科举!

  政治玩的就是妥协,朝廷既然不同意李旭驻兵的要求就必须同意李旭改革科举的建议---否则义勇王的面子怎么办?辅政大臣岂能说啥都不管用!

  于是李旭又抛出了改革科举的意见,认为全国普及义务教育已经多年了,但是现在的科举还是老一套!李旭不反对国学的四书五经,只是要求科举不能光是考四书五经---只考四书五经,那些想当官的读书人有几个会去学习数理化?不懂数理化,国家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走进现代化!

  李旭很反感学而优则仕那一套,但他也知道这个年代的传统意识不是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一夜之间改变的---南方繁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能够给读书人提供越来越多其他出路而不仅仅是当官。但在保守落后的北方读书做官考科举依然是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也使得北方的义务教育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新式教育的中小学让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不屑一顾!

  李旭明白改变大清国广大北方的教育现状不仅要长期不懈地改变人们的观念,也要变革一些制度来刺激人们---没有利益是打动不了老百姓的!

  于是李旭提出只懂四书五经的官员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复合型官员---官员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要能明白起码的经济学问!建议今后科举考试除了四书五经还要增加数理化等学科,可以先在南方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一定要让大清国的读书人明白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一句话,当官不懂科学知识,没门!

  义勇王改革科举的建议合情合理,朝廷同意了---只要义勇军不进京城,啥都好说!


  (https://www.23hh.com/book/174/174528/944051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