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七零年代生活记 > 20.花钱

20.花钱


  第二十章

  在生活用品匮乏,连卫生纸都买不到的现在,就更瞧不见市面上种类繁多的纸巾、湿巾。最悲催的是女人月事来了,都只能用月经带,哪怕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是如此。

  因而现在稍微讲究的人,身上都装着一条或者一条以上的手绢。手绢不需要布票,只要有钱就能买到。

  走在丰市的大街上,甚至能看到女孩儿用别针把手绢别在胸口,当做装饰品。商店还有手绢专柜,专柜用绳子吊着手绢做样品,每每都能吸引女孩子驻足,是女孩们心目中的“圣地”。可以媲美于后世的高档服装展示台。

  女孩们买不起花衣裳,自然价格实惠,样式较多的手绢,就成了女孩的首选。也让她们一腔爱美之心的有了用武之地。林月生就见过小姑娘们,拿手绢当玩具,叠小衣服、小裤子,还能叠成老鼠的样子,让惊奇于女孩儿们灵巧的心思。

  反正手残的林月生是统统都不会,唯一会的就是不需要动手就能学会的,大名鼎鼎直到手绢“退出江湖”,才离开孩子们游戏界的游戏——丢手绢儿。

  林月生今天也参观了一下手绢柜台,男士的手绢全是素色,深浅蓝色、深浅灰色、酱色,最多也就四边儿多几道格子花纹装饰,或者全是格子纹。

  女孩的花样就多点,大概中国服饰仅有的一点色彩,全都集中在这里了。比起衣服蓝黑灰的“大一统”,手绢明亮的色彩,点缀了女孩多彩的幻想。

  唯一能与手绢平分秋色的是女士纱巾、围巾,纱巾颜色不多,最艳丽的就是红色、浅蓝色。看了看纱巾的价格,林月生脑袋又转回了手绢上。一块钱五条,多实惠,来两块钱的,回去给家里人分分。

  男士的来五条,家里每人一条。女士的自己留两条,再给林娘、两个奶奶一人一条。女士手绢有波浪花边的,纯色的、素色绣花的,大小也有区别。

  林月生挑了半天,最后来了三块钱的,一共十三条。波浪边绣花的贵多了,一块钱三条,林月生准备当礼物回去送大侄女一条,可怜的孩子,手绢都洗成透明的了,还缝了几针。

  林月生把自己的“疗养费”大团结破开了,前几天可费她半天劲儿,咬死了不交给林爹,还保证不乱花。林爹其实疼孩子,觉得闺女平日不乱花钱,又是闺女受伤赔的,也就没硬要。要是林娘在,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付钱的时候,售货员还看了她一眼,这年头小孩子能拿一块钱出来花,都是稀罕的。林月生脑补了一下,售货员的想法:小丫头怕不是偷家里钱了吧,一口气花这么多。

  林月生顶着白胶布,目不斜视,掏出自制的钱包,充了把大款。这时节买东西是没包装的,散装的点心糖面还有个油纸包,其他的就得自带了。

  林月生把一打手绢叠好,用一条男士手绢一包,提留着就可以走了。边走边想钱包她都自制出来了,改天还得做个跨包出来,不然出门太不方便了。

  皮包就不要想了,布包都得想法子弄布料呢,空间里倒是有。姐夫家窗帘布料店关门,林姐送了林月生一包布头,还在那儿扔着。大小合适的也有,就是料子太好,没法交代来处。

  林月生不清楚城里人用不用的起钱包,反正村里女人们的钱包就是手绢。林娘、林奶奶都是用旧手绢,一层层的把钱裹的严严实实。

  记得前世小时候去姥娘家,姥娘给零花钱就是,从口袋里掏出叠成小块儿的手绢。神情郑重的一层层解开,就像孩子们打开自己心爱的百宝箱,珍视的不得了。

  林月生不喜欢用手绢包钱,就用空间一小块儿不扎眼的布头。用做鞋底糊袼褙的方法,糊成硬的布片,再剪出形状,缝到一起,就成了一个最简单的三层褡裢钱包。

  买到手绢,林月生就得回家,找个免费劳力了。废品站那一堆旧纸堆,肯定还有不少需要的东西。

  二哥林玉海这几天不知道摸着了什么门道,天天早出晚归,还能带回一些需要的东西来。林月生猜测不是黑市,就是私底下倒腾东西的门路。

  虽然心里担忧,也跟二哥说过。二哥只说自己决不搞大动作,就是普通的买家。林玉生看他带回的铜钱、白瓷碗,最大件的就是一个黄铜水壶,倒是放心不少。

  现在查的虽然很严,但是只是买东西,被抓住就是教育一顿,卖家可就要去“衙门”走一遭了。林爹跟儿子谈了一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果然二哥不在,林月生就被妹妹抓了壮丁,两人慢悠悠的走在城市的街道上,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种花家的城市就万丈高楼平地起呢?也不知自己这辈子何时能远了自己的买房梦?

  林月生这趟没能遇到自己的“救命恩人”,连中年美大叔也没看见。李叔叔说,林主任请假了,家里有亲人来了。

  林月生暗想搞不好两位美人是一家人呢?

  学写毛笔字可不是嘴上说说,林月生是真打算练字,没指望练出什么名堂,当个书法家。只不过上辈子没什么特长,家里供不起。大学报了兴趣社,书法社开了两次会,就没下文了。

  如今有足够的时间学了,书法能宁心静气,还能学一手好字,省钱省心。不过买到的废品站字帖只能偷偷练练,林月生去买个东西,先得背两句□□语录。

  毛大大的诗词书法都挺出名,自然印刷厂就出了□□诗词字帖。

  “小哥,你要哪本?”兄妹两个站在丰市新华书店里,挑选字帖。事实上书店字帖比林月生想象的要多。毛大大酷爱书法,上行下效,就算60年代,动乱之中书法字帖反倒畅销。

  林月生想练楷体,书法社唯二的会议,总算让她知道初学者选柳体比较好。书店有《□□诗词柳体大楷帖》,正合了林月生心意,扉页写着:一九六五年元旦,苏州刻石。

  留着“刘胡兰头”发型的女售货员,没有小说里写得趾高气扬,看到两个孩子选了□□字帖,操着一口丰市普通话,热情的推荐道,“哎呀,小姑娘选的好啊!主席写的字是最好的嘛。而且这可是原拓本,从石碑上拓写的,不是影印本。”

  “什么是拓本啊?”林玉生符合大多数“土包子”没文化的形象,不明白拓本和影印本的区别。

  售货员倒是没变脸,只不过显然没科普解释的意思,站在柜台里没说话。

  林月生翻开两本影印本,摆在一起跟小哥解释,“拓本是从石碑上,用白纸和墨水复制出文字图形。影印本是拍成照片再印刷出来。拓本更准确清晰。你一看就知道了,挺明显的。”

  “是哦,这个看着更清楚。”林玉生听懂拓本是啥意思了,不是很理解影印本,不过不妨碍他一眼看出基本字帖的区别。

  “姐姐,店里还有其他字体的字帖吗?我们想看看。”林月生顶着嫩壳子,笑着喊能看出年纪的店员姐姐,也不知有没有效果。

  事实证明没有那个女人不高兴自己被叫的年轻,虽然这个年代人保守的很,四十岁的女人被喊姐姐,估计会被骂叫的人不正经。

  三十上下的店员被小姑娘喊姐姐,脸上笑容都多了几分,捋捋头发,小声说道,“还有几本旧字帖,现在不卖了,我可以给你们看看。出去可不能乱说。”

  最后林玉生从店里离开的时候,怀里多了四本字帖:两本□□柳体、一本《颜真卿多宝塔碑帖》、一本钢笔楷体字帖,花了四元两角。

  一天的时间口袋里的大团结就去了一张,摸摸剩下的一张钱,林月生下定决心要尽快赚钱。在这之前先得跟二哥打听清楚黑市的位置,瞅准机会赚一笔。

  没等林月生跟二哥磨出黑市的位置,林家的家具打好了,花了半天的时间把家里整理出了雏形。里间卧室加了一张小床,父子三个不用再挤成一团了。

  外间有了张高桌,三张凳子,还有了一个洗手架。林月生还得继续睡那张嘎吱嘎吱的床板,这次的木料不够再拼一张床。林家的厨房勉强能烧汤、炒菜。

  之前打听的郊区集市终于打听到了,不过现在可不能叫集市。商铺一切收归国有,整个城市也找不到一家私人商店,最多就是公私合营。自然农村赶大集这个可以自由交易的地方,也被取缔了。

  青石县曾经五天一集,县城主干道就是地点,不过早几年就被取消了,林月生是一次也没去过。

  鉴于丰市的确需要周边郊区的农产品,集市被取消后,改头换面被叫做农产品交换点,允许农民交换自家的手工制品和富余的东西。集市上的东西种类有限,被管制的非常严格,时常不能按时举行。

  这次二哥打听到集市能开,匆忙带着弟妹过去。林月生重生以来第一次赶集,事实上这与前世农村的大集市完全不能比,种类非常的少不说,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也不见。

  大家都是尽量快速交换或者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马上就分开了。

  “妹,一点也不热闹啊,也没卖糖的,没好吃的。”林玉生满脸失望,他听二哥讲过小时候赶集,好多吃食和好玩的,现在怎么全看不见啊?

  林月生无奈的拍拍小哥的手,权作安慰,因为那是大家虽然穷可是自由啊,想卖啥卖啥,现在的社会氛围可不允许,不过再过十年,你想买什么都能买到。

  林家几个目的很明确,需要陶盔、粗瓷碗、擀面杖,最好能买到案板。三人转了一圈,找到了一家卖的。眼前的摊位上拿草绳捆起的两摞瓷碗、瓷盘,陶面盔。

  林玉海检查了下东西,看着还不错,就是家里常用的款式,“妹,咱家买几个,你看着挑出来,我跟他杀价。”

  “行,我来挑。”林月生蹲在地上,挑着没裂纹、没釉疤的碗盘,六个盘子,十个碗,又来了三个海碗,大小两个陶盔,就齐活了。

  那头儿林玉海砍完价,顺带打听卖擀面杖这些东西的摊位,反倒晓得了个卖“好东西”地方。

  “走,东西先放这儿,回来再付钱。”林月生两个被二哥拉着,买“好东西”去了。


  (https://www.23hh.com/book/180/180041/910410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