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七零年代生活记 > 27.安家费

27.安家费


  第二十七章

  建国二十周年的大日子,许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自然是在欢天喜地的庆祝。可在这个村子里, 只要老天不下雨, 那就得早起晚归收粮食。

  知青点,喻明泽已经起来换好了一身粗布外衣, 准备去洗漱了,十月的天气不冷不热, 早起也有些微的凉意。

  马红伟捂着被子睁不开眼, 这tm破地方,连个钟表也没有,也不知道几点了, 翻了翻身问自己哥们儿, “明泽,几点了?”

  喻明泽从枕头底下, 翻出手表看了看, “六点十分,起来吧, 洗脸吃饭。”

  “啊,我为什么要起这么早, 咱们有饭吃吗?”马红伟小时候家里条件好, 虽说家里现在不比以前,可也没正经的干过苦累活儿。

  两人说着话, 一个炕上的张梁也开始穿衣服, 听到早饭说道, “估计还是昨天的人给送饭,是得早点起来,别被人给堵到床上就不好看了。”

  话说到这儿马红伟扒了扒头发,起来了。喻明泽这时已经蹲在猪圈旁边洗漱完,刷牙的水直接倒进猪圈坑里,洗脸水泼在墙角。

  “那里多脏啊,喻知青怎么在那儿洗漱?”女知青曹瑞雪生的模样不错,打扮的又整齐,这会儿脚上倒是不穿昨天的皮鞋了,换成了一双带根儿的绒面布鞋。

  喻明泽是前世比她情况好不到那儿去,分配到南方的村子。去了之后当地人说话都听不懂,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尽管如此喻明泽更庆幸自己是男人,吃点苦受点教训,坚持下去就没事了。那几年同去的女知青,有活不下去嫁人的,有遇到不幸疯癫的……

  显然这一位还没意识到到了农村,该怎么穿衣打扮,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喻明泽不是无原则的对人好,只单纯的希望这些女孩们能坚持到回城,也免去之后无数可能会发生的种种不幸……

  “哦,没关系。这个猪圈里没养着猪头,也没什么臭味儿,来这儿刷牙比较方便。曹知青可以随意选个地方。”喻明泽端着脸盆、牙杯回屋了。

  留在原地的曹瑞雪,轻轻一跺脚,恨恨的想着自己原本是想,跟男知青混熟了,能互帮互助,这人怎么不接茬儿呢?

  六点半送早饭的婶子把早饭送来了,一罐子青菜汤看不见油花儿,半碗咸菜丝儿,十二个玉米面窝头。

  六个人围在唯一的桌子上,连凳子都没有,就这么站着吃饭。这顿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心思的几个也没多说,默默地吃完早饭,将碗筷收起来,女知青连小夏主动洗了碗。

  马红伟是外向人,主动挑起话头儿,“咱们大家坐下,商量一下,以后怎么安排。这啥也没有,村里总不会一直给咱们送饭啊。昨天到现在就把咱们扔这里不管了吗?让一个小姑娘接待我们,哼。”

  女知青王建红也是个积极分子,“马同志不要这样说,咱们是听从主席的话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要相信农民干部啊,眼下正值秋收正忙也有情可原。”

  王建红这话没人反驳,不过也没人接话。从城市到农村,不是每个人出于自愿。那些拥护革命、拥护主席的热血人,早就直接申请支援边疆了,能到小河村这样的地方的,谁也不信那些口号。

  喻明泽不关心其他人想不想奉献青春,扎根伟大的农村,当务之急不是这些,伸手敲敲桌子,“村里不会不管我们的,我昨天跟那个女孩打听了,村里现在没有知青,我们暂时是唯一一批。

  眼下我们应该关心,国家给我们的安家费,能不能拿到手里。否则我们不像村民有口粮,我们没钱买粮今年就没的吃。

  生活费、住房费、工具费、招待费,里头名目多得是,别到最后稀里糊涂钱花完了,我们一分钱也没看见。

  咱们的前辈不是没这样的教训,到地方势单力薄,各级巧立名目几百块安家费,到手里只有几十块了,甚至连几块的都有。”

  喻明泽的话不亚于当头一棒,这安家费关系着他们之后的生计,是该要回来,最起码也得知道钱花在哪儿了。

  “是啊,在学校的时候,签订的文件上说,根据地方不同拨放,我们是280元每人,人数六人一组。”一直不说话的张梁推了推眼镜,给了一个准确的数字。

  外表柔弱的安静的连小夏,也发言了,“我堂姐是66届的知青,他们的安家费是当地的革委会,发放给生产队,不直接给到知青手里。好处是喻知青刚说的房子、口粮、工具等等,大队一手安排了。

  坏处是钱花在哪儿,合不合理,知青们不知道。反正堂姐说,这里边肯定不会太干净。”

  几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不管怎样,先把安家费落实了,再说其他。

  知青点里头啥也没有,除了一个木板床、火炕、水缸。可不是村里不给锅碗瓢盆、农具,主要是革委会不给钱啊。

  刘大华也急啊,没钱怎么安顿知青,到时候知青们闹起来,这锅他们可背不起。

  刘大华是在躲着知青,因为安家费一直拨不下来,村干部也没胆量去革委会要啊。更何况李树林那个王八蛋,现在就在革委会,这革委会估计跑不了是一窝黑心鬼,扣了知青们的钱。

  秋收最不能等的是花生和山药,花生熟过头会落镰(花生把儿断了,花生全掉土里,就得一点点刨出来),山药会烂在地里。所以这几天干部全盯着呢,今年小河村得交花生公粮3000斤呢。

  刘大队长正发愁的时候,林三伯给出了个主意,“大队长,咱们不能去要,不代表知青们不能去啊!六个知青人少,咱们乡其他村有没有知青的。

  不是还有水湾乡吗?让村里的知青去找他们的同学、同乡、认识的,咋的也有几十号人。一票人堵到革委会去,总不能再含糊了吧。

  再说了,我们也是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拥护国家政策。”

  刘大华这人做干部,显然精明上差了点,村里人推举他,一是他叔是县政府的关系够硬,二是这人贪的有限,做事比较公正。

  林三伯知道,这主意一出,一千多的安家费,村委会就没法伸手了。不过少伸手一次又不会饿死,先把锅甩出去再说。

  刘大华一拍手,觉得这主意不错,终也精明了一次,“这头咱们不能出,把话儿漏给知青们,把咱们的意思也说明白喽。钱能不能要到手,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喻明泽一干人还没去找村干部,就等来了革委会扣下安家费的消息,和村干部的态度。

  “明泽,咱们怎么办?”马红伟把新买的脸盆搁在炕沿儿,问这个最有主意的同伴。

  六个人今天没下地,除了休息就是结伴去城里购物。没办法。缺的东西太多,一些紧用的东西,总得先置办起来。

  “两个办法,一是,等;二是像村里说的,联合其他知青一起去要,不过革委会可不好得罪。这个决定得大家一起表决。”喻明泽也没有好的办法,如今是革委会当道,政府部门也要让三分。

  不过听说这大队长刘大华,跟县政府主任有关系,倒是可以敲敲边鼓。政府和革委会是东风和西风,时常也分个高下,这不就是现成的机会吗?至于有没有用,就看运气吧。

  六个人讨论之后,决定双管齐下,一边联络同伴,一边等消息。喻明泽他们也开始下地干活了,由于没有工具,所有人都分去剥玉米了。

  喻明泽也顺道,跟刘大队长“顺嘴”说了一句,“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啊,我们这个情况,政府不能出面管管吗?刘队长。”

  等到林月生听说的时候,知青们上访要安家费的举动,已经沸沸扬扬地传开了,并且迅速落下帷幕。

  林月生表示根本没闹明白,这是啥情况好伐?她才晓得原来知青下乡是有安家费的。280元啊,能抵得上村里普通人家,五六年的收入了,差不多林爹五个月的工资。

  林家人刚吃了晚饭,林玉海听了妹妹的话,嗤笑一声,“这事儿啊,有好有坏,好处吗,革委会贪污知青安家费,闹了出来能消停一阵子。知青也能把钱拿手里了。只是村里有些个赖皮的,擎等着上门借钱呢。”

  “真有脸皮那么厚的人吗?知青年纪都不大,一穷二白的,光修房子、买粮食、置办家什、过冬的准备,这钱就得花不少吧,挺不容易的啊。”林月生其实觉得二哥说这话,肯定是见过这种情况,只是她觉得小河村人不至于这么没品吧。

  林玉海今年没等到招兵的来县里,林爹打听到明年春天会有一批名额,已经跟儿子说了,早做准备。

  林玉海预备把手里的关系,交给弟弟和妹妹,不是撺掇他们干事,是以防万一,多个门路好办事。前提是把自己弟妹的傻筋去去,所以让两人多了解一点“恶人嘴脸”。

  “你觉得咱大妗子人怎么样?”林玉海问弟弟和妹妹。

  林玉生正小心的烤着几个花生,这是他今天藏起来的,“大妗子啊,很好啊,炒的南瓜子特别好吃。”

  林玉海一听就冒火,傻子弟弟就知道吃,“吃吃,就知道吃。要真这样,天底下都是好人了。”

  林玉生一脸莫名,不知道哪儿又惹到二哥了。

  “哈哈,二哥你别折腾他了。”林月生劝二哥,其实小哥跟上辈子的林月生小时候很像,除了上学、干活儿就是吃和玩儿,心思单纯,有点缺心眼儿,活的简简单单!

  小哥比她上辈子还单纯,毕竟家庭和睦,条件又过得去,没升学压力,没有电脑、手机、没网络,就没了解外界的窗口,当然学坏的机会也少了。

  除了吃喝还能想什么?林月生到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心眼儿灵活,纯粹是经验多了。

  “大妗子啊,能说会道,每次去了都特热情,张罗吃喝。但是吧,我不喜欢她,总爱跟我打听咱爹在市里咋样。”林月生把话绕回正题。

  “你啊,还算没傻到家,三个妗子,就她最不像样。”林玉海瞄一眼,林娘不在,这才敢说长辈的不是。


  (https://www.23hh.com/book/180/180041/910411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