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晋时归 > 174大义凌然

174大义凌然


  唐一明笑道:“大司马想必已经知道了我汉国攻占了青州和徐州吧?可是大司马不知道的是,我汉军以少胜多,区区几万人马就打败了盘踞在青州和徐州的八万人,而且所耗费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大司马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桓温摇了摇头,对于这个新兴起的汉国,为何会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击败了燕军的八万大军,他确实是不得而知。

  唐一明缓缓说道:“那是因为我汉军有先进的武器在手,我们能够制造出一种叫*的东西,只需要碗大的这么一点,扔在人群里,就能炸死好几个彪形大汉。如果大司马同意和我们和睦相处的话,我汉国就会用*和贵国交换一些所需要的物资,如此一来,不仅使得两国和睦,而且还能使得晋军在战斗中减少伤亡,大司马以为如何?”

  “*?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桓温好奇地问道。

  唐一明哈哈大笑了一声,然后站起了身子,躬身说道:“大司马,在下不才,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岂有欺骗你们的道理?不知道大司马还是否记得去年和燕军在徐州的那一场大战?”

  桓温细细地想了想,便缓缓地说道:“那场战斗,本府至今记忆犹新,燕军率先抵达了徐州,截住了我大晋前进的道路。在与之交战中,也不知道燕军用了什么鬼方法,只听得到处都是轰隆声,没有多久,我晋军就死伤了数千人……难道……难道燕军所用的,就是你口中说的*吗?”

  唐一明点了点头,说道:“然也!”

  “啪!”

  桓云从华云堂外走了进来,一进来便将手中拎着的一双木屐给重重地扔在了地面上,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响。

  “你的木屐我给你带来了,赶快穿上!”桓云冷冷地说道。

  唐一明低头看了看脚下那双木屐,便立刻穿在了脚上,然后欠身对桓云说道:“多谢桓将军!”

  桓云冷“哼”一声,并不理睬,径直走到了桓温的身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目露凶光地看着唐一明。

  “原来并不是慕容恪神勇,而是借助了你所说的*,本府当初还以为燕军会使什么妖法,原来这一切都是拜你所赐!”桓温的话语间,不禁起了一些杀机,温和的目光中却透露出一点异样的眼神。

  谢安冷眼旁观,看见桓温抬起了右手,不自觉的伸出右手食指在鼻子上轻轻地摩挲了两下,他便急忙站了起来,欠身说道:“大司马,如今晋朝历经两次北伐失败,国库空虚,士兵疲敝,就连大军的士气也很低落,如果能够得到汉王所说的那种*的话,我军再休整一年半载的,必然能够很快恢复元气,到时候,大司马亲率大军北伐,必然能够一举扫平蛮夷,建立盖世功勋!”

  唐一明看了谢安一眼,见他表面冷漠,其实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无形之中帮衬了他不少,他的心里对谢安充满了感激。

  桓温垂下了手,看了看其他人,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罗友当下叫嚷了起来:“启禀大司马,汉国正处于燕国和我大晋的中间,而且以目前的实力来看,汉国无论从任何方面,都无法和我大晋平起平坐,又何来的邦交之谈?如果想和我大晋和睦相处,属下以为,必须让汉国成为我大晋的附属国,归顺我大晋,使得我大晋的疆土扩展到黄河一带,然后由我大晋派遣军队驻守汉国境内,一旦和燕军有了战端,大司马尽管提荆襄兵马直奔宛、洛,另外派一上将率领巴蜀兵马出秦川,入关中,更可派遣军队从汉国境内发兵,渡过黄河,直逼燕国腹地,三路大军一起北伐,不管北方为哪族蛮夷所占,我大晋都能一鼓作气,遥相呼应,必然能够恢复旧都,光复失地!”

  “你他妈的这招真是太狠了!老子来跟你谈邦交,你却让老子附属于晋朝,还鸠占鹊巢,想霸占老子的领地?真他妈的狠!”唐一明听完之后,心中为之一震,暗暗地骂道。

  众人听完,除了桓温、谢安、王羲之外,其他人都纷纷点头,赞许罗友谋划周详。

  桓温一边听着罗友的话,一边在盯着唐一明看,见他初开始眉头紧紧地皱了一下,没有多久便又恢复平常,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等罗友这话刚一说完,便故意试探道:“汉王,罗将军所说,正是本府的意思,不知道汉王以为如何?”

  唐一明哈哈大笑了一声,紧接着便说道:“笑话!如果是搁在一年之前的今天,我会毫不考虑地接受这样的条件,在我们最需要晋朝大军前来支持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在我们最迫切最困难,甚至被蛮夷的军队重重包围的时候,你们晋军在哪里?在我十分委婉地写了封书信,要求归顺你们晋朝,甘为先驱的时候,晋朝又是怎么对待我们?是啊,你们后来是派来了人,带来了两万军队,可是北伐大军一败,晋军也一走了之,将我们美好的希望又一次扑灭。现在好了,我们靠着自己发展起来了,占领了一席之地了,你们却说出这样的话来,难道所谓的天朝,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吗?”

  唐一明字字珠玑,所吐出的都是实情,在泰山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南方的实力雄厚的晋朝,可是晋朝却一次次的伤了他们的心,更是将他们所有的人抛弃,不闻不理,任他们自生自灭,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

  桓温听后,觉得唐一明的话语中虽然是实情,却也咄咄逼人,抬起的右手,不经意地又伸出了食指,在他的鼻梁上摩挲了两下,原本温和的眼神里突然变得犀利起来。他抬起左手,示意谢安和罗友坐下,他沉默了一会,良久才说话:“不管怎么说,汉国都必须成为晋朝的附属国,只有这样,才能和睦相处。你汉国只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地,还及不上我大晋的一个州,人口、经济、军事,哪一点能比的上我们晋朝?我们晋朝一向是天朝,能给你这样的结果就已经很不错了,你答应便答应,不答应的话,我们大晋只好自己去攻占黄河一带!”

  唐一明听到桓温的态度很强硬,没有一点退让的余地,并且还以战争相要挟,他似乎能够感受到,如果今天他同意桓温,或许能够从这里活着出去,如果不答应,或许被囚禁,或许被斩首。他此刻的脑海中十分的清醒,答应晋朝了,就是等于屈服,想想在汉国里那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与他一起共事努力建设汉国的官员和老百姓们,他的心里萌发了一种很强烈的抵触。

  他来到晋朝虽然只有几天,但是晋朝氏族门阀的制度,在金勇所收集来的消息中他看的一清二楚,所谓的氏族门阀,无非就是以贵族标榜自己,能有真才实学的很少,多的是那些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们,还有一些不法之徒抢占百姓土地,致使百姓含冤而死。他怎么可能愿意将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汉国拱手让给这样的人来统治?他又怎么甘心让自己的百姓受到贵族的奴役?

  此刻,他的思想在脑海中激烈的碰撞,一边是他的性命,一边是他的百万百姓,他该何去何从?

  良久,良久,华云堂中没有一点声音。

  突然,唐一明猛然抬起了头,大声叫道:“桓大司马!我唐一明虽然谈不上高士,也论不上英雄,但是我能来到这里,就早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了。汉国虽小,实力犹在,我在来晋朝之时,便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一旦我命丧黄泉,自有比我还要优秀的人来接替我的位置,汉国百万百姓,愿意誓死与敌人周旋到底。更何况,我来到此处凶险之地,又岂能没有防备?建康城外,沿江码头停靠着我伪装成商船的数十条精锐战船,上面载满了无数的*,一旦我到夜晚没有归去,他们必然会用先进的武器攻打建康,到时候虽然不能攻下建康,也能使得晋都化为一片废墟,如果大司马今天不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唐一明就算死了,也少不了有大司马陪葬!”

  桓温见唐一明站在那里威风凛凛,便又一次摸了摸自己的鼻梁,眼神里透出了几许杀意。他堂堂一个大司马,权倾朝野的人物,还没有人敢这样和他叫板,更没有敢这样威胁他。虽然他不太相信唐一明所说的码头停靠着他的水军,但是他确实不敢冒这个险,因为建康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大晋的时局,如果建康一旦乱了,他桓温就算再有权势,也无法再有效地组织起自己的亲随。树倒猢狲散,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华云堂中,充满了浓厚的*味,只见桓云从桓温身后突然走了出来,顺势将自己手中的长剑拔出,“唰”的一声便架在了唐一明的脖子上,桓云更是瞪大了眼睛,怒吼道:“臭小子!你再敢出一声,你信不信我立刻削掉你的脑袋!”

  “哈哈哈!你尽管削个试试,入夜之后,整个建康城里,就会出现很多轰隆声,用不了一个时辰,建康城就会变成一片废墟!就算你派人去查也没有用,这样只会加快他们进攻的时间,我是看破了生死,我一个人死了,拉上你们这一帮子,还有整个建康城里的百姓陪葬,确实比皇帝享受的葬礼还要优越。哈哈,哈哈哈……”唐一明大笑道。

  “你个大混蛋,老子才不信你说的呢!纳命来!”桓云抬起左腿,狠狠地朝唐一明的胸口上踹了一脚,将唐一明踹到在此,并且提着长剑,举得高高的,剑尖朝下,便要刺死唐一明。

  “住手!”桓温立刻大声叫道。

  桓云的剑尖离唐一明的心口还有几厘米的时候,听到桓温大叫,便立刻停了下来,扭过头去,问道:“大哥,他在这里是危险耸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为什么不让我杀了他?”

  桓温道:“你闪开!本府还有一些事情要问他!”

  桓云收起长剑,恨恨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口水,对唐一明说道:“小子,再让你多活一会儿!”

  桓云的那一踹,确实很有力道,唐一明竟然被他一脚给踹出来血了,而且胸口那里到现在还隐隐生疼。唐一明笑了笑,擦拭了一下嘴角上的血丝,心中缓缓地想道:“好险!老子这次是赌赢了,如果桓温真想杀我,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叫桓云停手,看来,在桓温的心中还有一点顾忌,如果谢安或者王羲之再从中说一些好话,估计此事就能成功。”

  桓温眼睛里的凶光突然烟消云散,他满脸和气地站了起来,径直走到了唐一明的身边,亲自将倒在地上的唐一明搀扶而起,委婉地说道:“汉王,让您受惊了,刚才本府想试探一下汉王。本府没有想到的是,汉王如此大义凌然,宁死不屈,确实堪称的上是一位英雄。本府最敬重汉王这样的人,来来来,到本府的身边来做,本府还有一些细节要问问汉王,还请汉王如实相告。”

  唐一明被桓温拉到了上座,就和桓温并列而坐,只见桓温刚一坐下,便大声说道:“诸公,汉国的国主亲自来到建康,为的就是想和我们大晋和睦相处,不知道诸公有何意见?”

  王羲之一直没有说话,此时突然站了起来,他刚才目睹了那惊险的一幕,对于唐一明的胆识,也很佩服。他向着桓温拜了一拜,当即朗声说道:“汉王亲自光临我大晋,可见其诚意,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汉国虽然疆域小,但是国主犹然如此,国民也决计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此的国家,必然是个不畏强势,不惧强兵的国家。更何况,北方动乱,蛮夷犹在,如果能结识到汉国这样的国家为睦邻,必然是我大晋之福!大司马,下官赞同与汉国修好,尽弃前嫌,永为友好邦交。”

  谢安紧接着说道:“启禀大司马,下官以为,右将军之言甚是。如今我大晋内部时局虽然稳定,但是论起军事,我晋军多为步卒,而蛮夷多为骑兵,更何况蛮夷作战勇猛,各个骁勇善战,而我大晋又连续遭受数次大败,实力大为减小,所赖者,不过是江天堑而已,南船北马,只要我们固守天堑,再发展一两年,必然会恢复实力。何况,汉王也曾说了,愿意以*和我大晋通商,如果我军得到了如此厉害的武器,军事实力也必然会大大增加。如今燕军西征,胡人自相攻杀,我大晋也正好趁着这个契机好好发展,不论是关中大战是燕军胜利,还是秦军胜利,都势必会削弱胡人实力,到时候大司马再起雄狮北伐,必然能够收复旧都。”

  “启禀大司马,小可也非常赞同两位大人的意见。大晋疆域虽大,可百姓也十分的多,为了安抚江南百姓,大晋不能施行暴政,所以就连扩军也是有一定年限的。可是胡人则不一样,胡人尚处在野蛮之时,一旦兵员消耗,就立刻招募军队,从不顾百姓生死,所以,晋军的总数并不及胡人。与其独自对付胡人,又或是跟汉国结仇,倒不如与汉国成为睦邻,和汉国共同进退,互为犄角,一方有难,另外一方便来支援,岂不是大大缓解了我大晋的难处吗?”

  唐一明看了一眼坐在右边第四座的那个俊美少年,只见他穿着一身白袍,头上缠着一个纶巾,加上他面白无须,面容俊俏,倒是看起来十分的舒服。不仅如此,就连这人说话也说到唐一明的心眼里了,他不禁多看了一眼那个叫王坦之的白衣少年。

  “启禀大司马,小可也十分赞同和汉国成为睦邻,不为别的,就为汉王的那一股罡气,以及汉国的百万百姓。”与王坦之比邻的一个略小王坦之几岁叫郗超的蓝衣少年站了起来,拱手说道。

  唐一明看了看这两位少年,无论从容貌,还是从身段,又或是从对这件事的看法上,都极其符合他的心理需求。他知道王坦之、郗超这两个人,都是东晋少年成名的人物,有道是“盛德绝论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说的就是郗超和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虽然和王羲之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他们却不是同宗,因为王坦之是太原人,并非琅琊王氏之后。王坦之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桓温之后,他与谢安共同执政,可见其才学和地位。

  郗超,字景兴,又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他是东晋开国功臣郗鉴的孙子,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他的亲姑父。郗超吸引人之处就是对他没法定性,无法把他归结为君子还是小人,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在他身上,高尚与卑劣,残忍与温情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

  唐一明一连听到老中青三个不同时代的桓温智囊人物的赞同,心里自然要安慰了许多。不过,这四个人倒是发话了,可是其他几个人却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

  桓温环视一圈,高声问道:“诸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其他人都一致摇了摇头,齐声回答道:“启禀大司马,我等一致赞同和汉国成为友好睦邻!”

  桓温早就预测到了这样的结果,他也知道,和汉国成为睦邻,是必须的,但是他始终放心不下唐一明,害怕他再向以前那样做了墙头草,他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盟友,一个能够牵制敌人的盟友。无疑,在北方的大地上,能够首选的盟友,就是这个国中汉人百姓占据大部分的新兴起来的汉国。

  他听完之后,便道:“既然如此,那本府就决定了,与汉国屏弃前嫌,成为友好睦邻,明日早朝时,本府便将此事上奏陛下,以待陛下定夺。”

  “大司马英明!”桓温的十位智囊之士全部站了起来,一起拱手说道。

  桓温哈哈笑了起来,一把拉住了坐在他身边的唐一明,高兴地说道:“汉王大驾光临,本府应该热情款待才是,来人啊,大厅摆宴,我要款待远方来的贵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23hh.com/book/183/183455/941570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