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带刀穿越大宋 > 第二十九章,寡妇清的后代

第二十九章,寡妇清的后代


  “你改变了巴县的力量格局,”黄道元说,“会有反噬的。”

  王帅笑道:“就让我来担心吧。”

  潜在的敌人不少,眼门前的白虎帮、各码头、道家、官府,王帅不担心前面的几家,无非是利益重新分配,或暴力改变,但官府怎么想?

  为何呢?因为他的运营是集聚私人力量的模式。在宋朝,尚不至于立即引起警惕,很多士大夫的土地集中,佃户依附也是类似这样,要是在明朝,可能锦衣卫已经上门了。即使如此,豪门的佃户也只是依附于大地主生存,为了避税,这是士大夫阶层的默契。而王帅对工人的照顾到了教育医疗等福利上,一是付出超过了士大夫对奴仆佃农的付出,这破坏阶层规则,二是天下莫非王土,难道你要聚民造反吗?

  王帅需要小心的应付,用医神的名声去掩盖,也要用融入士大夫的阶层。

  他需要再去读书。

  对林中闲说了句读书的事,没想到巴县县学第二天就来找他入学,等级名册,王帅用了王帅的本名,字不酬,源自大德不酬。照理说应该要有个长辈或师长给自己起字,不过王屠不识字,也没有真正的老师,就自己起了个字,对外称父亲起的。

  县学的教授是个糟老头子,人很矮,至于一米四,但古人身高都不太行,川人更不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家里妻妾各三人,还蛮有些生活情趣。

  王帅以为是林中闲使了关系,与教授寒暄下来,才知道是林宋卿举荐的,可以免乡试入县学。教授知道王帅的仁济医馆,以为是医术显赫吸引了知州的注意,还和王帅大谈了一番儒医的道学。王帅却知道自己在码头等处所做的事被知州盯上了,而以本名入学,是不是会让林宋卿猜到自己是夏国郡王,那也是有不小的概率的。

  把自己纳入士大夫的阶层轨道,是林宋卿和种师中这些人共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不能容忍自己地盘里有一个头角峥嵘凤毛麟角的人物游离在主流之外。

  王帅半天去县学,半天去医馆,如同一只大蜘蛛把网伸出去,自己趴在中间。四大家族子弟扫盲班的教学就放在了医馆后院,自己抽时间教课,前面有病人,就回到医馆,让进步较快的学生带其它人学习。

  岁月如梭,郑研怀孕了,梁氏派人送过两次信,**生产出了一大半,也跟着纺织工坊的棉布商队送去西夏兴庆府,在把西夏的皮毛药材、西北的棉花送回来。王帅考虑过原料不足的状况,建议郑大娘子引入西夏辽地的羊毛,来做毛毡毛料。铁家的炼铁铺和李家的木匠铺融入行会也花了些代价和时间,只是在王帅和林中闲交往后,一些麻烦迎刃而解。

  码头生意是比较复杂的,三教九流交织在一起。屠宰场和肉联厂的生产迸发出惊人的竞争力,近似流水线的分工协作,使得一百多个长工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远超过此时此地的生产力,屠夫帮的屠夫们放弃了杀猪,一些熟手进入码头屠宰场,各摊档以分割卖肉卖成品为主,收益却比以前高。香肠红肠咸肉熏肉等开始通过水运,向长江两岸渗透,卖到荆州襄阳一带。

  在其它码头也有了吊车和龙门吊之后,白虎帮就没有了专门针对王帅码头的争斗行为,苦力的工作量比以前从时间上并没有少,劳作的辛苦减少了,因为有了机械。而巴县的物流周转速度提高后,开始降低一些商品的成本,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带动了商业,王帅明白,但此时的人们还没有明白,只觉得市面上似乎兴旺起来。

  围绕着码头这里逐渐形成一个生活区域,一些小商贩聚拢过来,王帅雇佣工匠巩固拓宽了本地的石子路,平整了旁边的空地,建立了一排商铺和一个戏院,就是类似四方街的样子,前面一个戏台,下面是空地,可以摆放桌椅。木偶戏、皮影戏、说书,然后有了歌舞剧。王帅抄袭了了白蛇传、西厢记,匿名写了两个话本,流传开来,又买了几个不入流的妓子,来拌男女生,开始排演这些戏剧,采取本地发音把越剧的唱腔搬过来,其实他记得不是很清楚,本身也不是传统戏曲爱好者,东抄西抄,越剧京剧川剧的变脸混成一团,成了一个新的剧中,后来被称为渝剧,王帅就无意中成了渝剧的祖师爷,后世常被供奉在戏曲班子里。

  船帮的老大不知不觉中换了人,王帅心知肚明,因为是他干的。他召集船帮的强力人士,以利益相诱,以利害剖析,然后再找赵老大私下沟通,说明黄道元决不会放他活下去,从而劝告他离开恭州,并帮他在黄河上的船帮站住脚,因为兴庆府在黄河边上。

  赵老大也知道事情不可收拾,王帅这算是给他一条出路,当西夏武士护送他离开恭州后,他就明白王帅不是普通人,死心塌地准备依附王帅了。

  船帮也因此与王帅结合在一起,他准备建立一支新的船队,生产北美双桅快帆船,这是一种1:6船身比例的纵帆船,需要的操帆水手少,速度快,排水量可达200吨。

  铁英和李大郎从码头机械的订单里赚了不少钱,这里面也有王帅的分成,两家人不约而同的给王帅留出份额,因为所有的这些发明和订单都是王帅的。铁家的铁器和码头机械畅销不衰,正向合州万州等地的码头扩张;李家的家具向四川和荆襄售卖。纺纱机是必须守住得奥秘,这些纺机没有对外销售。

  偏僻乡村扑买来的酒曲专卖没有赚什么钱,那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客人,只有零星的苦力喝一点。但主要是为了掩护**提炼用的酒精生产,其实就无所谓的。

  巴县的家族还是感受到了一个商业集团的崛起,在生猪屠宰业、码头业、铁器、木作行业,迅速成长的四大家族,尽管低调再低调,相关的一些家族还是明白了,一个新家族崛起了,不,是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槽头黄家借助先见优势成为了利益集团的受益者,码头和屠宰场生意的一半股份带给他的利润比过去十年还多,这就是规模化工业的巨大效应。

  郑屠、王屠、铁影、李大郎、郑家大娘子这是是出现在场面上的各家之主,黄道元和某些有心的人却知道王帅才是这个集团的核心。

  比如与王帅始终有青蒿采购业务的庆余堂,本地知州大人。

  庆余堂的周掌柜与王帅已经打交道有二三年功夫,这天备了礼物等王帅县学回来,上门拜访。

  王帅客气的请周掌柜进来前院里客厅坐下,问:“周掌柜怎么有空过来?带礼物做什么这又不是年节?哦,中秋节快到了。”

  周掌柜是那种和气的生意人,场面上面面俱到,寒暄了一番,感谢这些年照顾生意,除了青蒿,大黄等,仁济医馆不备大量药材,很多方子也是开给病人让他们去庆余堂买的。

  王帅的虚空储藏间里有几本古代草药的书籍,除了中国古代的,还有南美亚马逊印第安人和非洲巫医的学术研究,英美大学里的学术研究书籍。王帅很喜欢里面的一些消炎方子。

  “额,王大夫,我们合作也有时日了,东家很想亲自见一见您,没别的意思,就是感谢一下。”

  周掌柜小心翼翼的说。

  王帅就明白了,没别的意思,就是有别的意思,话要反过来理解,那就见见吧。

  挑好日子,约好地方,在王帅家,实际上就是王屠家见面。

  这里要说到四川的名门望族,顶尖的自古到宋是文家,以文为盛;卓家,以冶铁为盛;陈家,也是以文入仕,一门二相四世六公;苏家,苏东坡家,横空出世震撼亚洲一千年;黄家,也是以文入仕,一门三进士;常家,早年间豪族,但唐后就衰竭了;另外还有几个大姓,加起来十来个。

  问题是巴国往下,也就是渝州、恭州、巴县,whatever,不管什么名字了,重庆没有望族!

  不是说没有小的地方豪门,而是没有上面说的那种名门望族绵延上千年几百年的,没有。一些都是其他地方豪族的旁支,比如黄家,不是槽头黄家那种。

  但实际上有没有呢?司马迁记载的有巴清,就是著名的寡妇清,是巴郡豪门,豪到什么地步?秦朝的水银都是她家供应的,而且她家的墓穴表明这个家族藏有大量兵器,而在秦时是收走了天下之兵,铸铜人,而巴清家却可以收藏数量巨大的兵器。

  庆余堂背后的东家就姓巴。

  王帅属于医生的发散性思维,马上就想明白一件事,古代周朝时巴郡就供应丹砂水银,到秦朝时几乎垄断咸阳的水银,寡妇清当时是被秦始皇作为人质扣押在咸阳,以避免巴家豪门过于强大失控,因为巴郡当时是边疆地区。到唐朝时就几乎听不到巴家的名声,官场上没有,而且汉经三国到晋隋唐,是世族控制天下的上千年历史,没有巴家的名字。南方世族当年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顾、陆、朱、张;北方山东世族是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荣阳郑氏,这都是以文兴家,所谓耕读传家,关陇门阀是京兆韦氏、河东薛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加一个太原李,也就是李渊家族,这是军阀。

  到唐末就被黄巢起义几乎给屠光了,五代十国后到赵匡胤这里黄桥兵变,起来的就是赵家宗室外的士大夫家族,依靠科考出身,实际上就是新的官僚阶层,新家族。这批家族在金元灭宋的过程中又几乎被荡涤一空,到明清在形成家族,历史就很短,只有杭州钱氏流传下去;再到北洋系的豪门,一直持续到民国之后,出现在新中国的各行业精英中。

  南洋再形成上百年的家族,就是商业家族,以地域划分,比如潮汕帮、闽南、海南等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形成大家族,以前三个国家为主。

  巴家不存在。

  所以,王帅猜测这个家族与医道结盟了,何为医道?巴家以丹汞提炼为业,这正好是道家炼丹,而道家炼丹成为化学家和医药行家。

  那巴家来拜访自己,是代表医还是道呢?

  王帅开中门迎接巴家家主,这是周掌柜说的。

  然后撞上了潜藏在巴地地下潜行的庞然大物,这才是重庆真正的强力家族。


  (https://www.23hh.com/book/189/189123/981304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