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长平之战 > 第十一章 廉颇智设三防线,王龁攻陷端氏城

第十一章 廉颇智设三防线,王龁攻陷端氏城


  在秦国秘密筹备战争计划的同时,赵国的老将廉颇已经基本完成了上党的军事规划部署。

  廉颇毕竟是一员有智慧的老将,他早就将上党的地形分析研究透彻了。秦国本次无论暂先进攻上党郡,更或最终直指邯郸,只有两条山间战略路线可选择。或者走乌岭、乏马岭一线的西路,或者取羊肠坂、天井关一线的南路,无论确定哪一条,长平都是战略捷径,是别无选择的必经之路。

  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西、南两方交通襟喉,亦战略屏障。因为秦强赵弱,所以廉颇认为不宜分兵,防止被秦军各个击破,于是才决定放弃端氏城,集中兵力防守长平,并以泓氏城为指挥中心。这样可以完全凭借山地之险,在西、北方面有高平关、长平关、故关等群塞固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丹河河谷平川还宜于大部队调度和辎重运筹转输,解决大军的吃饭饮水问题,这些都有利于赵军而不利于远道而来的秦军。

  只要赵军集中兵力固守长平不失,秦军即使占领了端氏城,在战略地势上也处于劣势,赵军随时可以趁秦军疲乏之时发动进攻,秦军不可能长期在上党守下去,更不得接近邯郸了。

  廉颇制定好方案后迅速带领赵军完成长平的部署,设立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裨将赵茄镇守,统军三万人。以光狼城为中心,高平关为前哨,背靠丹水的乏马岭防线。防线南部是新修筑的长城壁垒,抵御从太行径方向前来的秦军。

  乏马岭北至发鸠山,南至高平、沁水、晋城交界的武神山一带,南北长约八十余里,以跋涉维艰故名,山体石质,岭高陡绝,俨然是天然军事屏障。

  岭中央为巨大陉口,就是有名的高平关了,其左边峭壁,右边陡涧,唯中间一条通道,贯通东西。高平关由原来的上党郡军队依峡谷而建成,高五丈,宽约一里,险峻异常,易守难攻,是进入长平地区的咽喉要地。

  由于高平关狭小,仅可驻军五千余名,为保证将来的大规模战争,也为防止秦军翻越山岭从东面突袭高平关,廉颇在高平关的东面构筑了两座鄣城。西彰城距高平关约十里地,东彰城距高平关约二十里地,背山面河,可分别驻重兵万余人,与高平关形成掎角之势,随时驰援高平关。  

  东西二鄣城顺马村河和原村河东下,至二河交汇处有康营村,这个村子可谓四山环卫而三水汇流,形成一个封闭式地理环境。同时三条河谷又屈曲外通,构成一处典型的可进可退、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冲,在这里加强修复了原来的光狼城,作为丹河以西防线的指挥中心。

  第二道,丹河防线。

  丹河发源于高平、长子界山中的丹朱岭,逶迤东南流向,由高平中央纵贯全境,迤南经晋城,注入黄河,谷深而流量大,沿岸地形开阔,便于大部队运动。廉颇利用这道天然屏障,于丹河东岸沿山一线构筑了第二道防线,是为赵军的纵深主体防线,亦即主阵地。 

  在丹河东岸有座大山,称为南山,山脊相对平缓,可走马屯营,更有定林泉可饮用。此山在高平中部群山中为最高,向东北可以看到故关,向西南可以看到乏马岭,与其北二十余里的北山,一南一北,居高临下,构成赵军几十里防线上的两只眼睛,可使整个战场敌我态势如指诸掌,可自如调度河东之我,瞭望河西之敌。

  南山下左有小东仓河河谷,右有东仓河河谷,平行向东北延伸,直指邯郸方向,可保持与后方密切联系,可保障辎重粮刍补给。 

  大山北面的巨山,距泓氏城以北十五里地,独立摩云,登临四眺,但见数十里丹河两岸川原、村落、景物,可谓历历在目。此山西面有余脉将军岭,高耸几可与主山比肩,登高远眺,数十里丹河一线,亦可一望无遗。

  在位于长平北面与长子交界处,丹河尽头就是长平关,也是丹河防线的北部终端,可以防御秦军东下或北上。

  廉颇在两座山上分别建立了瞭望台,将丹河防线的指挥中心放在南面大山上,自己亲自坐镇。这两座山岭高陡峭,将来如果秦军逼近丹河,在这两座山上各放数万人把守,就是十倍的兵力也休想攻克。

  除却这两道防线之外,廉颇心中还计划构建第三道防线。大体亦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丹朱岭上的长平关,逶迤向东经南公山至羊头山,再经金泉山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计划沿着山岭构筑简易的长达百里的石长城。

  如果说第一道乏马岭西垒防线是赵军的防御前哨,第二道丹河防线是赵军的主阵地,那将来这第三道百里石长城防线就是赵军的后路了,关系到上党郡乃至邯郸安危。

  百里石长城防线,沿山皆是北坡坡度小,地势高而平缓,南坡坡度大,地势陡峻,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将来秦军即使攻克了丹河防线,又将面对百里石防线,到时赵军依据地形优势,居高临下,阻击秦军。

  但是这防线长达一百六十余里,时间紧急,工程量浩大,廉颇先命令赵军构建第一二道防线,至于第三道防线,到后期根据需要再定。当下赵军忙碌两个多月,在入冬以前大体完成了头两道防线的建设部署。

  初冬季节,端氏城就很快迎来了第一场降雪。伴随着西北风,漫天白雪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一夜之间就给山野和城郭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罩衣。

  大雪封山的季节,一般敌人是不可能来进攻的。天色已渐亮,城楼上的士兵们放松了戒备,大部分都躲到垛口里躲避风雪,仅留下几个观察哨蜷缩在城墙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

  万籁俱静之时,忽然传来了沙沙的脚步声,远远望去,一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青衫男子正陪着打伞的一名红衣女子,悠闲地漫步在城墙上,白皑皑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整齐的脚印。

  却听男子轻声道:“是不是有些冷了,我说叫你出来多穿些衣服,我把蓑衣给你吧,披在身上也可御寒的。”说着,就要将蓑衣脱下来。那女子赶紧拦住,娇声埋怨道:“你这是干什么,伤势还没好尽,我原本不该叫你出来陪我看雪的,怎么还能叫你再受冻,影响身体恢复么?我还可以,就是手有些冷,走走就好了。”

  男子伸手过去,捂住了女子撑伞的手,说道:“这样可好了,不冷了吧。”女子脸儿一红,抽出了手,喃喃地说道:“讨厌,你怎么又来这羞耻的举动了,可不许欺负我。”男子笑道:“好了,我给你撑着伞,你自己把手放到怀里捂着吧。” 

  须臾,女子停留在城垛边,看着远处,群山都被白雪覆盖着,山间一丛丛红色的腊梅花盛开着,在白雪之间格外耀眼。女子看着雪景,一脸陶醉地说道:“想不到这山里的雪景这么美妙,看来你没有哄骗我,今日里我的心情也放好了。回去了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些爱吃的,算是犒劳你陪我出来散心。”

  男子轻轻地搂着女子的肩膀说道:“碧昔,有你这么陪着我,就是三天不吃饭我也愿意。这一刻对我来说如同在梦里一般,魂牵梦萦的。”

  碧昔笑着躲开男子,说道:“好你个李焘,到了上党也会这些哄人的话来了,都是从哪学的,跟谁学的?噢,我知道了,是不是跟零露学的,她的嘴可是灵巧得很。”

  李焘有些羞恼地说道:“还提零露,都过去的事情了,你说我何罪之有,竟然稀里糊涂就差点给你俩摆弄进去,幸好你还是明白了过来。”

  自李焘受伤之后,冯亭为方便照料,就安排其住在郡守府了,每日碧昔都精心照顾,眼看着过了两个月逐渐康复起来。今天下雪,碧昔特地叫上李焘出来走走,也是给两个人都放飞一下心情,毕竟在府里困了许久了。

  今天碧昔格外开心,再看到李焘的神情有些好笑,就有了继续取笑的意思,逗着说道:“谁说我明白了,我傻傻的,只知道你给教箭贴到人家脸上去了,口水都快下来了,没皮没臊的,也不怕别人看了耻笑。”

  李焘慌慌张张地回道:“好了,碧昔,随你怎么说吧。你是个好女子,你就饶过我吧。”因为着急,语气急了些,猛地咳嗽几声,身体也跟着摆晃几下。碧昔连忙扶住李焘:“你慢点,我捉弄你的,看急成啥样了。”

  李焘满眼深情地看着碧昔雪白的小脸冻得泛起了一丝红光,清澈的双眸中似乎流淌着清泉,不由得伸手抚摸着碧昔的脸庞,轻声说道:“待到春天我伤好了,就正式托媒人去给你父亲提亲,我也不管了,何必非要等到回新郑呢?”

  碧昔已经完全陶醉在李焘的柔情中,噘着嘴,小声地说道:“你傻了,没有你父亲的首肯我父亲如何能够答应,不着急,我会一直陪着你,等你的。”

  这时,一只山间觅食的青鸟从城墙上掠过,碧昔看着青鸟远远遁去的影子,怜惜地说道:“到了冬天最可怜的就是这些不知道冬眠的小鸟了,四处找食物充饥,挨饿的滋味肯定不好受。”话音刚落,城楼屋檐上的一块积雪落下,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了“嘭”的一声,两人呆呆地看了一眼,碧昔说道:“走了,我们回去吧。”

  冬季很快就过去了,公元前二六一年春天终于到了,虽然较往年推迟了十余天,但依旧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今天的春天,对秦王、赵王、韩王都是不同于以往的,春天到来就预示着战争的到来,君王们早就暗自筹划了。

  新郑城里,韩桓惠王加强了黄河防务,并暗自和冯亭派使者送信,掌握上党郡的军政动向。邯郸城里,赵孝成王接到了廉颇的上书,一面命令准备随时支援上党郡的军队,一面又在暗自祈祷,秦王改变策略,暂时不会进攻上党郡。而咸阳城里的秦昭襄王早已经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准备攻打上党了。其余的燕、齐、魏、楚等诸侯大国,除齐国和楚国在边境上有小摩擦之外,基本都相对平静,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秦国和赵国,看看这两个强国之间会不会因为争夺上党郡爆发战争。

  近期,王龁、范雎、王籍、费哲等先后上报了军队、物资、粮草的准备情况,宫里的卜算的官员也推算出二月二十一日利于大军出征。昭襄王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命令范雎在二月十五日召开朝会,正式任命王龁为上将军,进攻上党。计划半年时间,在八月入秋之时就结束战争。

  这天的朝会与平日里气氛完全不同,宫里宫外较以往增加了数倍全副武装的卫士。到处是旌旗飘展,剑戟如林,盾牌成山,虎贲卫士们整齐列阵,显示着大秦帝国的国威。 

  秦国的文武大臣们在秦王宫宽阔的广场上排列完毕,内史令曹义一声呼号,大家整齐的鱼贯而入朝堂。朝堂中间的高台上是秦王的王座,宽大厚重,显示着王权的尊贵。王座之下蒲团上坐着文武百官,左起是应侯范雎、王稽等文官,右起是武安君白起,王龁、蒙骜等一干武将。

  内侍见到文武官员已经排列到位,大声喊道:“恭请大王。”少顷,只见昭襄王身着隆重的朝服,从后堂步入王座,众位大臣立刻俯身拱拜:“吾王万岁,大秦万岁。”昭襄王缓缓坐下,一面挥挥手,道:“众卿平身。”

  内侍大声说道:“宣秦王诏令。”

  曹义立刻出列,站到大厅中央,拿出竹简念道:“韩王背信弃义,欺瞒秦国,将上党附赵。而赵出兵上党,威胁马邑。为保秦国,惩戒赵韩,现命左庶长王龁为上将军,蒙骜、桓龁、郑安平为副将,整备三十万军队,夺回上党郡。”

  “三十万!”堂下大多数大臣们已经知晓了昭襄王的军事安排,对此也并不奇怪,但对军队的数量还是有些惊诧。

  内侍捧出了一个黄布包裹的大印,大声说:“上将军王龁接将军印。”

  王龁立刻出列双手接过将印,大声说道:“王龁受命,谨遵大王诏令,打败赵军,拿下上党郡。”

  昭襄王慢慢地目视了一遍朝堂下面的文武官员,说道:“三年以来,武安君带领秦国将士浴血奋战,以伤亡十万的代价才占领了韩国的径城、野王等地,将上党变为一块孤地。这本来就是我秦国的地方,但是竟然给赵国白白得了去。赵国出兵上党郡,直接威胁秦国,还制约我秦国向东扩展。赳赳老秦何受此辱,必须夺回上党,好好教训赵国,也让其他国家看看秦国不是随便可以欺侮的。”说完,示意曹义继续宣诏。

  曹义又取过一个竹简,念道:“秦王诏令,武安君白起即日带领秦军驻守南郡,巡视河内郡,严密监视魏、楚、韩三国,如果魏、楚、韩有异动,立刻举军击之。”

  “秦王诏令,全面授权应侯范雎,即日起调动秦国咸阳以及地方各郡的全部粮草物资,供应上党军队。”

  白起和范雎立刻出列齐声说道:“谨遵大王诏令。”

  前二六一年二月二十一日,昭襄王在咸阳检阅秦军,祭旗,王龁带领三万重骑兵,七万轻骑兵,十七万步兵,三万辎重兵共计三十万军队出发开始进军上党。

  王龁的进军路线是和昭襄王、白起、范雎一同商议确定好的。

  从咸阳到上党,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南部的太行陉,二是西部的白陉。

  王龁原想从太行陉发起攻击,从中间切断赵军的防线,但是白起否决了这个建议。白起认为南长城战线过长,全部都是赵军的壁垒,秦军必须一个一个的去拔掉。即使攻克了南长城,太行径又全部在河道上,赵军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从端氏城经过河道来切断秦军后路,置大军于危急之中。不如稳扎稳打,先进攻端氏城,而后以端氏城为大本营,则进可攻、退可守,而后依次进攻高平关、泓氏城。虽然赵军的乏马岭防线也难以攻克,但是这样进攻稳妥一些,毕竟秦军是深入赵国境界作战。

  昭襄王和范雎、王龁最终都认可了白起的建议。

  现在王龁正是沿着这个线路,从咸阳取水路舟行,顺渭河东下,至河曲转折北溯黄河,至汾阴转折东溯汾河东下,至晋故都新田,从此舍水路就陆路东行。由新田东下越黄父,沿梅河河床东北行,很快就到达梅河与沁河汇流处沁河西岸的端氏城附近了。

  秦军先锋是五大夫蒙骜,领三万轻骑兵,五万步兵,首要目标就是攻下端氏城。

  与此同时,武安君白起在河内郡统兵五万进攻韩国缑氏、蔺,威胁韩都新郑,阻止韩国分兵与赵国联合。

  至此,韩国、秦国、赵国先后都正式登上了长平的舞台,中国古代先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长平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秦军整军进发的同时,早有赵国的斥候探得消息,匆忙赶回上党报告。由于王龁早已经派军士对大军沿途的道路进行清障警戒,斥候不敢走大路,待翻山越岭从小路赶到端氏城时,蒙骜的骑兵已经抵达马邑,遥望端氏城了。

  秦军的到来虽然在预料之中,但还是引起了端氏城里里外外的一片惊慌失措。冯亭一面派同赣等人带领万余骑兵在城外截击秦军,减缓秦军的进度,一面指挥端氏城及附近城郭的三十万余民众向高平关方向撤去。一时间山路上车塞马拥,络绎不绝,四处都是匆匆逃亡赶路的百姓们。

  蒙骜在马邑呆了两天,整顿了骑兵部队,遇斥候来报,端氏城在放关撤退,军队数量很少,也没有见到赵国的军队。蒙骜分析了一下形势,决定不等待后续的步兵配合,直接带领骑兵开始进攻端氏城。

  在端氏城和马邑之间的山谷里蒙骜遭遇了同赣的上党骑兵,双方展开激战。由于实力悬殊,同赣引骑兵边打边撤,拖了蒙骜两日,也不进端氏城,直接引余部向着高平关走了。

  蒙骜带领骑兵进入了基本上没有任何抵抗的端氏城,城内早已狼狈不堪,百姓和士兵们都基本撤完了。蒙骜见到已经占领了端氏城,再追击就是险峻高大的太行山主脉了,想到自己孤军深入,不敢再冒险追击上党残兵,就命令军士分别搜索端氏城内。寻了半日,各处军士来报,城内只留下百十个走不动的孤寡老人,偶尔还有些盗贼出没,粮草辎重都随百姓军队运走了。

  蒙骜命一面向王龁报告战况,一面清理城池,驻守防卫,等候大军前来。

  七日后,桓龁、司马梗、王陵等各路秦军陆续抵达,十五天后王龁也带着秦军主力到了端氏城。虽然首战告捷,但是王龁并无欣喜之色,毕竟遇到的只是上党的军队,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廉颇的赵军。而且由于冯亭主动放弃端氏城,仅在运动战中歼灭三千多上党骑兵,没有俘获百姓牛羊,算不得大胜。

  王龁依先前的策略,令众将加固端氏城,作为秦军的幕府,同时令蒙骜派小股部队进山探明赵军动向。

  再说冯亭指挥着众多军士、民众撤往高平关,赵军裨将赵茄赶紧开关接应,廉颇也已经从长平泓氏城赶到了,当下迎着冯亭,二人并肩上了高平关。只见关下上党的百姓们都熙熙攘攘地涌进关来,冯亭估计约莫有三十四五万人,军队还有三万。廉颇教军中校尉引着百姓们先在附近的山谷之地暂且歇息下来,待准备妥当之后再分别安置。

  廉颇对冯亭道:“目前形势紧急,秦军在数量上远胜我军,请华阳君召集百姓中十六岁到四十岁的男子编入民夫队中,叫郡尉引着去和赵国民夫、军队一起加快修筑百里石长城,做好长期抵御秦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余的妇孺、老人,我已经禀报赵王,可以随华阳君去上党郡屯留,也可以去赵国,我们计划安置在邯郸附近的中牟、武安、信都一带,皆给予田地,乡里安排帮助盖好草舍。上党郡的士兵就留下来帮助修建加固丹河防线的营垒,一起抵御秦军。”

  冯亭哪里肯舍弃自己的兵士,当下说道:“百姓的安置但凭赵王安排,保证能够安居生活。百姓们已经流离失所,就不要再苦了大家。可是廉将军在这里抵御秦军,我岂能躲到后方的屯留苟且,冯亭也愿意将上党郡幕府设在长平,带领我上党郡的子弟们随赵军一起抗击秦军。”

  廉颇心里早已经预料到冯亭会有此一说,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冯亭的手说道:“好,华阳君,那我们就共同在长平抵抗秦军。你是赵王封的华阳君,又是上党郡守,我计划将丹河北面的大山设为你的幕府所在地,你可带领上党士兵在那里驻守。我在丹河南面的大山上设上将军幕府,作为指挥中心,我们这两座山可以直接遥望丹河河谷,遥相呼应,互为依托。”

  “甚好,就依廉颇将军所言行事。”

  当下冯亭安排贾卯、曹孤攻带人统计百姓,共得男子六万三千人,编为六队,分别派军中都尉统领。另有骑兵一万三千人,步兵两万八千人,由同赣统领。其余的百姓大约有二十七八万,都教迁往赵地安置。

  端氏城的百姓们刚刚丧失了家园,又马上面临和亲人的别离,自然个个都悲痛不已,一时间山谷中到处是哭喊声、哀嚎声和士兵们的呵斥声。

  冯亭听贾卯汇报了发生的一切,心里自然不好受。他带着郡守府的全部属官们来到百姓们的山谷里,对着众人说道:“乡亲父老们,秦国大军侵略上党,我们现在只有和赵国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才有可能击败秦军,把秦国人赶出上党郡,到时候我们就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现在家里的男丁们出来帮助赵军修建百里石长城防线,也是用来抵御秦军的。待防线修建完后,我就让男丁们去和家人团聚。分离是暂时的,乡亲们都不要过于悲伤了。”

  百姓们都跪在冯亭周围,哀哭着说道:“我们一定会帮助赵军抵抗秦军的,也请华阳君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承诺。”

  冯亭原本计划安排李焘带着碧昔一同撤往邯郸,无奈李焘说自己身为上党军人,不肯在危急时刻抛下生死与共的弟兄们独自离去,碧昔见说服不了李焘,也闹着不愿离开父亲和李焘。冯亭忙着安置百姓,哪里有时间来安排,只好先将碧昔继续留在身边,待形势稳定之后再做决定。

  随着上党军民安置的同时,赵孝成王派来增援的十万大军在将军先里、丘迟带领下也抵达了长平。廉颇估算了一下,赵军兵力十八万,上党兵力三万。虽然总数逊于秦军,但是凭借地理优势固守高平关及泓氏城还是没有问题的。

  高平关是第一道屏障,廉颇将赵茄的兵力增加到了五万人。赵茄也知道秦军的主力已经集结在端氏城,不日肯定会进攻高平关,迅速加强了高平关的防守,自己直接住到高平关里。

  虽然高平关小,地方有限,但赵茄还是尽最大可能安置了一万名士兵,在东西彰城各安置了六千名士兵,光狼城作为第一道防线的中心安置了五千人,南长城防线陆续安置了二万人。同时赵茄为防止秦军攀爬过险峻的乏马岭山崖偷袭高平关,还在高平关两边的山上放出了四千人的游击巡逻哨兵。

  廉颇巡查赵茄的防线之后,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按照预想,以高平的险峻,加上东西彰城的援助,基本可以挡住秦军的进攻。即便守不住,也足可以抵御秦军几个月,预计秦军还要付出数万人的代价。目前倒是主要防备秦军从野王方向沿丹河逆流而上进攻南长城防线。

  好了,万事俱备,就等秦军了。


  (https://www.23hh.com/book/189/189724/979315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