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吕雉大帝 > 155.刘盈:天定的汉二世

155.刘盈:天定的汉二世


  众人说说笑笑中,就见吕媭左右看看,叫了声:“为什么还不见太子到啊?”

  正说着,门外内侍传:“太子到!”

  刘邦端着酒尊,睁开龙眼,看到了此生最为惊讶的一幕:大殿外,明亮的阳光下,只见太子身着玄色广袖长袍,修长的身影轻盈地从阳光中穿过,轻捷走过来,身后竟跟着四位老神仙般清矍的老者。老者看上去都已七八十岁,胡须雪白,衣冠奇特,不类汉服,却衣袂飘飘,风仙道谷,气派雍然。随着太子向皇帝和皇后施了礼,坐向自己的案后,那四名老者都也不声不响随在太子身后,安然坐定,一刻不离地陪侍于刘盈身侧,俨然给太子加持了一道光彩夺目的气场,使得大殿内各路朝臣都好奇地看过来,兀自啧啧惊叹。

  刘邦惊奇道:“太子身侧的四位老者,朕怎么看着你们如此面生呐?从哪里来,姓氏名随?”

  四皓站起,一一昂然拱手施礼道:

  “在下东园公唐秉。”

  “老朽乃夏黄公崔广。”

  “在下绮里季吴实。”

  “甪(lù)里周术。”

  报名字的当儿,刚才还各种喧哗的大殿一下子寂静无声,有大臣甚至“咣”一声,手中尊掉在地上。

  吕雉看到最后一位,也忽地记起,当年自己和刘盈出去躲皇帝,走到长陵山密林处,不是碰到的正是这位周仙翁吗?怪不得当初在哥哥家里听他话声耳熟。这四位仙人,到长安已半年,却一再遮蔽容颜,不外声传,原来要达到奇效啊。

  刘邦则更是大吃一惊,这四位如此鼎鼎大名,如雷贯耳,怎么就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在自己家宴上?

  这商山四皓本是秦末的隐士,在始皇帝时代被封为天下最有学识的七十个博士之一。博士是一种官衔,一般掌管全国古今史事及书籍典章,时时以备咨询,充当皇帝的知识顾问。那时掌握学识几乎上层贵族或有钱有势的家族才有资格做的事,首先是有闲,还得有钱,才能整日削竹片,慢慢琢磨着写;因为竹片重,毛笔又写不了几个字,所以书写文字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得简化成更洗练的竹面文字,时间久了,就形成一套独特的书写系统。要熟练运用这套竹简写文系统,得花很多时间,平民百姓需要天天干活糊口,没有这个时间的。加上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各种新思想爆发性出现,连熟读各类典章的皇帝也发现自己经常孤陋寡闻,再加上为国家求才的需要,各方面动向了解的需要,那些通晓古今知识的大才大贤们很是宝贵和稀缺。

  但到秦二世时,帝国混乱,发生了对大才贤人的迫害之事,加上各地造反,天下大乱,这商山四皓才决定避乱世,结茅山林,过起了隐居、行医和修仙的隐士生活。

  经过十几年大乱战,帝国的人口税减达三分之二,各种上层精英饱学之士和平民百姓在颠沛流离中悲惨死去,有学识的贤士能人更日益稀少。

  商山四皓的名声在刘邦当汉王时就听闻过,张良的那部让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太公兵法》,就是传奇人物黄石公所赠。这黄石公不就是夏黄公么?自己后来也派人以贵重之礼求过贤,都吃了闭门羹。刘邦还一度自责为自己德浅人薄,不曾有缘识世上大才,图增叹息了好多年。

  当时商山四皓接到太子的手书,一看如此情真意切,一片丹心,就协商了一下,觉得这次不同以往,应该出山助汉二世一臂之力。原因是:一,四皓的年龄都大了,虽常年在山林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但毕竟已七八十岁,精神再通达,肌体里那种不可阻止的衰败也昭示了天道大限的命律。于是大才之人的那种被自己才情激发的使命感就变得颇为迫切,自己一肚子从老子“道德经”延伸杂合过各种有益学识的道家学派如何传递出去?二,他们亲眼目睹过法家在秦国的实践,崇法精神崛起过一个大帝国,那是法家流派和法家传承者的荣耀!也从著述中看到纵横家阴阳家兵家之类的代表苏秦、张仪、孙子之类在各个诸侯国被发扬广大过,唯有道家还不曾达到过此种辉煌,不免遗憾。三,此时他们意识到一个机会,既然吕后、太子和帝师张良都有道统思想,还都如此重视自己,齐国已经在用道学治国,是不是意味着自家学说通过帝王皇室的支持得到一次伟大实践的机会?四,四皓中的周公佐证了第三点。以前他曾在山里偶遇过吕后和太子,通过言谈观察和面相上的识别,认为吕后这个女人明断果绝,为人旷达;太子刘盈虽是一少年,却有与道派结缘的慧根,一老一少还在茅屋里聊了很久。

  所以,四人中,属周公出山最积极,“我们都活到这把年纪了,才算遇到最像样的一次发扬本门派的机会,即使有可能不成,但到长安游逛一圈,总可以看看新王朝的天道和气象;即使不行,白跑一趟,这些阔绰的出山费也值得了,我们最终有什么实质损失呢?只是让我们四个老家伙死而无憾罢了。万一成功,我们才算给尊师老子的学说正式开了宗立了派。”

  于是四老就这样跟着太子来到长安。到了长安,就暂时住在建成侯吕释之府中。释之也是温和有修养的道家君子,天天好饭好菜礼仪有加地伺候着。

  这四皓也是通明之人,既然是给太子架势来的,那一定要摆好架势的样子,所以在天子宴上处处都跟在太子后面,俨然保驾护航。加上刘盈天性文雅好礼,竟与这四位尊师在气质上相溢得彰。

  刘邦就情不自禁坐周正身子,尊也置于案上,尊敬有加地拱手道:“多年来朕一再寻访的诸位高人,原来是你们呐!但为何,这些年来,你们都对朕避而不见,礼也不收,现在却来追随太子呢?”

  周公笑言:“陛下行武出身,一向轻慢学识,动辄辱骂读书人,臣等经过熟虑,不愿跟随皇帝,以免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有礼,敬贤爱士,天下之人无不翘首期待这样的仁君,以期为太子效力,为太了所用,乃至为太子赴死!恰好臣等也有此愿,故自愿前来,愿贡此老残身躯,尽微薄之力,以辅佐太子!”

  东园公也朗朗拱手道:“以前听闻吕太公善看面相,能看出陛下后半生的富贵和尊者之位。臣不才,也擅长看面相,也曾仔细端详过太子的面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三庭五眼之严丝合缝,乃是天帝亲手玉成。此乃上天钦定汉二世之脸!老朽深怕皇上有违天势而行,特来助太子!”

  这么一说,皇后微笑,松口气;吕家其他人也心里暗喜。戚夫人却无比难受,什么意思嘛?什么上天钦定,说的比唱的好听,分明是皇后请来的帮手!于是不住回头深刻地瞄一眼皇上,再瞄一眼皇上。

  刘邦也笑着,“既然东园公会看相,请再看看小儿如意的面相,可有富贵?”

  东园公端目凝视刘如意。刘如意是富贵养出的少年,比起经常深受打击的太子的谦逊眉眼,五官自然不少富贵人的骄娇之气,就连在其母暗催下拱手说出的“老先生指教!”,也充满喧霸之气。

  而道家,只信奉天道,对王霸、圣人之类,全然否定。

  东园公捋须一笑,“禀陛下,如意殿下也有富贵之相,天成的王侯,地成的骄子,若一心一意收敛之,必成一方大才。”

  刘邦笑着,眼神复杂。戚夫人却是愣住了,结结巴巴道:“老、老先生说如意只是一方的王、王侯?先生是有意看错还是成心偏袒太子?”

  面对如此挑战太子,吕雉也只是直视前方,面无表情,冷淡之。反正殿墙加层里还有辟阳侯的几十名死士高手按箭已待呢。

  东园公笑道:“如意殿下,气势上类皇上,皇上马上得天下,若汉天下还未成,如意殿下的气势方才派上用场。但现在汉境已然明了,天道已成,无需再大动干戈,恰好太子气势天成,温和有度,正好顺应天道,在马下治理天下。臣的祖师日,治国如烹小鲜,现在的汉道是需要太子这样有节制的厨手,调理天下。如意殿下出手会太重,有煞气,小鲜会焦。”

  大殿里立刻传出一阵会意的笑声。

  绮里奇上前圆场道:“陛下,老朽等四人,在终南山十几载,等的是有缘人。陛下贵为皇帝,臣等觉得无缘,不愿追随,太子有缘,与臣心气相通,与天地心气相通,与山川河流同气连枝,使命的招唤让臣等顺天而为!”

  刘邦顿了一下,“顺天——”

  周公最后补充道:“所谓顺天,乃天道的召唤。臣等四人,从大周朝的七国之乱,活过始皇帝的秦统一六国,活过西楚霸王的楚治,现在活到了陛下的汉治,乱世中的乱像,臣等一一收之眼底。现汉初定,需要和煦之策下轻抚大地,中仁爱百姓,上回应上天之德,恰恰倒是忌讳阳刚之列,赤风之急,就如置汉于鼎中煎煮。当初始皇帝崩逝,若改成温和有节制的长子扶苏为二世,秦不可能暴亡,但那白白胖胖伶牙俐齿聪明透顶却从没经历过人生风浪的幼子胡亥,却在没有天眼的注视下,倾刻暴露出暴戾狂躁之气,如阳风之列,如赤风之急,转眼把若大一个秦国抛于鼎沸之中——亡,乃天道也。若汉朝也废长立幼,逆势而行,必蹈秦朝二世之辙,望皇帝三思!”

  听到这里,刘邦就低头沉思了,哪一句都说得让自己心头炸裂。原来自己看中的白白胖胖聪明透顶伶牙俐齿的三子,也和当初始皇帝看中胡亥一样,是生活的一种错觉。倾覆,和天道之变,会用另一种错觉打醒自己。

  刘邦心里有些惭愧,又悲喜交加,刘盈是上天钦定!自己反而安心了,帝位交到太子手里,顺天顺势!

  原来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一下子慧眼大开就选中了这个嫡长子,如此与上天通了暗曲!心里倒忽通一声,沉淀累积了多年的疑惑和担忧,一下子全解了!没有比符合天道更让自己称心的了!不就说明汉朝能避开秦朝二世而斩的情况吗?


  (https://www.23hh.com/book/190/190020/960162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