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傅大人一被表白就想怂 > 51.大朝会

51.大朝会


  大朝会陛下终于露面,紫宸殿上差点打起来。

  秦王有心偏袒,孙敏的案子一压再压,大臣们肚子里都憋着团火,恨不能连秦王殿下和傅桢一块告了。大臣们不高兴,秦王也好过不到哪去,他刚回朝孤掌难鸣,这些大人们又一个个打不得说不服骂不过,也是被逼的满嘴长泡,一个头两个大。

  若不是西军大捷将军们都在殿外等候封赏,又有金吾卫在殿前震慑,说不定还真开了全武行。

  言官们利嘴如刀,字字诛心连秦王如此有失公允是否别有因由都问出来了,秦王又不是傻子,还能听不出这点弦外之音,气的直撸袖子。

  下边跟他对撕的老大人一看,好啊,青史留名的机会到了啊,梗着脖子便要往秦王怀里撞,来来来,老夫这条命就给殿下了,吓得秦王又退回了台阶上。

  瞧着灰头土脸的弟弟,皇帝叹口气,叫了声,“林昭。”

  秦王看着阿姐,眼神颇有些委屈,走过来弯下了腰,皇帝抬手擦了擦他额角的汗,“跟相公们吵什么,这是你该干的事儿吗?”

  “让他们先吵着,等有结果了你再说话,坐下,给他上杯茶。”皇帝回头道。

  黄大伴忙叫小内监上了杯清火祛燥的药茶,秦王郁闷地发现他才坐下,下边大臣们就不吵了,各回各位站的整整齐齐,看起来规矩极了。

  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秦王气呼呼把茶灌了下去。

  皇帝轻轻笑了笑,道,“宣英枢密上殿吧。”

  英氏父子上殿,朝会正式开始,秦王顾不上烦闷,对着世子一个劲递眼色,英少将军垂着眼不动如山。秦王急的上火,恨不能下去撕着他领子说你说话啊,再不说话阿姐就要给老子和你那傅家姑娘赐婚了!

  然而世子一直低着头看都没看秦王一眼,皇帝瞧着弟弟坐立不安的样子,拿眼神扫了他好几回。

  秦王殿下被陛下警告数次,终于不再乱抛媚眼,老老实实坐在御座边上,整个人看着十分颓丧。

  封赏和嘉奖都是早就定好了的,谁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扫陛下的兴,随着礼部官员一道道宣读旨意,殿上一派喜气。一切按部就班,眼看快到午时,朝会已近尾声,黄大伴都来询问等会赐宴的事了,英少将军还没动,秦王彻底没了念想,哀怨地看了世子一眼,心想是你自己不说的,将来傅家姑娘真成了秦王妃,可不能怨我。

  可能是听到了他的心声,在黄大伴站出来宣布散朝赐宴后,英少将军终于站了出来,跪在殿前对皇帝道西军将士为感念天恩,预备了场戏为今日贺,武人粗鄙写不出精妙的唱词,不过瞧个打斗热闹,请陛下和诸位大人移步殿外观看。

  今日朝会本就是为犒赏西军,皇帝虽知道他这戏有问题,却也没驳他的面子,伸手让秦王扶着站了起来,“那就看看吧。”

  皇帝走下御座,两旁文武百官躬身退后,紫宸殿外天光明亮,白晃晃的日光下几队西军跑上殿来,身上盔甲映着光,看起来英武非凡。

  等百官都从殿内出来,皇帝和秦王已在华盖下坐好,世子下到广场上说了句什么,很快退了回来,这时众人才发现原来这几队西军只是来搭台子的。

  场上西军动作很快,眨眼间竖起两排架子,拉起了张巨幕。不知这幕布是何人所画,上面佛塔佛像精致俨然,远近高低各有不同,一眼看去让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搭好架子那些西军也没走,在幕后换好衣裳又上来各自找到位置站的站坐的坐,躺着的躺着,有的身上还泼了血,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皇帝看着幕布上佛塔眯了眯眼,秦王在旁边心里砰砰地跳,心想他妈这么大的事怎么都没人跟老子说一声,英磐石你可真行,今天这种日子搞这种事,就不怕阿姐一生气砍了你!

  “阿,阿姐,”秦王磕磕巴巴想帮世子求情,屁股一歪就想从椅子上下来跪着,被皇帝拉住了,“坐好!”

  “阿姐……”秦王看着姐姐语气软软的恳求道,“他,他是胆子太大了,我,我回头罚他,阿姐你别生气!”

  皇帝忽然笑了笑,语气淡淡地道,“我不生气,你也不用怕。”

  “让他们开始吧,台子都搭起来了,总得让人唱完,你阿姐不是那么没有气量的人。”

  秦王听了连忙转过脸咬牙切齿冲世子点了点头,被皇帝拍了拍后脑勺,“知道阿姐为什么没生气吗?”

  “啊?”秦王摸着头回过来看姐姐,“因为阿姐大度?!”

  皇帝又拍他一巴掌,“因为他没利用你这个傻子,不愿让你为难,还算有点情义。”

  秦王先是有点生气阿姐怎么总是觉得自己傻,后来一想是啊,难怪长武不告诉我,立刻又美滋滋的了,“那当然,长武对我最好了!”

  呵,皇帝冷笑,拿白眼使劲翻他一眼,“行了,看戏吧。”

  塔门寺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整件事从头到尾究竟是什么情形,秦王事后听种宜说过,听折白说过,也听世子说过,虽然是同一件事,但他们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倒不是存心隐瞒,而是每个人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自然也不一样。

  如今跳出事外看着场上西军将那天的事从头到尾演一遍,秦王才发现有很多他之前或许听过,但并未注意的地方。

  比如孙敏究竟跋扈到了什么地步,竟敢将朝廷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作为人质肆意杀害,逼迫世子把自己交出去。

  又比如当时双方力量有多悬殊,为了他那一线生机,种宜那么做是冒了多大的风险——谢大人自然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

  所以他们真的都是很好,很好的人,如此友爱同袍,忠君体国,如此……秦王心里有些乱了,不知该怎么说服自己没有动情,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内心的悸动与渴望。

  他喜欢那个姑娘,她美丽洒脱勇敢无畏,就像西北辽远的天空一样,碧蓝高远,只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胸襟开阔,心生喜爱。

  他喜欢跟她说话,喜欢她在校场上英姿飒爽的样子,他想跟她在一起,可是他不能。

  秦王眼中有些落寞,回头看了眼阿姐,场上的戏已经演到傅桢从佛像里出来,却见阿姐的神情也有些落寞。

  “阿姐?”秦王轻声问。

  皇帝摇摇头,低声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从前跟你姐夫说笑,说将来把你捉回来即位,我们便隐姓埋名去四处游览山水。有一回说起塔门寺是皇家佛寺,我却从未去过,你姐夫说他去过,他那时年少淘气,在人家佛塔上刻字,被巡山的僧人发现,被追的满山跑。”

  皇帝说着垂下了眼,秦王见阿姐眼圈有些发红,勉强笑道,“是吗,我倒不知道,不然就去塔上看看姐夫当年刻了什么字了。”

  皇帝摇摇头,抬手按了按眼角,拍着他手臂,“不提了,好戏要开始了。”

  场上李承业和傅桢已被带到孙敏面前,刚一照面少年便动了手,先前他一直躲在傅桢身后没有抬头,此时骤然发动身手利落之极,几乎一错眼间孙敏便人头落地。事情发生的突然,那假人头做的又十分逼真,场上孙敏倒了下来,鲜血喷涌人头骨碌碌滚远,殿前诸位大人不由齐齐抽了口冷气,甚至有人惊呼出来。

  李承业一击即退被扮成府兵的西军追的满场跑,英秀穿着傅桢的衣裳站在刀从之中,弦声响起时,推开弓手救了少年一命,李承业趁机突破包围翻墙逃去了山上。

  之后朱旭退走,傅桢命悬一线,英长武自塔中掷出□□震慑府兵,傅桢亮明身份劝降方晗,方晗默认孙敏背后有雍王支持,再到岚山流民将逃走的朱旭堵了回来,方晗反水指挥弓手诛杀朱旭,一幕幕紧锣密鼓演的有声有色。

  戏至尾声,英长武率场上西军在殿前跪了下来,痛陈孙敏挪用军饷偷卖军资导致五关空虚,并将消息传至夏军,引发西北战事,请陛下下旨命三法司重审孙敏一案,英枢密同其余西军将领亦躬身请命。诸位大人见此情景心中心中震动,都是一脸若有所思。

  先前战事未定,孙敏的案子皇帝交大理寺少卿谢方臣审理,所有涉案人员均被关押,西北传回来的消息全都语焉不详,大理寺结案文书中亦只说孙敏贪婪无度盗卖三仓存粮导致秦凤路赈济不利流民四起,私下训练府兵对秦王不利,丝毫未提他与雍王勾结,挪空五关军饷肆意滥杀秦凤路官员引夏军入关等事。

  这等惊天大案,是大理寺审不出来吗?是谢方臣不知道吗?他从秦州回来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战事当头,陛下忍下了罢了。

  所以他们这几个月来都做了些什么啊,为怕处决孙敏一事开了滥用私刑的口子,拿着那些捕风捉影的弹章大做文章,恨不得将傅桢从朝堂上赶出去,以敬后效。

  如今真相大白,大幕之下当日情形清清楚楚,滥用私刑的人并不是傅桢而是孙敏,杀死孙敏的人也不是傅桢而是那个少年,傅桢非但无罪,还对社稷有功。

  原来如此,几个月来一直压在宁相心头的阴霾终于消散,不是他看错了人,是其中的确别有因由。这半年来傅家接连出事,老友丧子致仕,最疼爱的孙女又卷进这样一场大案,被弹劾圈禁,宁相也是左右为难。于公,他不能任由随意处死官员这种罔顾法度的事发生,于私,他不愿相信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此不知轻重,偏他去问傅相,这老家伙却一个字都不肯说,害得他只能称病回避此事。

  难怪他不说,事涉储位之争,又关系自家丑事,宁相心中叹息,傅烨为什么忽然自江南东路遣返还乡,这就全都说得通了。

  还好傅霁春有个好孙女,没有辱没了他的名声——我不与乱臣贼子谈条件!

  说得好,宁相整理衣冠上前道,“臣亦请陛下命三法司重审孙敏案!”


  (https://www.23hh.com/book/193/193122/1027268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