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 第七十三章 生而汉人,死亦华夏!

第七十三章 生而汉人,死亦华夏!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这两句完美的词句,非常漂亮的解释了何谓华夏,也是前世今生吴潇最喜欢的两句话。

  前世吴潇在大学期间学习历史文献时,每当阅读由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31世孙,孔颖达总结儒家经学所注疏的《春秋左传正义》时,都会深深的沉浸在这两句的意境之中。

  华者,章服之美为之华!

  汉族的民族服饰可以说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最为美丽、华美的,几千年以来都是被华夏周边的万邦所推崇和学习的。

  无论韩服、和服还是奥黛,都是从华美的汉服所演变而来的。

  前世的吴潇,最憧憬的就是穿上汉族的衣衫行走在华夏的大地上,而不会受到路人看猴子一样的眼神。

  夏者,礼仪之大谓之夏!

  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华夏的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华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如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啊!

  翻看着许重武拿出来的一卷充满着墨香的书册,吴潇心中不禁万分感慨。

  “按照您的吩咐,经过半年来的潜心研磨,终于制成了这卷汉语、突厥词汇通译的校核书册。”

  悠闲品着茶水的许重武,看着激动的吴潇,再次从袖中拿出三册书稿,摆在吴潇的书桌之上,一一解释说道:

  “幸得赎回的我族人中,有几位读过诗书、学过典籍的读书人,在合力编著出汉语、突厥文字词汇通译校核书册外,按照您的要求,又不舍昼夜的编纂出了这三本书册。”

  吴潇手掌轻抚在这三卷书目之上,却见三卷书册分别为《三字经》、《千字文》和《论语》,小心翼翼的打开书册,从小熟习的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和孔圣人的子曰等内容,一一展现在吴潇的面前。

  所有书册的内容,均按照一行汉字、一行突厥文的排版顺序印制而成,盖因为这些飘荡在中亚地区的华夏人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西方式的书写方式。

  望着这些印刻在脑海中的文字,吴潇不禁怅然泪下,双掌趴伏在书桌之上哭声大作,伴随着呜咽声,吴潇哭道:

  “家,飘零异域十七年,此时才有家的感觉啊。

  父亲,您在天之灵看到了吗?

  儿子又看到故乡了,故乡就在这字里行间上,就在这煌煌汉字之中啊!”

  用衣袖擦拭下如瀑的泪珠,吴潇双手微颤的打开《论语》,依照前世的记忆在里面寻觅着,当翻到一页时,吴潇颤抖的哭道: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啊,吴潇未能为您尽孝身前,实在是有愧人子!”

  许重武右手轻抚长须,面含笑意的看着痛哭的吴潇,眼神中充满了赞许,放下茶杯,轻抚吴潇的肩膀说道:

  “酋长大人,姑且喊你一声贤侄吧。

  贤侄,不必如此悲伤,你已经手刃仇敌,为你的父亲报仇雪耻了。

  想必,吾兄吴科道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是欣慰万分的。”

  可惜许重武并不知道,吴潇痛哭流涕虽然有融合了这具身体的记忆,而对吴科道的感伤之情外,更多的却是因为想到,由于自身的穿越,而无依无靠的父母的处境,自己的离去会让父母陷入多么深的悲痛之中啊。

  再想到已经嫁做人妇,但过得并不富裕,无法给予父母太多帮助的妹妹,吴潇的感伤之情更加难以止住。

  在许重武的不断安抚之下,吴潇方才勉强控制住了心中的感伤,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吴潇坚定地说道:

  “许叔,以后私下里您就成我为贤侄即可,我与您之间,没有上下之分。

  许叔,还得麻烦您继续组织并加大对咱们华夏族人的赎回力度。

  加钱,继续加钱!

  只要是能够探听到的被奴役的华夏族人,多大的代价也要接到巴库来。

  就算是老弱病残,也按照青壮的价钱赎回!

  金帐、诺盖没有了,就继续向更南、更东的地方去寻觅,每一个流落在异族异域的华夏人都要接到巴库来!”

  轻轻合上这四册书卷,吴潇继续说道:

  “许叔,既然书册已经编纂完成,那可以把编纂这几册书卷的读书人都请过来了。

  我要在巴库城内建书院,无论是华夏人,莫桑人、拉克人还是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只要是我的领地内的少年还有儿童,都必须进入书院内进行学习,所有的食宿都由书院包了,不收任何费用。

  这些已经掌握了汉字和突厥文的华夏读书人们,让他们去担任书院的教师,去教授这些少年和儿童们,要让这些少年和儿童们掌握并能流畅习读汉字,汉学!”

  抚摸着散发墨香的书册,吴潇沉吟片刻后说道:

  “除了强制入学的少年和儿童外,在内城里建一座书屋,所有莫桑的领主和贵族们,都必须拿出时间来书屋学习汉字和汉学,不要求他们很熟练,但必须能够看懂汉字和汉学。

  对于那些年幼的儿童,则必须坚持以汉学教育为主,突厥文的教育可以适当的减少,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专门培养一批只学汉字的儿童。”

  听到这里,许重武猛地明悟起来,终于明白了吴潇让他组织人手编纂汉字、突厥互译书册,以及这三本专门用于启蒙用的书册的原因了。

  领悟了吴潇目的的许重武,对于吴潇的吩咐更是下定了决心要不折不扣,甚至更加加码的去执行。

  看着郑重点头的许重武,吴潇发自吩咐的说道:

  “许叔,有一句话不知您听说过没有。”

  不待许重武回应,吴潇攥紧双拳,自顾自的轻笑一声念道:

  “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许叔,虽然这句话只不过是侍奉元庭的汉奸许衡,为了给伪元脸上贴金而说的,但我觉得换成另一种说辞的话也不错。

  那就是,入华夏者为华夏,出华夏者为四夷。

  对于咱们这些飘落在异族异域的华夏人来说,要把咱们这些华夏人从出华夏,变成夷狄入华夏,靠得就得是面前的这四卷书册和窝在我手中的刀啊!”

  “凡是莫桑的领地内,不遵从命令进入书院学习的,孩童的父母阻挡的,将父母罚做劳逸。”

  内心犹豫了下,想了想莫桑的现状,吴潇坚定说道:

  “凡是坚决不进行学习的贵族,就将这些贵族们寻个由头调到巴库以外的地方吧,未经我的允许,不准任何人将他们调回巴库。

  我要让巴库成为华夏文化在异域的传播之源,成为所有异族们学习华夏文明的圣地。”

  说完这些,吴潇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加了一句:

  “只有被华夏文明同化的异族,才是好的异族!”

  说罢,从书房内的书柜之上抽出一张白纸,平摊在书桌之上,让许重武帮着压一压纸角,吴潇在纸上挥毫泼墨,写着前世最爱的一首歌词,一边写一边低唱着这首《衣冠上国》。

  “蚕青上缥下,深衣承古往

  三千衣冠史,韶华压群芳

  绕襟分直曲,大襟为其状

  宽下狭头上,续衽勾其旁

  上下有连裳,裾居侧后方

  盛行分先后,两汉为其划

  上襦下为群,战国至宋明

  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寒来暑往

  秋冬春夏

  总不变那婀娜优雅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不分秦晋

  无论汉唐

  流传的是万古芬芳

  看我泱泱大中华!”

  将手中的毛笔掷于书桌之上,吹拂着纸上的墨迹,吴潇心里呐喊道:

  “得愿重回古时,再奏角徴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https://www.23hh.com/book/214/214179/110679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