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磨刀 > 第四百零八章 大战将起(二十六)

第四百零八章 大战将起(二十六)


谢宝树不太了解佛宗的修行方法,但是知道,佛宗修行,十分艰苦。

    很久以前,在天界上有二百位天人想要修道,可惜他们都想投机取巧。由于彼此互相影响,导致每个人都畏惧佛道的艰难,不愿努力修行菩萨道,甚至还说:这么努力学菩萨道做什么?不如学阿罗汉或辟支佛的修行悟道直入涅槃!

    文殊师利菩萨知道了,心想:这些天人其实都是能成就菩萨圣道的,不过因为怕苦而想退缩。我得想法子教化他们,让他们坚定修行的意志才行。

    想到这里,文殊菩萨变成一个迦罗越行者,端着满满的一钵百味饭,前往世尊说法的梵天。

    他来到佛陀面前,恭敬的将一钵百味饭献给佛陀,并合掌恭敬的对佛陀说:世尊,应当为此报答您的恩德了。

    这是什么意思?站在一旁的舍利弗尊者好奇地问。

    你就在旁边看看吧!佛陀说完便从梵天上把钵往下一扔,装着满满百味饭的钵飘过诸佛的国土,飘得好远好远,一直飘到一个叫做汇阿沙的佛土才停住。

    汇阿沙佛土的佛叫做光明王,他的侍者看到一只钵停在空中,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光明王佛回答说:这个钵是从梵天的释迦牟尼佛那里飘过来的,用意是想拯救那些不坚定学菩萨道而想退缩的人。

    侍者们听了光明王佛的话,心中对佛道的信心更加坚定了。钵从梵天落下后,就失去了踪影。过了好一阵子,佛陀对舍利弗说:你去把钵找回来吧!

    舍利弗运用智慧神力寻找,却到处都找不到,只好灰心地回来,对佛陀说:世尊,我没找到钵。

    佛陀转身对目犍连说:你去把钵找回来吧!

    目犍连立刻以神足通飞往诸佛剎寻找,过了一阵子,也垂头丧气地回来。世尊又让五百罗汉去找,他们也没有找到。弥勒菩萨眼看满天的阿罗汉竟没有一个能找回钵来,便自告奋勇,但他也一样空手而回。

    佛陀看了看文殊菩萨,说:是你去一趟的时候了。

    只见文殊菩萨仍坐在座位上,入三昧定法,用右手指地下,走过诸佛的国土。人们清楚地看到,文殊菩萨的手臂上一根根汗毛间都有亿百千光明与亿百千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上都坐着一位菩萨,所有人看了都不禁赞叹佛陀和菩萨的功德。

    此时,世尊放出神足光来,照亮了整个人间,照亮了诸恒河沙剎土。凡是看到佛光的天人,都得到了三昧定法,对佛道生起无比的信念。

    这时,文殊菩萨看到钵了,马上用右手抓起,与无数个菩萨一同来到梵天上,手持饭钵献给佛陀。

    世尊开口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啊!让我告诉你一个无数劫前的故事:从前,文殊菩萨是个叫慧王的比丘,他跟着一个叫勇莫能胜的佛修道。有一次,慧王比丘持钵来到一个城市,他得到了一钵百味饭后,便由城内往外走。

    有个尊者的儿子名叫离垢王。那时离垢王的乳母正抱着他站在城门口,远远看见比丘拿着百味饭走过来,便从乳母怀中跑下来,追着比丘要那百味饭。

    比丘僧,比丘僧,给我点百味饭吃。离垢王追在后面叫着。

    慧王比丘立刻拿出甜蜜的饼给他吃。

    好甜、好香,好好吃喔!离垢王边吃边跟着慧王比丘走,随比丘到了勇莫能胜佛的佛所,给佛叩头后便坐在一旁。

    孩子,你拿这钵饭去供养佛。慧王比丘说。

    离垢王照他的话去做了。勇莫能胜佛接到百味饭便吃,等他吃饱了,钵中还是满满的饭,像没吃过一样。佛把这钵百味饭分给八万四千个比丘和一万二千个菩萨,他们个个都吃饱了,钵中还是满满的。

    离垢王看了心里很欢喜,便说:伟大的世尊,这真妙极了!然后随慧王比丘受五戒,发起了无上菩提心。就在离垢王跟着慧王比丘走后,他的乳母哭着追了半天也没有追上,便赶快回去告诉他的父母。离垢王的父母循着道路找到佛陀所在之地,恭敬顶礼后对佛陀说:尊贵的世尊,弟子有幸拜见您的慈容,承蒙您的恩德,我儿子平安无事。

    离垢王见到父母,高兴的说:父亲!母亲!我现在已经得到菩萨法,我想要随佛陀出家做沙门。

    父母听了一阵欢喜,说:儿子啊!我们也愿意随你入道。

    佛陀说到这里时,停了一会儿,又对众人说:慧王比丘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那个小孩子离垢王就是我。久远以来,无数佛土中如我等不计其数的佛,都是因为文殊菩萨教化功德而发起入道修行的,其实我们都蒙受过文殊菩萨的恩德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一休禅师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

    师父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父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父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那一世,他是一代高僧。

    在有着“东南第一山”美誉的雁荡山之上,揽清风明月,观奇峰怪石,住古洞石室,修三学六度。千百年来,雁山依旧在,那青灯古佛下的僧影,不过如云海一般,烟消云散。山石刻不下的脚印,浮云留不住的往事,在业力的大网中,点点滴滴,一直都是历历在前,丝毫不爽。

    一世的高僧,也因一念的无明,终究还是流转三界,一如雁荡山中,在苍苍蒹葭中栖息的秋雁,一年又一年,往返其中,从未停息。

    就这样,一代高僧,在漫漫的轮回路上,又开始演绎了一段不一样的命运……

    的一个晚上,一位女子忽然梦见一位身材魁梧的僧人,登门化缘,说:“我与贵宅有缘,想借住一宿。”女子梦中欢喜答应,并且问道:“师父来自何方寺院?”僧人说是“温州雁荡山的灵峰”。

    那一天晚上她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一婴儿。一代雁荡高僧的轮回转世,开始了。这一世,他因曾经修行之福报,成为了权倾朝野之臣——秦桧。然而,这一世的他,早已忘记了前世的苦修苦行。又因高居庙堂之上,拥有生杀之权,贪图世间荣华富贵,无以自拔,过去学佛的因缘,也被这些名利湮没了,造下无数恶业。

    他满怀权力欲望,妒贤忌才,在他掌权的几十年间,多少忠良,被贬官下狱,流落八方。他为了个人名利,完全不顾家国天下,甚至在风雨飘摇、家国动荡的年代,也不惜陷害忠臣,在风波亭冤斩岳飞父子。

    地藏菩萨悲悯罪苦众生,不忍众生堕地狱,受无穷之苦,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大愿。世尊知末法众生根机不堪,常造恶业,为救拔如此不堪的众生,他大悲托孤,将未来一切凡夫众生,全部托付给地藏菩萨:

    将来有人在佛法中只种微小善根,哪怕只有一毛一尘、一沙一滴,地藏菩萨也要用神力保护他,让他不退失善心;

    将来有人因为造作罪业,应当堕入地狱,如果能称念一佛、一菩萨名号,或能说一句佛经,地藏菩萨也要用神力救拔他,为他现无边身,为他摧毁地狱,并令他受生人天。

      地藏菩萨眼看一代高僧堕落为造恶之人,地狱之火已在秦桧脚下,承世尊付嘱,又观察秦桧宿世因缘,知道他曾经做过地藏殿香灯,与自己因缘深厚。

    于是,地藏菩萨决定前往度化秦桧,只要他能念出一个“佛”字,便可以免除地狱之苦。地藏菩萨用神通化现为一个比丘,来到秦桧府中,对他说:“你现在位高权重,造了这么多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则会到地狱受苦,从今开始,你应该好好念佛。

    秦桧完全不理会,直接就说:“我才不念,念这个干什么!”地藏菩萨本意是为让秦桧说出一“佛”字,然而,秦桧只是很不屑地答道“我才不念,念这个干吗”,而不是说“我才不念佛”。一个“佛”字,居然如此难以说出来。

    地藏菩萨就急了——这样不行,再换一个方法吧。他就用拂尘一挥,让秦桧跪下,然后在自己手掌上用神通写了一个大大的“佛”字,对着秦桧问:“这个是什么字?你给我念出来?”只要秦桧将“佛”字念出口,地藏菩萨度化的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被无明障住的秦桧,就是不念,不仅不念,还长篇大论地解释:“你怎么这么轻视我,轻蔑我,你知道吗?我从小就读书,中秀才,中举人,得进士,然后又中第一名的状元。现在所有各国文件,都要经我审阅。如果连这个字都不认识,那我当什么宰相呢?这个字我是认识,但是我就不给你念。”

    理论了这么多,就是没有念出那个可以度化他的“佛”字!地藏菩萨看着如此刚强难化的众生,也只能叹气,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我们生生世世以来,何尝不是这样,诸佛一次一次来度化我们,但业障深重的我们,就是念不出一个“佛”字。因此,一千四佛也只能无奈地离我们而去。

    如今,我们能念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虽然只如小孩牙牙学语一般,不知其中意涵,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阿弥陀佛一直地不离不弃,诸佛永远地相随护念,才等到我们轻轻地一声称念。

    地藏菩萨离开之后,秦桧依旧选择在宦海中不断沉沦。或许因为前世学佛种下的善根,或许也是诸佛菩萨的善巧度化,有一个寂静的景象,偶尔会在他的梦里出现,真实而又缥缈。

    梦里的境界,一片安宁,没有庙堂的高危,也没有江湖的险远。梦里的秦桧,只在一个明亮的岩洞中,安静地打坐,洞里的五百罗汉,栩栩如生,似乎在陪伴着他,勉励着他。梦终究是梦,梦醒之后,秦桧依然不知何处是真实,何处是梦境,还是在名利之中沉浮。

    直到有一年,他途经东南第一山,自然要去感受雁荡的奇特险峻、瑰丽多姿。当他走到雁荡最精华的灵峰,进入一个五百罗汉洞,心神一震——洞里的一景一物,与梦境完全一般,犹如倦鸟归林,游子归家。

    看着洞中熟悉又不可思议的一切,又忆起小时候母亲曾对他说过的梦,才明白自己出生前,有雁荡僧前来入母亲之梦,自己又梦见昔日洞中打坐之境,都在预示着——自己是雁荡僧人的轮回转世。

    前尘往事,顿然明了,便在山洞岩壁上,题一首绝句:梦中石室尚依然,游宦于今二十年;欲了世缘何日了,服膺至教但拳拳。

    在宦海中游荡二十余年的秦桧,又生起了了断世缘之心,也想着服膺佛法至教但拳拳。只是,这样的心在名利中,犹如画水,业风轻轻一吹,便无影无踪了。

    遗忘了前世修行的高僧,在一世的名利中,没有接受地藏菩萨的苦心劝化,也没有因前世的记忆而再走上菩提解脱之路。这一世,他依旧没有解脱,反而更加堕落了,留下了千古骂名。

    朱熹说:“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

    有大贤也说:“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百姓对秦桧更是深恶痛绝。

    当时,就有人搓搓了形如秦桧夫妇的面人,一起放入油锅,并称之为“油炸桧”。

    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以表快意,谓之“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后人又铸成秦桧与其妻铁像,跪在岳飞坟前,便溺于铁像之上。后有一位秦姓浙江巡抚,认为这样污秽岳飞之墓不妥,便把铁像投入西湖,自此以后,西湖的水变得恶臭无比,再也无法饮用。

    明代时,有人在岳飞墓前种桧树,一劈为二,名曰“分尸桧”。清朝时,秦涧泉来到西湖岳飞墓前,自称“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印光大师也看到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铜像,秽臭不堪。

    秦桧的罪业可见一斑。

    这只是世人所见所闻的,在看不见的轮回业力之中,他又将在恶道中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呢?

    年间,青州冯中堂家杀一猪,去毛之后,猪肚子下肉内有字,云:“秦桧七世身。”煮熟之后,众人一尝,其肉臭恶,简直无法入口,于是全部仍给一群狗吃。有人感叹:“呜呼!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以此可见,在数百年的轮回中,至少有七世轮回为猪身,一直身受宰杀之苦。

    一代高僧,只因不解脱,终究还是轮回生死,而且不过是三世佛冤:一世学佛,来生享福造业,第三世堕落三途。

    漫漫的轮回路,哪里才能给我们真正的解脱?

    末法众生,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如今,我们能遇净土之法,能念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是解脱的希望,成佛的保证,因为有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

    念佛的我们,便可以今生解脱,不再轮回;往生净土,自在成佛。

    寂天是一位王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度母尊曾在梦中提示过他关于世俗生活与存在之苦。在他要登基成为国王的前夕,智慧本尊文殊师利也同样警示过他现世之苦。于是,寂天毅然地放弃了他的王位,到森林里去练习瑜伽与禅修,后来他成为那澜陀大学的一位僧侣。

    寂天在那澜陀佛学院是从来不与他人往来的,一日要吃五餐,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内。他的师兄弟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布速库”,意思是一个只会吃饭和睡觉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有证量的,相反,他的“大米袋”绰号却是不胫而走。

    一些僧人希望将这个懒惰的、逃避责任的人赶出这所有声望的寺庙,可是缺乏有力的借口。一天,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每个比丘都必须在全体僧众面前背诵一部完整的经论。他们认为懒惰的寂天是无法做到的,他一定会羞愧地主动离开这个学术圣地——那澜陀寺院。

    一开始,寂天反对这个意见,由于大众的坚持,他最终同意了。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他能准确无误地背诵一部神圣的经论,大众们就必须为他准备一张高大的法座。僧众们同意了这个奇怪的要求,他们准备看寂天更大的笑话。

    到了约定的那天,寂天以雄狮般的步伐登上了大法座,以帝王般的自信坐在上面,他问群集的比丘是要听一部以前学过的经论,还是听一部尚未听过的经典。那些爱说闲话、设计要陷害寂天的人感到很奇怪,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听一部从未听过的经论,他们认为寂天一定会出丑。

      寂天祈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和菩萨后,很自然地唱诵起了他伟大的即兴作品《入菩萨行论》中开章明义的优美偈颂,接着,他即席吟诵了整个部分。

    当寂天念到第九品有关超凡的智慧与空性时,他从法座上升起,缓缓地消失在虚空中,僧众们只听到他洪亮的声音,宣读着最后一品。

    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才知道,一位证悟的上师曾经生活在他们当中,他们却不自知。这时,寂天已经没有了踪迹,无处可寻了。

    他的敌人虽然达到了目的,却十分后悔,一个伟大的上师就这样被他们错过了。当一些比丘去打扫寂天的寮房时,他们发现了其他两本著作,寂天将它们藏在门楣上面的小架子上。

    尊贵的寂天至今仍被誉为印度佛教最伟大的证悟者之一。时至今日,他的长篇梵文古典名著《入菩萨行论》仍被广为流传。

    佛教有一种修持方法叫做随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别人比我有办法,比我有辉煌成就,不但没有嫉妒、愤恨的心理,反而能够人我互易,以别人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以别人的欢喜为自己的欢喜。同根的豆萁尚且相煎,同胞的兄弟反目相残,随喜功德虽在一念之转,却也千难万难。

      有一天,五根手指头聚集在一起,召开重大的会议,讨论谁是真正的大哥。大拇指首先发言说:如果要比大,我才是真正的大哥。你们看:五根手指头当中,我排行第一,我最粗大,当人们赞叹某人最优秀的时候,总是翘起我,因此我是大哥。

    大拇指的话才讲完,食指马上迫不及待的抢着说道:我们兄弟之中,属我最重要。中国话说:民以食为天。民生问题,是每个人每天必须面对的大事,饮食不能解决,个人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致病死亡,国家则会因为饥荒而成为乱邦,乃至灭国。况且当我这根食指如果大动的时候,就可以大快朶颐,有美食可吃了。人们在煮菜烹调的时候,总是以我食指来品尝食物,因此我应该最大。另外,当人们问路的时候,通常用我来指明方向。我有如此多种的功能,最有资格当你们的大哥啰!

      听完了食指的长篇大论,中指不以为然的抢白:哼!你们两位不要不自量力了,尽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大拇指你长得又矮又胖,食指你常常乱动,一点也不稳重威仪。那像我长得最适中,站在最中间,你们就像众星拱月一般围绕着我。另外,我长得最修长,好比将帅统领群兵,白鹤立于鸡雉之中,因此我才是大哥中的大哥。

    耐着着性子聆听中指自得其满的演说,无名指终于无法忍耐,霍地一声站了起来,趾高气昂地大声说:你们各位都自吹自擂说自己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其实我才真正最伟大。你们听说过无名乃大名的古训吗?无以为名,以无为名,故为大名。我无名指岂是世间的符号名相可以局限的,因此我比你们都大。

      四个手指头争着要当大哥,彼此谁也不礼让谁。正争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发现小指头坐在一旁,一语不发,一副神闲气定的老僧模样。四指异口同声问道:咦!小指老弟!你怎么不说说你的想法?难道你不想当大哥吗?

    小指悠悠闲闲地回视四指,慢条斯理地说:各位大哥!你们每一位都有显赫的成就,在各位面前那有我小指头说话的余地。不过,当我们双手合十拜佛,或者向人打躬作揖问好的时候,我最靠近真理和对方。

      小指的一番话,惊得四指瞠目咋舌,无言以对。

      伟大,不在形状的大小,甚至也不在功能的多寡。压抑对方、自赞毁他,以凸显自己的伟大,容易流于自我膨胀,而不是真正的伟大。在真理之前懂得谦冲自牧,对自己的渺小知道谦卑,才是不自大而伟大的人。


  (https://www.23hh.com/book/215/215318/3926559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