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召唤大纵横时代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国体争议

第一百四十六章 国体争议


  二月间洛阳宫柳抽丝,几次大朝会下来,却有件关于国体的讨论,变得愈演愈烈。


  起初,还只是鸿胪寺提议,继而朝廷各大衙门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公卿贵胄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般,日日关于此事的上疏都络绎不绝。


  事情还要从二月初二日说起,大宋没什么龙抬头的说法,江河却是一大早起来好好沐浴一番。在大宋剪头是不大可能的,可亲手为儿子束发,却是可以的。


  江锜也已经十二岁了,遗传了江河高个子的基因,看上去已然是个小大人了。这日江河亲自来到李皇后处,为儿子改变发型,梳起发髻。


  皇帝的本意,不过是在无聊的宫中寻件有意义的事情。可什么事情,只要一旦与皇帝联系上了,就不是小事。


  才过了两天功夫,皇帝亲手为江锜束发的消息便传遍京华。在这一事件的酝酿之下,一向在九大衙门里默默无闻的鸿胪寺突然站了出来。


  鸿胪寺卿乃是江河的师兄卫晃,由于实在没什么功劳和能力,完完全全是仰仗着关系,便一直被江河当做是联系师兄弟的纽带,放在这个清贵的位置上。


  一放,就是好些年。


  照常来说,鸿胪寺负责藩王、外夷与朝廷的联系,可自从大宋建国以来,废除了前朝数以万计的王室成员。而对外事宜,大宋也很保守,唯一的一个名正言顺的属国秋津国,也一直是礼部在主持。


  可怜的鸿胪寺只能负责几个南蛮、西羌部落,这些部落穷得要命,连带着负责此事的鸿胪寺上上下下都领着死工资,在京官中算是赚得最少的那一批,整日惨兮兮的。


  就连去年征服漠北,一下子收服了草原上二十四部一百一十八家游牧部落,皇帝也是大手一挥,设置了瀚海都督府辖治,鸿胪寺也只能打着各种由头跟着蹭点油水。


  卫晃看着别的大员出入车马如簇、宫室华美。而自己家中愈发破败,乃至常穿的衣服都有些跟不上眼下洛阳的潮流,大感为官太难!


  虽然在鸿胪寺的这几年一向无事,不会受到什么牵连,可这样耗日子,做个透明人,实在让他有些心中不平。好歹也是朝廷正三品的大员,怎么就混的这么惨?


  苦思冥想之后,卫晃感觉自己找到了关键所在!


  鸿胪寺太清闲了!清闲到他自己不用向其他部门十天休一次假,工作一天,别说十天的工作,努把力说不定半年的业绩都做完了。


  这么清闲的工作,油水能多吗?


  处心积虑的思索一番后,卫晃决定,必须劝诫陛下扩充鸿胪寺的管辖范围。先是向陛下请求了对外藩的处理事宜,却被皇帝告知秋津国不同于其他,让卫晃盯紧那几个部落,别搞出什么幺蛾子就行。


  毕竟现在可是“太平盛世”,要是有部落造反,出来打皇帝和大臣们的脸,那可就不美了。


  皇帝又是一番好言相劝,可卫晃心里能服气吗?


  您老人家在蜀中安札下将近十万大军,哪个不开眼的会想要谋反?


  既然秋津国要不成,卫晃便打起了另一个心思——封建。


  在中国的历史上,封建时期十分短暂,在周公旦开始分封直到八百年后,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郡县制”时,中国就已经狭义上结束了封建时代。


  而“封建制”与“郡县制”也是中国古代各类政治家讨论的对象,更有甚者认为秦亡于“郡县”,所以劝阻汉朝双规并行,即郡国并行制度,中和了两者的关系。此后中国虽然主体实行郡县制度,可却也一直没有停止分封。


  显然,代替了大汉的大陈,在政治体制上做出了完全符合时代约束了双轨并行制度,也设置郡与国。通过百余年的地方、中央斗争,已经形成了中央管辖地方的态势。


  然而宋兴陈亡,开国已经五年,江河却并未敕封任何一个国王,普天之下皆是“郡县制”。虽说平州刺史赵榷与交州刺史赵韦享有着相等与国王的权利,可也并未得到实际的封赏。


  而且在早已立下同姓不王传统的大陈,也自然不会认同他们的权威。


  想通了一切关节的卫晃,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为何这么穷。正好宫中传来了皇帝亲自为皇子束发的消息,算是一下子让卫晃醍醐灌顶,当天就跑到宫中,拜见皇帝去了。


  “这不是卫师兄嘛。”江河看着来人,不禁有些诧异。刚给江锜束完发的江河,刚来到前朝听政没多大功夫,便见卫晃过来。


  毕竟卫晃虽然位置不低,可因为不掌实事,一年到头,江河也不会注意他几次。昨日刚刚在一年一度的计划会议上见过,今日又来相见,江河也很奇怪。


  “岂敢岂敢,陛下,臣今日来,是有事要进谏陛下。”


  “说罢!朕听着呢。”又埋怨道:“卫师兄昨日怎地不说!”


  卫晃不敢不回答,只道是昨日不方便。


  “不方便?朕临御天下,已然无私,还有什么不方便的?”


  “兹事体大,还请陛下听闻。”


  “嗯,你先说吧,朕好好听着就是。”江河这才放下手中奏折,看了过去。


  “曩者,三皇治世,及至大……”


  “从近了说!”江河没工夫听他从三皇五帝将其,连忙叫停。


  被突然打断的卫晃自然也没脾气,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陈王兴义勇之师,铲灭暴秦。至此业已有四百年耳,期间陈人,自述暴秦之亡,或从阴阳五行论之。或从秦法苛刻论之。或从陈王受天命而论之。”


  “然,臣以为不然。”


  “卿有何高见?”江河一听来了兴致,若论讨论王朝兴盛衰败,他一下子来了兴趣。毕竟眼下的他,正在想着如何让自己建立的王朝永葆长青。


  “臣以为,秦之骤亡,源于秦制。”


  “秦制?”江河听了略加思索:“嗯,卿以为秦制不好?”


  “非是不好,三公之制,上承周礼,至于眼下,也在施行。臣要论证的不是中央,而是地方。臣以为,秦大兴郡县,广建官僚,而囚宫室于咸阳,此法操之甚急矣!”


  “试想,秦初灭六国。六国公子虽集于咸阳,然受惠于六国者,皆在当地。故秦王东巡,有留侯投锥、佚氏刻石,皆不满于秦。”


  “及至始皇暴毙,秦室忙于内争,李斯赵高,相继祸逆,争权于中央,而忘地方。当此之时,陈胜吴广,累于苛政,聚众而反,数月间得聚十余万众。”


  “所以者何?岂全天命、秦法邪?秦兴郡县,不置支脉。使秦官与陈吴者如何?使秦王与陈吴者何?高下立判矣!秦官无必战之心,大军来到或隐匿、或投军、或归乡。”


  “若秦能置诸王,诸王岂忍陈吴之暴动乎?秦骤行新制,天下无措!故使陈王一举而定关中,遂有天下,陈之初兴,量秦之过,故广置诸王。”


  “乃至设置频频,反困于封建!诸王不满宫室,联盟相反,得以至于太宗一系,承祀大统。”


  “今陛下已然承袭天命,龙御九州,全行秦制,虽未大过,然若能设置诸王,安抚地方,推行王化,岂非善政邪?”


  “想周之封建,得犬戎侵入,威风尽失,不复共主,尚且能国祚八百。若非遇大圣之君,陈祚又岂能只有四百年?”


  “相比于秦之暴亡,周陈之事,足以为例矣!愿陛下纳臣之策,设置诸王,拱卫皇室!”


  江河听得认真,竟然一句话也没插。


  事了,看着阶下的卫晃,江河陷入深深的沉思。


  的确,卫晃的话很有煽动性。周朝国祚八百年,陈朝国祚四百年,与十五年的秦朝相比,简直用小脚趾都能考虑到孰优孰劣。


  然而卫晃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话,让这个拥有两千年见闻的皇帝,有了新的理解。


  在江河眼中,政治制度要符合时代需求,也就是所谓的上层建筑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优秀的政治制度会促进时代的发展,而当政治制度落后于当前时代,则会被历史的洪流吞噬。


  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卫晃的话,更让江河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年代,是公元199年,是公元二世纪,是一个封建主义还是先进思想的时代。


  这么一想,江河似乎一切都了然了。


  “陛下?”卫晃见皇帝没有动作,内心也慌了起来。这样的进谏虽说是皇帝一直欣赏的,可这次毕竟是涉及国体的讨论,万一皇帝不喜……


  卫晃这样想是有道理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说秦国是嬴姓赵氏,那江河也不该说是姓江了,而应该说成赢姓江氏。


  是的,江河与秦王政,还算得上是一支上的亲戚。别看这样的联系微乎其微,可在姓氏文化与谶纬之学极度兴盛的当下,这一丝一毫的联系,已经足以掀起一种说法了。


  秦与宋同属于伯益的后代,如果在政见上想和,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过了很久,皇帝还没有应声,卫晃更加慌张了,脸上的汗瞬间涌出。


  “陛下?”此时卫晃已经急得汗珠滚落。心中更是后悔,自己清闲的日子不过,非要到皇帝这里受难吗?


  要是皇帝大怒,不说把自己下狱治罪,就是贬到岭南,自己怎么受得了啊!


  “陛下?”三次轻声呼喊,仿佛用尽了卫晃全身力气。


  这次,江河终于予以回应了。


  “唔,这可不是小事。诶,卫师兄,你这是如何了?”江河看着满头大汗的卫晃,有些惊讶。


  卫晃见状,赶紧去擦脸上的大汗,一边擦拭一边忙不迭地解释道:“想来是天气渐热了。”


  江河以窥身旁火炉,才叹道:“这群下人也不知看着点,这都二月了,还点什么火炉,难怪朕也觉得热了!”说罢,也松了松衣领。


  “外面柳树都抽出嫩芽了,还点火炉!郭济,这致和殿的掌炉是谁?”


  本是一句随意提问,郭济却立刻跪下:“这炉子是内臣点的,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内臣本想想着现在虽然冰雪消融,可毕竟还是带着寒意,怕陛下感染风寒,才……”


  “好了好了,朕没空听你这些,让人把炉子撤下去吧,看把大鸿胪热成什么样子了!”


  “诺!”跪在地上的郭济这才起来,向身后幽怨一看,撤下了炉子。


  这一折,可算是救了卫晃,他见皇帝并未动怒,很快恢复了人臣的模样。


  “陛下圣明,兹事体大本该细细商议。臣想着陛下几位皇子都已不小,可以之藩,所以才有此一说。”


  “之藩?”江河听到这个词,突然眉头一皱。


  本来就如履薄冰的卫晃,见皇帝突然不喜,更是心惊,原本消下去的汗瞬间有冒出来三成。


  “陛下?”


  “封邦建国暂且不论,朕最大的儿子也才十三,叫朕如何舍得?还是先轮一轮该不该设置王国吧!”江河略一思量:“正好!明日二月初三就有朝会,明日把这件事放到朝会上,让群臣百官仔细商议商议!”


  “卫师兄看可行否?”


  “陛下圣明!”卫晃连忙打出一张“圣明牌”,以期能安全离开致和殿。


  “臣告退……”卫晃正待如期许一样退出大殿,却让江河突然叫住。


  “卫师兄!”


  “啊!臣在!”卫晃背上汗毛乍起,慌张之色隐瞒不住。


  江河却是笑吟吟地看着卫晃:“卫卿做得不错!朕原本还以为师兄只是傍着师父的阴功,没想到真能忠于本职,实在不错!”


  还不是让钱给逼得?卫晃心里不禁吐槽。


  “对了,师兄近来给师父上过坟吗?”


  卫晃听到问题,放下心来,道:“臣职清闲,常有空隙,年后便去过一趟。陛下日理万机,臣已经于墓前向师父言明,想来以师父宽容大度,也不会责怪陛下!”


  这话反而让江河有些无地自容,心中苦涩。


  卫晃又仿佛想起了什么,猛然道:“对了,师父的儿子,似乎过得不大好。”


  “啧,公孙昂吗?诶呀!”江河猛地一拍脑袋:“朕不为人徒!怎么把他给忘了!”


  良久,又是一声长叹:“卫师兄先下去吧,公孙昂的事情,朕会想办法的,劳烦卫师兄了!”


  言罢也不管卫晃,卫晃如蒙大赦,出了宫门就撒丫子跑回衙门,直喘了好几口大气,才平复下来。


  (https://www.23hh.com/book/216/216008/1782215.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