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我是宇文泰 > 二九四、宇文泰建议韦孝宽去荆州

二九四、宇文泰建议韦孝宽去荆州


  宇文泰和杨侃谈得还是很投机,杨家确实颇有士大夫精神。在关中也颇有些影响力,宇文泰当下也咨询了杨侃一些关中人才的线索。

  杨侃见宇文泰谈到人才,哈哈一笑,便将自己极为得意的女婿韦孝宽推荐了出来。

  韦孝宽其实方才进来介绍的时候,宇文泰已经留意了,但是当时也只是略略了名字,并没有详细介绍,这时杨侃珍而重之的推荐给宇文泰。

  道:“都督,我这女婿不错,与您年龄也相仿,虽是汉人,但您似乎并不介意汉人身份。”他与宇文泰并不相熟,宇文泰乃都督四州诸军事,因此称都督也算合适。

  宇文泰对于韦孝宽其实也是有一点点芥蒂的,因为历史书上的韦孝宽,最后忠诚了隋朝。

  不过他最后也想通了,韦孝宽在周朝的时候并无不轨行为。

  周朝最后被取代,宇文护、宇文赟的错误要更多一些。没有他们的胡搞乱搞,周朝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崩塌?他已经决意若得下,将实施大规模制度改革,促进开放。

  下文武才子科举制,皇太子考试选举制,他都准备搞一搞。只不过目前巨寇未平。

  况且,他现在抚有雍州,比历史记载提前了不少,这种历史改动,证明他现在所处的这个王朝,历史是可以被改写的。既然可被改写,韦孝宽等人将来就都有改变可能。

  所以,他也不能因为自己读过的史书有人对周朝不利,就盲目树担

  况且没有韦孝宽,后来名动下的玉璧之战是否还能战而胜之也是一个问题?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微微一笑,打量起韦孝宽来,韦孝宽长身玉立,很精神、很儒雅的一个伙子,一问年龄,才20岁,大魏永平2年公元509年生人,只比宇文泰两岁。

  客观来,韦孝宽与他甚至有一些拐弯抹角的亲戚成分,宇文泰麾下、便宜姐夫全旭的母亲出身京兆韦氏,正是韦孝宽的姑姑。

  也就是,韦孝宽乃是全旭表弟,只不过这些年全旭都在武川混,所以交流不甚多。

  有史学家曾经评价韦孝宽:“奇材异度,纬武经文,居要害之地,受干城之停”

  而且京兆韦氏,也是关中的一大家族,少不得有不少利益如今都在宇文泰的笼罩之下,京兆韦氏是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韦姓士族。

  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尺五”,繁衍至今,已经成为关中大地上有名望族。能够和正宗弘农杨氏结成婚姻,本身也体现了韦孝宽的士族成分。

  杨侃见宇文泰与韦孝宽彼此言谈甚欢,便与杨忠攀谈,侧面也再了解一下宇文泰,几个人正在交流的时候,苏绰走了进来。

  杨侃曾经请过苏绰去他麾下任职,不过苏绰牛逼哄哄的拒绝了,这时看见苏绰,不由得一怔,他之前自己亲自上门邀请过苏绰,苏绰穿得吊儿郎当,根本不鸟。

  但今时今日的苏绰一看就像是公门中人,步履沉稳,神色笃定,见了杨侃,微施一礼。

  杨侃不由得愕然,对宇文泰道:“都督,你请到了苏公?苏公在都督麾下,任何官职?”

  苏绰微微一笑,道:“杨侍中,我是做事不是做官。”

  杨侃脸上微微一红,口称:“冒犯。”

  宇文泰淡淡一笑,道:“苏公目前担任职务极多,都督府长史、护军,雍州刺史部度支尚书,横跨军政两界,连我用钱都得朝苏公伸手。”

  杨侃点零头,心里有些明白,宇文泰这几乎是将所有政务都委托给了苏绰,同时军事上后勤一块也有倚重。

  宇文泰接着道:“这么吧,苏公可以代我之半体,现在初得雍州,事务繁殷,苏公处繁治剧,我全仰赖之,一切民事、度支、刑狱,全赖苏公大才。”

  杨侃大悦,心道苏绰这么牛逼、桀骜不驯的人才,宇文泰都能指挥如意,还有啥好的。

  当下郑重其事的道:“都督,孝宽亦有才,此子军事上略有所长,都督若无大志则已,若有大志,欲伸大义于下,此子将来当可助都督一臂之力。”

  韦孝宽这时心中也颇钦服宇文泰,两人只有两岁的年纪差,几乎是同龄人,他是知道二十二岁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绝逼是不容易,绝不仅仅因为他攀上了长孙稚。

  宇文泰见他望着自己,笑道:“足下可愿随我?我能壮大韦氏。”

  韦孝宽:“孝宽愿从。”

  宇文泰微微一笑,得了韦孝宽这个才智之士,麾下名将又添一名自是高兴,当下问他在朝廷做的什么官,得知朝廷不过授予他一个宣威将军的官职,不由得有些慨叹。

  宣威将军是一个杂号将军,与勇武、壮威、明威、定远、宁远、游骑、游击等均为杂系将军,称谓名目繁多。

  虽有将军之号,但在军中并不甚受重视。

  以杨侃贵为侍中的身份地位,韦孝宽尚且得不到重用,朝廷之事可想而知?

  这里面当然也有一些政治因素,杨家由于是历代簪缨之族,尔朱荣限于杨家在朝廷和民间的声望,无如之何,但是对于韦孝宽这种士族出身,势力不大的,还是很容易卡死他们上升途径。

  杨侃这时见宇文泰愿意招募韦孝宽,不由大喜。

  宇文泰思忖了片刻,道:“孝宽从我,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我并不建议孝宽现在跟我。”

  杨侃听罢,心中不由得一沉,道:“这却是为何?”

  宇文泰笑了笑,道:“杨氏、韦氏都是关中望族,尤其是你们杨氏,在关中这么巨大的声望,我如果跟你们勾勾搭搭,传到尔朱荣那里对谁都不好。”

  杨侃心想也是,尔朱荣现在肯定不太希望宇文泰在关中得人心,与当地士族打成一片,当下点零头。

  宇文泰接着道:“杨忠虽然也是弘农杨氏,但出身武川,又在伪梁当了五年俘虏,没有什么根底,苏绰虽然大才,但是苏家在关中和你们杨家的名望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

  杨侃点头称是,杨忠、苏绰虽然都有才,但是和关中士族门阀比起来,又算不得什么了。

  宇文泰想了想,接着又道:“孝宽年轻,比我还,有的是机会,我想让孝宽先去荆州,这个你安排一下,可以做到的,荆州乃是用武之地。”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候刘备、孙权在这一带打的热火朝,但是尔朱荣的目光现在几乎并没有盯住簇。

  将来朝局有变,荆州与关中,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下可安。

  杨侃闻言不由得大赞有理。

  宇文泰道:“我不但劝孝宽去荆州,而且我还要劝贺拔岳兄弟至少有一人应该去荆州,洛阳不是他们能发展的地方。”

  三个人商量了一番,杨忠也从旁赞成。

  韦孝宽自己也愿意先去荆州发展,日后再行入关追随宇文泰。

  几个人这时正在话之间,忽然听得外面吵吵壤攘。

  其实,这些经常有人来吵吵嚷嚷,宇文泰已经习以为常,对杨侃道:“大使,孝宽我们出去看看?”

  苏绰摇摇手道:“明公,不忙,我为明公占上一课,瞧这门外吵嚷何事?”

  宇文泰道:“好啊。”

  杨侃见苏绰居然能占马前课,也不由得一震,只见苏绰屈指喃喃有词,忽然朝宇文泰拱手道:“恭喜明公,贺喜明公,此番吵闹,主明公得两员虎将!”


  (https://www.23hh.com/book/269/269136/1615872.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