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末代孤城帝妃恋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御前会、欲否定

第二百五十九章 御前会、欲否定


  自从载湉被软禁之后,各国公使不断向慈禧试压,使得慈禧痛恨洋人,却也拿他们没办法。

  几个强国通过同清廷签订条约,使他们的宗教在大清国土上建立教堂和传教的权力。如此,便有大批的传教士自由地进入大清国土。

  可是,大部分传教士利用各种手段在传教地侵占田地,聚敛钱财,甚至越俎代庖干涉当地官员发布的政令。

  有一些入教的大清教民,也在传教士的庇护下横行乡里。

  在这样的纷乱情况下,开始有很多百姓诸多怨言。纷纷自行组织集会,成立会团。

  以义和拳、大刀会为首的民间组织开始在山东、直隶等地率领百姓攻打洋人的教堂、驱逐传教士和惩处不法教民。

  由此,“反洋教”的运动愈演愈烈。义和拳与大刀会等组织逐渐统一成一个名称“义和团”,并且提出了“扶清灭洋”的统一口号。

  各国公使见状联合会议,让清廷尽快处理义和团。

  渐渐的,义和团发展到了京津一带,让两地的外国公使及洋人感到慌张。

  各国公使等了一段时间,没有等到清廷的答复。又一次开了一个联合会议,并且向清廷声明,若是清廷再不颁发上谕,他们就要进行海军联合示威。

  而针对如何处理与洋人的关系,和洋人最为关心的义和团问题,朝廷中出现了完全不同的两派意见,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然而慈禧,对于是否镇压义和团,也一直处于一种矛盾心理。她一面对义和团采取了一部分剿杀,一面又对一部分义和团进行安抚。

  她想,这样既给了洋人的面子,也保住了自己的百姓。

  关于清廷对义和团模棱两口的态度,各国公使显然无法接受这种两边兼顾的政策。于是,他们强烈要求清廷马上明确表态。

  在等待二十多天仍旧没有结果后,各国公使再次发表联合照会,限令清廷在两个月以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代为剿平。约七日后,天津大沽口外的海面上就出现了英、法、美、俄等国前来“示威”的军舰,事态开始扩大。

  并且威胁清廷,“如果大清政府不立即采取行动,那么各国公使便立马调来卫队。”

  慈禧听之害怕,便退缩了。

  她让总理衙门致函各国公使,撤回原本的反对意见,并且同意各国派兵进京。但规定每个国家来京军事人员不得超过三十名,一旦京都恢复平静,应马上撤退。

  如此一来,各国的军队开始堂而皇之地向北京前进。而实际上,各国携带新式武器的入京军队已接近千人,其人数自然远远超过了慈禧规定的限制。

  与此同时,朝廷剿杀义和团的命令已经发布。各国士兵也已经开始自行保护使馆和教堂。

  其实,清廷是完全在按照各国的要求行事,可是这样,局势并没有因此而缓和下来。

  而朝中支持义和团的大臣,却默许守城门的人打开了京城九门,有意让义和团蜂拥入京。

  进城后的义和团团民们,在北京各处建立坛口,聚众练拳。

  各国公使所担心的恐怖事件倒也一直没有发生,便渐渐放松警惕。可是有一天却出现了义和团焚烧教堂和部分洋行,由此,洋人的利益开始受到攻击。

  于是,洋人们开始调遣大部队进入北京,远东舰队登入天津租界。

  慈禧发布了一连串的上谕,一方面为了得到各国的谅解,镇压义和团。另一方面她也做好了作战的准备。

  可各国的联军在天津一带,却受到了义和团的阻击。

  慈禧又连发几道上谕,要求即刻镇压义和团,并且宣大臣召开紧急御前会议。她正等在殿内,突然对李莲英道:“去把皇上叫来,御前会议,若是他不在,大臣们会有异议。”

  李莲英也赞同她的说法,应声,退出殿去。

  当载湉见到李莲英突然来到,有些好奇,便问:“李公公为何突然来了,朕自从入了涵元殿,好像就没有见过李公公了。”

  李莲英呵呵笑了笑,下跪请安之后,起身抬头看向载湉,叹道:“皇上,老奴愧对皇上呀。一直以来也没能过来看望皇上,老奴该死!”

  载湉冷笑一声,双手负后走到桌边,拿起笔,假意心无旁骛的写字。他明白李莲英突然到来,定是慈禧有事需要叫他过去,所以便不说话,只等着李莲英开口。

  李莲英见他走到一旁,也不问自己,有些尴尬,呵呵笑了笑。跟了过去,道:“皇上,老佛爷让老奴特意过来请您去勤政殿。”

  载湉抬头看了他一眼,略笑了笑,又低头看着桌面的纸,一面写字,一面缓缓道:“朕曾经因变法触怒老佛爷,老佛爷这才将朕软禁在此。老佛爷让朕在这里反思,养病。现在,为何又让朕去勤政殿呢!”

  李莲英听着他的酸话,略笑了笑,微微抬起身子,向桌边走了两步,低声道:“老奴相信皇上一心都在朝廷,虽然皇上现在在此养病,但是皇上肯定也是在养病期间时刻关心着朝中事。”

  载湉冷笑,抬头看着李莲英,指着偌大的殿内,道:“李公公,你看这里除了朕还有谁?朕在四面环水的寝殿久居,身边连个宫人都见不着,朕又要如何得知朝中事。”

  李莲英随着他的手,巡视一圈殿内,虽有些同情他,不过也不能帮他什么,只略笑了笑,道:“皇上养病期间,自然身边不能有闲杂人等。”

  过了一会儿,看载湉还是不愿与他走,他又道:“皇上,如今宫外情况一片混乱,洋人步步紧逼。民间百姓纷纷组织会团,联合成为义和团,正在与洋人对抗。”

  “两日前,几个国家的军队,已经联合起来,目前一部分已经进京,还有一部分军舰登录了天津。眼看着,就要往京郊了。老佛爷这才宣了各大臣,参加御前会议。”

  听说宫外的局面,载湉有些心急如焚,他放下笔,抬头问:“几个国家军队?”

  他知道此事不能耽误,便没有再与李莲英多话。将对慈禧的恨暂时放在一边,大步跨出殿去。

  李莲英小跑跟上,看着载湉矫健急迫的步伐,心中发笑。他想,一年多未参与朝中事的皇上,在听到朝中事时,还是如当年那般。看来,他这一年多并没有静下来。

  勤政殿内,众位大臣已到齐,突然看到久违的载湉,甚是欣喜。但又顾虑慈禧面前,只是对载湉略请个寻常的安,也不敢询问他龙体如何。

  载湉看了一眼殿内人,并没有说话,缓步走到椅边坐下,淡淡的看着殿内人。

  载漪看着慈禧,道:“臣认为此次必有一战,老佛爷应尽快下令将义和团中年轻力壮的人编入军队,备战。”

  载濂看着载漪,一直点头表示赞同。等他说完,他补充道:“我们已经按照洋人的要求,把天津海防前线的大批兵力调去镇压义和团,所以京津一带的兵力严重不足,要想从外面调遣勤王军队,短时间内也无法到达。那么,义和团就是最好的兵力。”

  听了二人的话,慈禧也觉得有道理。而且她担心一旦洋人攻入北京城,那么皇宫有可能会被洋人攻入。

  这一切表明,战争迫在眉睫,慈禧开始考虑联合义和团抵抗洋人。她大声道:“必须阻止各国联军入城,绝对不能让他们攻入北京城。北京城一旦被他们攻入,那紫禁城也会有危险。”

  “刚毅,你立即将义和团里年轻体壮的民兵编入军中,做好与洋人开战的准备。”

  刚毅立即慷锵有力的应声,抱拳,领命。

  载湉一直听着殿内人的对话,他不以为然,道:“朕不赞成与洋人开战,如今我们大清兵力有限。而且义和团的民兵都是普通百姓,不仅没有常年的强化训练,更没有作战经验。若是直接与洋人对战,必然是以卵击石。”

  他冷笑一声,又道:“朕竟然听说朝中官员称他们“义民可恃,其术甚神”,这是封建迷信,想要靠这个是靠不住的。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起兵力对付我大清,我们拿什么跟他们战?为何我们要拿民命为儿戏呢?”

  刚毅本已领命要出殿,突然听见载湉如此说,便留在殿内,看向载湉,道:“皇上,有臣在城里统领部署,亦可以将普通的百姓变成有力的士兵。而且我们在城内部署,只要不打开城门,只守不攻,等着勤王的兵力,一定可以和洋人周旋下去。”

  载湉看着他,冷笑几声,又看了其他人几眼,道:“卿还是兵部尚书,这话说出来,朕听着不妥。不知在此的各位,可有觉得有何不妥?”

  然而载漪等人却不赞同载湉的说法,他们说:“自从甲午年之后,洋人借口在我大清的疆土上横行,如今民间突然组织成立会团。他们会神术,自然能报雪仇耻。”

  他似是有意提到甲午年,载湉懂他的意思,看了他一眼,没有接他的话。

  然而,慈禧却是不愿多听载湉说话,并且还瞥了他一眼。接而对刚毅递了个眼神,道:“你去吧,这事就这么定了。你立即带兵再联合义和团,去京郊的马家堡阻拦各国联军。若果洋人不服阻拦,那就决战!”

  她大声的吼道,仿佛已经确定要宣战了。

  在勤政殿会议这一天,义和团与联军的敌对行为进一步升级。

  义和团开始围攻西什库教堂,而慈禧又派遣荣禄出兵前往教堂,混入义和团,帮助义和团围攻洋人的教堂。

  矛盾一步步升级,不仅荣禄加入教堂的战斗,由董福祥率领的卫队也加入了进攻各国使馆的战斗。

  载湉看慈禧根本不听自己的任何意见,心中不禁叹了一口气,担心北京城被洋人攻破之时,就在不远了。

  次日,裕禄派人送来的奏折,证实了大沽和天津已经开战,并且表明八个国家对大清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

  “既如此,那就战!”

  :。:


  (https://www.23hh.com/book/272/272721/168372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