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恶女帝姬 >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太皇太后薨了!太皇太后薨了!”太监带着哭腔的尖细嗓音一次次回荡在诺大的皇宫里,却让人感觉不到悲伤只有说不出的违和与毛骨悚然感。各寺观的敲钟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回响在京城里,带着无尽的肃穆。

        永乐四年,太皇太后崩。

        夕颜早早地卸了钗环首饰,沐浴熏香后换了身素净的衣服,跪在三清像前念经。听着小太监哭丧着脸禀报了消息,数着流珠的手顿了一会儿,复又动作起来。念完了《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她疲惫的起身,打发了一众人离开,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失声痛哭。

        诚孝昭太后去的突然,诸事都来不及预备,连灵棚都设在颐宁宫里,外面的大棚子根本没搭起来,二十四衙门,礼部,宗人府都因此是忙的团团乱转,连忙往各处通知上香,不过诸外命妇也只能是第二日来上香了,商议的结果,今晚诸人都在颐宁宫里守着,明天再挪移到颐宁宫外的广场上去,在那里设棚,不然这么小的地方压根容不下众人行礼。因诚孝昭太后死因不祥,停尸七天就必须出殡,所有礼仪,能赶得上的就赶,赶不上就从简了。

        如此行事,毕竟是仓促了几分,众外人不禁有些感慨,不过,真正的亲人便只顾着哭了——楚家的人知道消息哭的肝肠寸断,更有甚者当即哭晕了过去,连换衣都没赶上,才被救醒,就赶来跪着哭灵了,饶是有人照看着,也已经哭厥了几次。

        大家一路跪,一路哭,到了傍晚,方才陆续散去回宫休息,只留了陈贵太妃和方小仪守灵,两人跪在灵前,陈贵太妃疲惫到了十分,跪着跪着,头便一点一点的,只却坚持不肯下去休息。

        天色入暮,太后已是回去用晚膳了,前朝一直隐居的静慈仙师匆匆吃了几口,便又赶来领着一群嬷嬷、宦官低声商议,正说着话呢,只听外头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她心头便是一跳,回头一看,心中暗叹了一声。

        夕颜一身白布孝服,脸色惨白中透出一股铁青,见到静慈仙师,她咳嗽了几声,虚弱道:“身上实在不好,我来迟了,盼文庙太皇太后娘娘天上有灵,别怪罪我吧。”

        “你若是不舒服也不必勉强,都是自家人,你又和她向来亲近,她又怎么舍得怪你。”

        夕颜去上了香,什么也没说,只是挑了个角落坐下数着黑曜石流珠似是在超度,静慈仙师见她这样也就叹了口气走了。

        太皇太后丧礼不比别人,自有一套讲究,皇帝已经下令辍朝十二日,这十二日中要开坛设祭,因是三朝老太后了,设祭设几坛还要商议,总是要体现出对长上的尊敬,又要照顾到紧迫的时间,太后去哭了一次就回了仁寿宫,和皇帝来回传话商议了一番,最终定下了在常例的皇妃、亲王、公主、郡王、郡主、公主与郡王之子(不过如今大部分的宗室都在各自封地回京来不及,算起来也无什么人)之外,再增设宫中六尚,也就是六局一司一坛,内官内侍一坛,如此场面也热闹好看些,且又不费什么功夫。——然后就要忙着开宫库找各种应使东西去弄了,概因天色晚了,宫门上锁,今晚不趁夜弄好,明日外命妇进来,场面也不好看。

        皇帝没有亲自过来,众人私底下说是因着皇上才看过文庙太后,太后就去了因而心里犯膈应。但不管怎么说,也不是他摆谱,太后的丧事不是内宫自己的事,翰林院要撰写谥册文,这七个祭坛的祭文,还有文庙太后的圹志。虽然贵为皇后之尊,但本朝并无妃嫔附葬的规矩,长陵内虽然有妃嫔,但那都是殉葬的人口,直接就已经埋到陵墓里面去了,作为只在位一年就崩逝的孝文皇帝一朝唯一没有殉葬的皇后,皇帝要决定附葬帝陵后,是否还要附祀太庙。

        比起他平时处理的军国大事来,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儿,但身为一家之主,此事也必须由他来做主,而那些一直闲的无事可做的勋贵们却对这种事十分的看重,内阁重臣都要列席商讨。他讨论了一个下午的谥号、封赏,最终决定不附祀太庙,只附葬帝陵。原本依着两人关系僵硬,最后又闹得不愉快,谥号是打算根据之前的例子定的,结果汝阳长公主在里头插了一手,几番拉扯,谥号最终定为孝穆慈慧恭恪庄禧崇天承圣纯皇后。

        这两件大事定了,余下写册文不过是程式功夫,至于该如何在圹志里吹的天花乱坠,增光添彩那就是翰林院的事情了,皇帝也不会管他们。

        至于圹志就通过司礼监请个孝穆太后身边的内侍出来,问点情况,然后开始夸的天花乱坠。给人写圹志自有一番技巧,这都是文人随着考进士等等慢慢培养出来的本事,不喜荤腥,那就是“妃性简朴”“有好生之德”云云。翰林院里有人专精做这个的,而且还很惹人羡慕——圹志写过,外戚家里必定是要打点的,孝穆太后是英国公家的姑娘,他们家出手还能小了?对于清苦的京官来说,这也是不小的补贴了。

        皇帝那享用过一顿低调的晚餐,漱过几便口,确认不会被闻出异样的味道,他便动身颐宁宫去,给孝穆太后上香。宫门虽然已经下了千两,但这对于皇帝来说,自然并不是障碍。

        虽然是寒冬,但孝穆太后的丧事办的到底还是很有条理,很有皇家的体面。几乎是一夜之间,在未央宫的大灵棚就立了起来,祭坛也齐全了,祭文也齐全了,至于黄纸白幡,孝服麻冠之类的东西,也在一夜之间全置办了出来。各外命妇入宫祭拜时,一切早已经有条不紊,过去一夜的忙乱,压根没留下一丝痕迹。

        不论僧道,皇家供养的出家人也自然到了个齐全,该做法事就做法事,该拜就拜,各在京官员及三品以上命妇身着丧衣。每日清晨由西华门入宫,到思善门外哭临,至晚方回,虽然辛苦,却没有敢于怠惰不出面的。至于外地的宗室虽说回不来也是丝毫不敢偷懒,每日要在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如今东厂横行,若是真病还好,若是装病,这就是天大的罪名。

        如是劳累了三天,孝穆太后的陵址也选好了,不过起坟又是一件很缓慢的事了,二十七日后出大殡,棺柩暂时停于长陵庙中,待到金山陵址,再正式下葬。

        丧礼当日,百官着素服在朝阳门外迎接孝穆太后神主还宫,行奉位礼。皇帝在几筵殿行醴撰祭,并遣人告谢钟山神。

        灵枢送往帝陵,少不得又要给全城百姓看了一番热闹。文武百官并外命妇均要参与路祭,凡是宫里有丧事辍朝的时间,多半都不可能让朝廷官员闲着的,反正过去的七天里,总有好多礼仪要他们参与,态度亦是丝毫怠慢不得。

        出过大殡还不算全部结束,之后七七、百日、小祥,都还要再加祭祀,宫里诸人引了成穆朝太后的例子,各藩王为孝穆太后服年孝,至于皇帝和众妃嫔,自然更减上一等,服上三月小功孝,就算是意到了。


  (https://www.23hh.com/book/66749/66749900/9305410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