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悠悠五千年 > 第十四节 大夏的芬芳时代

第十四节 大夏的芬芳时代


  大夏王朝,在少康手中得到了复兴,而大夏的鼎盛时期还未到来。重建的夏朝百废待兴,少康首要做的是发展生产,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历经艰难的少康深知民间疾苦,他廉洁勤政,关心农业生产,大力治理水患,终于使国内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王朝的统治也得以巩固。安定内部的问题已解决,但少康并不能轻松下来,因为他还要解决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东夷问题。

  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东夷,在不同时期指不同群体,即早期东夷与之后的东夷所指的群体有所区别。

  早期东夷是华夏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东夷的首领少昊,秦人的祖先伯益,此后代夏的后羿、寒浞等都是来自东夷。随着商代的东夷与华夏的融合,到周朝时的东夷则变成古汉族对东方非华夏民族的泛称。

  因此,东夷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其所指代的概念随着中原王朝疆域的变化而屡屡变化。

  大夏王朝的统治范围大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而此期的东夷便是在夏王朝统治中心以东的那些时服时叛的部落。

  在大禹时期,威服四方,东夷与大夏一心一体,因此大禹才会先后选择来自东夷的皋陶和伯益做接班人。而在姒启时期,恩威并施,也无人胆敢反叛。而在太康失国之后,东夷便与大夏渐行渐远,而来自东夷的后羿和寒浞更是代夏近百年。

  在少康即位初年,东夷中只有方夷部落前来朝拜(《竹书纪年》),其他部落则是虎视眈眈,或许大部分部落都是寒浞的支持者同情者,毕竟,寒浞是从东夷走出去的。因此,大夏王朝与东夷诸部落之间有个结,而这个结只能用战争才能解开。

  既然战争难免,那么新兴的大夏必须有所准备。然而就在少康积蓄力量,准备征伐东夷时,却不幸得病身死,在位21年。于是,征伐东夷的重任便落到了下一任夏王姒杼的肩上。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似乎在武功方面,姒杼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早在姒杼十五六岁时,便为老爸少康复兴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历练了姒杼一身过硬的本领,也获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虽说上阵父子兵,但历史上父子携手打下江山的并不多,除了姒少康和姒杼这对父子外,最著名的还有李渊李世民爷俩。

  姒杼即位以后,继承老爸少康的遗志,积极准备征伐东夷。战争中,无论古今,先进的武器往往是制胜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便是明例。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减少伤亡,姒杼发动群众,集思广益,设立了研发部门,专门研发新型武器。研发工作取得了丰硕果实,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便是长矛和盔甲。长矛便于进攻,盔甲用于护身。

  长矛的构思属于剽窃,因为其原属东夷制造。值得表彰的是,设计盔甲的创意主要来自姒杼。因为姒杼曾常年与寒浞势力交战,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士兵的死去。但是,战争是无情的,有战争就有伤亡,谁都无法左右!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实力,有效地减少在战争中的伤亡,姒杼在平时特意留心观察,他发现一些兽皮和藤甲可以对敌人的刀、箭有很好的抵御作用。经过其多次试验,甲衣,这种在以后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产生了。有了战甲之后,大夏士兵战斗力大增,与东夷作战获胜的几率更大了。

  为了扩大大夏的统治范围,早在姒杼即位后不久便把王都由斟寻(河南巩县)迁到了黄河北岸的原(河南济源西北)。当他完成了征伐东夷的准备以后,为了战争的需要,又迁到了老丘(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北)。至此,征伐东夷的一切准备就绪,姒杼亲率大军,剑指东夷。

  早在战前,姒杼便派人积极进行了统战工作,因此夏师得到了沿途各地诸侯方国的支持,所以较顺利地征服了分布在今河南东部、山东和江苏北部一带的夷人部落,而且一直打到了大海之滨。

  这里所说的大海指的是今天的黄海。古代把现代的黄海称为东海,所以传说中记载: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汲郡竹书》)。三寿是东夷的一个部落,其确切的今地已无法考证,只知是一个靠近大海的地方,应属今天的山东或江苏临海某地。

  不过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青邱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又据《史记正义》说:“青邱国在海东三百里。”由此推测,当时所说的三寿,很可能就是青邱国。青邱国是东海的一个岛国,那里出产一种叫作九尾狐的动物。姒杼的东征大军可能已经打到了东海,而且远涉重洋,登上了海东三百里的一个岛国。由此可见,当时的夏王朝不仅有一支强大的步兵,而且还有水军和一定数量的战船,否则是不可能越海作战的。

  被姒杼率兵痛打之后,三寿部落变得很乖,表示臣服并献上当地特产——白色的九尾狐。因为当时把能见到白狐视为祥瑞,所以九尾狐又叫瑞兽。传说只有天下太平时期,才能见到白狐。

  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姒杼很高兴,也很满意,便收兵回师了。不久,姒杼死去,年仅27岁。虽然姒杼寿命不长,但在夏族后人把他看作一位能继承禹事业的一个名王,并隆重祭祀。因为他不但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而且还重新征服了东夷诸部落,恢复了大夏昔日的辉煌。

  姒杼死后,儿子姒槐即位。有了少康、姒杼两代努力的基础,夏朝最辉煌的时代来临了。姒槐在位期间,继续对外用兵,不过他的用兵方略与父亲有所不同,他父亲是往北往东用兵,他却把攻伐的方向转往东南的淮水流域。他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槐树之花的黄色象征夏王室,槐树之花开花时节在夏天,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姒槐又名帝芬,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所以帝槐名号告诉我们,他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

  姒槐在位44年后死去。儿子姒芒在位18年,是他,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姒泄,姒芒的儿子,在位21年。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姒不降,姒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他做出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他并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的弟弟姒扃。

  应当是姒不降早看出了儿子是一个不成器的角色,因此才做出了这一艰难决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做法是对的。

  但是,正确的决定所造成的后果却很严重,因为。他的儿子生气了。他的儿子叫做姒孔甲,他使大夏王朝走向了它的拐点,它的芬芳时代即将结束。;


  (https://www.23hh.com/book/73/73923/442117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