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快穿:拯救狗血 > 第三百四十章 彩蛋,第二发 六十六 双

第三百四十章 彩蛋,第二发 六十六 双


  他把心中担忧一一说来,又继续说道:“若关外大雪,那些蛮人没有了来年生存的希望,就会冒死在边关劫掠。这又是一处危险。自古天象变化,和人象也息息相关,臣一想到这些险象环生的场景,不免夙夜忧叹,只是臣官小言微,这一切又只是臣的推断……”

  “如今陛下召见,臣只好冒死上奏。”

  他的话一说完,那钦天监的监正和其他属官吓得连忙下跪,这五官灵台郎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员,自然是没有面圣的机会的,可他身为钦天监监正,一个五官灵台郎都能发现的情况,他却没有发现,甚至要到皇帝来询问才禀报雹灾之事,怎能叫他不惶恐?

  这穿着道袍的灵台郎年纪不大,只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却口齿清晰,心怀宽广,倒是引起了楚睿的兴趣。

  他踱到这灵台郎的面前,正色问道:“你说,北方有大雪,关外下的更大?”

  灵台郎又将头叩地,不敢直视圣言,但口中却说着肯定的答复:“是,圣上,夜空无星,尘烟直上,北方云中带青,应有大雪。”

  楚睿看了李茂一眼,李茂也笑着捻了捻须。

  “你这灵台郎,倒是个有本事的。”

  今年冬天,注定所有人都无法好好过年。

  先是大朝会时,来自钦天监监正的一封上奏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位监正上朝时向皇帝禀奏北方有大雪,京中可能将有雹灾的推断,被朝堂上一干朝臣纷纷痛斥。痛斥之人觉得此事无凭无据,各地又没有雪灾的奏报,这只能算是个人臆断,不该在朝会上当做正事上奏。

  钦天监原本并不是显要的官衙,只负责勘测天文地理,修正历法,以及卜算天气等事务。而地动、大雨、干旱这种灾情的示警,大部分都不是来自与钦天监的预判,而是由各地的钦天监外派属官观察气候和动植物的情况,若出现异象,再送入京城的钦天监,然后再行监测。

  这位钦天监的监正足不出户,只在京里夜观天象,就掐指算出北方已经在下大雪,京中要有雹灾?那还祭祀天地干嘛?先把钦天监的监正供起来拜就行了。

  但监正却继续进奏,说此预测并非他所做出,而是来自于负责观察星象天文的五官灵台郎张玄,此话一出,痛斥之人倒少了一半。

  这些朝臣中有不少人也信奉道教,对于龙虎山的道士张玄,自是并不陌生。

  张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却大有来头,他出身大族,其先祖正是东汉时的太史令,张玄家学渊源,从小学习天文和历算。后来他家的旧交,龙虎山崇道观的道首玄妙道人去他家做客,对他大为欣赏,在征得张府的同意后,将他带入龙虎山出家为道。

  张玄十岁时得受授箓,成为正一派正统,开始系统学习天文、历法、风水、阴阳之学。

  正一派在达官贵人中也很受追捧,有许多文人雅士争相入教,学习各种养生之术。

  这张玄在二十四岁时,因成功预测出一次地动而名动天下,被点召入京,进入了钦天监。他擅于风水堪舆,在京城名头甚大,有时候某个官员倒霉时,还会去钦天监请他看一看府里的风水。他每每过府指点几下,这些官员果然很快就去了霉头,更是对他信服。

  也有人想要开府立宅,请他勘测风水的,皆有收获。

  若是云梦瑶来看,也只能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神棍。

  本朝的皇帝楚睿并不关心这些神鬼玄学之说,所以对这身为五官灵台郎的张玄一无所知。后来这张玄在紫宸宫的书房里对他冒死直谏,遂让楚睿这个官员产生了兴趣,等他仔细查问过他的来历出身,才知道这人原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正因为他的上奏比李茂听闻堂侄所述更有说服力,所以楚睿在心腹大臣们商议过后,决定不再由李茂上奏,免得让世族敏感,本来能成的事情再生波折。

  张玄原本就是关心天下苍生,对派系斗争不感兴趣,皇帝叫他上奏,他就顺着皇帝的意思,和监正一起挑明了北方大雪的灾情。

  若说钦天监的奏疏只是让朝堂上某些官员将信将疑的话,那国子监太学生们后来的联名上奏,就坐实了通州、汾州两地官员瞒报灾情的罪名。

  国子监太学生联名在宫门外为民请命,这在大楚立国十余年来还是第一次。

  这群学子书生浩浩荡荡地从国子监街穿过中门大街,直至东市进入内城,再到宫门外,一路上引起无数官员和百姓的侧目,在京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这些太学生在宫门外高声请愿,要求朝廷赈济灾民,惩治瞒灾不报的恶官,倒是让许多百姓拍手称快,只是很多本该管辖这些事情的官员对此事都不甚了解,不免有些打脸。

  此事造成的影响很大,皇帝也不得不出面下谕,言明会派出御史探明灾情,就地赈灾绝不延误,这才让太学生们散去。

  皇帝接见了联名上奏的学子,并且回应了这些国子监太学生们的陈情,也让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感激涕零。

  一切都按照楚睿和李茂等人的设想在一步步的推进着,腊月里,学子与清晨联名上奏,皇帝大发雷霆,当日中午下了谕旨,立刻派遣御史带着一支禁军出京查明灾情。

  第二天上朝后,楚睿就雪灾一事进行问政,世族派和保皇派又在扯皮不已,对怎么惩治官员和如何赈灾你来我往的争论,唇枪舌剑颇有摆开拉锯战的架势。

  这一切,皆应验了李茂和楚睿的预想,好在他们留有后手。

  最后中立派的吏部尚书张宁上奏,建议让受灾当地的官员配合京中派出的御史,先在当地赈灾,若表现好,戴罪立功,若赈灾不力,两罪并罚。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让这些受灾地区的地方官不至于继续拖延。

  京中在对那些提出弹劾的官员反弹如此之大,皆因这些地方官和京中高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皇帝愿意先按下惩治罪责的事,以赈灾为优先,给了世族的高官们皇帝又一次向他们妥协的信号,加之重灾不赈确实有亏德行,便没有再阻碍此事。

  政令一旦通达,做起事来就极快。

  京中通往通州和汾州的各段驿道里,马上拨出近千人去洒土撒盐清扫积雪,让受灾的百姓可以南下避灾,又在沿路设置粥棚发放寒衣,派出兵士看管物资,防止发生哄抢。

  京中达官贵族、富商名人也都捐出钱粮,加设粥厂,协助赈灾。

  年底发生雪灾,自然是大大的触霉头,对过年也造成了影响,但也正因为是在年底,各地赋税都已经上缴国库,国库丰盈,户部尚书做起事来也有底气。

  户部尚书自然是想在这次赈灾中大大露脸,每日里宿在部中;工部要负责清理道路,架梁架桥,还要防止雹灾,负责督促京城内外加固屋顶和房屋等等;户部和工部每日忙的旰食宵衣,恨不得手脚并用才好。

  腊月二十三,正是祭灶之时,忽有汾州的密使入京,这密使没有从驿道走,一路行来颇有凶险,进京后不久就直接进入了宫中。

  有官员密报,说是当地马场里负责养马的马曹在焚烧马尸,这位派出密使的官员叫做刘鹏,乃是汾州的参议,探查情况时被牧场的牧丞以地方插手军务的罪名扣押,另一位参议带着牧场地方的乡兵与管着厩牧事宜的马曹、兵丁已经对峙了几天。

  等楚睿看到奏报,真是连吃了那些管马兵吏们的心都有。

  根据张玄的推测,北方关外各部落的牧民今年冬天应该也遭受了雪灾,而且比关内的雪下的更大。

  这些部落之人以牛羊为生,逐水草而居,若牛羊大范围冻死,在饥荒之下只能铤而走险,劫掠边关。

  他们上马是强兵,下马是牧民,而大楚的重兵大都布置在西边的边关,防御前朝胡人的反扑,北面边关大部分都是乡兵,只有少数精兵,来年还要重新部署军队。

  汾州的这些战马关系到开春后可能发生的战局,楚睿甚至已经决定让兵部里管着驾司的主管带人亲自去汾州查验战马损失的情况。

  此时传来马曹焚烧马尸的情形,让生性谨慎的楚睿不得不深思汾州的牧场已经到了何种可怕的地步。

  汾州受灾,怕也不是当地官员瞒下不报,而是根本送不出去!

  “宣李茂!”

  皇帝宣召李茂时,李茂正带着家中两个孩子在祭灶。

  因祭灶女人必须避让,所以作为家中唯一成年男丁的李茂,不得不告假回家。

  最近六部因为赈灾的事情非常繁忙,他已经好几天宿在部里,两个孩子见李茂眼睛下深深的黑圈,也不敢聒噪,乖乖地跟着李茂一起祭祀灶神。

  李茂今日告假半天,部里和皇帝都知道情况,祭灶乃是大事,这时候宫中快马来人宣李茂,住在清水坊中的几位朝臣都在纷纷猜测是出了什么事。

  李茂接到皇帝宣召的谕令,马上回自己房里换上官服,即刻入宫,都没有给正在后厅里处理年事的方氏打个招呼就离了府。

  两个孩子刚刚祭完灶神,见李茂被召走,一个奔去东园找娘亲,一个急忙赶往西园找两位先生。

  府里有事,家中除了李茂,就只有两个先生能够商量一二了。

  李茂骑着快马往宫城里赶,一路上就在想到底是通州出了事,还是汾州出了事。

  汾州要出事,必定是出在马场上,而通州要出事,一定是了不得的大事。

  政事无小事,两州都关系到无数百姓,李茂内心里希望两个州都不要出事,可是皇帝召的这么急,让他不得不做着最坏的打算。

  待他进了宫,见到了圣上,礼才行了一半,楚睿果然沉声说道:“李卿,刚刚有加盖了汾州参议之印的密折上奏,汾州的马场出事了。”

  李茂是国公爵,行礼时本可不必下跪,但楚睿这一句话让他弯腰变成下跪,双膝着地,“臣有罪。”

  李茂是兵部侍郎之一,管着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

  现任的兵部尚书乃是李硕的老部下,对李茂颇有照顾,这位尚书已经年老,实务大都是李茂和另外一位侍郎在做,想来用不了几年就要告老还乡了,到时候若无差错,李茂应该会晋升为兵部尚书。

  汾州的马场乃是兵部驾司直属,已经建立了有八年了,此前从未出过错,汾州的马车专门为军中、驿站和皇家提供良骏,各地从贸易或其他渠道得到的良种,也都会送往汾州的马场进行繁育,李茂作为兵部的执事官员,汾州马场出事,他也要为此负责。

  “现在不是说罪不罪的时候,你看这封密折。”楚睿扶起李茂,将密折递与他手。

  李茂谢过皇帝,打开密折立刻就读了起来,越读越是心惊。

  原来汾州大雪,在刚刚下起来的时候,汾州就有地方官已经上报了上司,要求派出使者,汾州布政使同意了左右参政的上书,派出使者从驿站出发,进京上奏。

  而后汾州大雪越下越大,京中却没有来人,作为主官的布政使也不着急,左参议刘鹏不免心中生疑,就暗地里派人去查看,后发现那使者滞留在某个驿站中,并没有上京。

  理由是驿站马匹冻伤,无马可用,他自己的乘马马蹄冻坏,自己也得了风寒,病在驿站中,只是不知为何那驿站里竟无人回报也无人照顾,导致那使者差点因为风寒而病死驿站中。

  汾州产马,汾州驿道的每个驿站中都有至少五匹马负责换乘,即使是冻伤,也不可以一匹马都没有,这位叫刘鹏的参议老成持重,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继续慢慢调查。

  而后大雪,马场又有人来报,兵部在汾州直辖的马场里因为天寒突发了疫病,骏马纷纷病倒,为了防止健康的马也受到传染,牧丞要求焚烧马尸,就地掩埋。

  汾州军政是分开的,这马场之事并不归布政使司管辖,上报此事,也只是做个报备。

  可是联系到驿站里也无马可用,刘鹏心中实在忐忑不安,连夜动身,将骡子和驴子的脚上裹着稻草,冒着大雪赶往汾州北面牧场所在的灵原县。


  (https://www.23hh.com/book/79/79886/433241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