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灵魂道警 > 第二百八十一章 焚书坑儒

第二百八十一章 焚书坑儒


  “徐福这家伙如果不是做贼心虚,绝对不会劫了秦皇派给他的三千童男童女,跑到东瀛装神弄鬼去做当地的土皇帝,还自封神武天皇。

  好好的故国不待,跑到蛮夷之地,恐怕也非他所愿,典型的惊弓之鸟。

  而之所以让他有这种表现,恐怕便是鬼谷子暗中的棋子起了作用,对此我很怀疑一个人?”

  穆赢继续抽丝拨茧。

  “那么你怀疑的是谁?”

  郑夫人现在对穆赢的头脑简直心服口服,他们身在局中的人都没有发现,整整被蒙蔽了上千年,结果在穆赢的分析下一切水到渠成,水落石出。

  “我记得在你们的叙述中,有个人名出现了两次,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个人叫皇甫石。”

  郑夫人仔细回想了一下,还真是。

  第一次是在徐福东渡扶桑避祸,有名出逃的士兵举报了他,那名出逃的士兵名字就叫皇甫石。

  另外一次他出现的时间,好像是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招揽的门客。

  或许二者只是同名同姓,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不要用那种怪异的眼神看着我,他们二者绝对是一个人。

  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们,吕不韦也是鬼谷子的门徒,虽然不成器,但是,他是鬼谷子重要的棋子,不可或缺。

  别忘了,就是吕不韦慧眼识珠,结识了当时派去赵国作为质子的异人,并认为奇货可居,不惜散尽家财,助他争夺秦王之位。

  甚至还将自己最宠爱的妻妾赵姬进奉给异人,而赵姬则是秦皇的生母。

  我话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看出一些猫腻,试想,他只是一个商贾之徒,凭什么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异人身上,要知道异人可是当时秦昭王庶出的孙子,而他的父亲安国君可是有二十多名儿子,论资历,论才能,王位都不可能落在一名在赵国作为质子的人身上。

  别给我说吕不韦有这样的眼光,商人都是逐利,无利不起早,他们的眼光本来就短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吕不韦如果没有他人的指点,很难有那么大的魄力破釜沉舟。

  而且他本人也不像有这种魄力的人,从他成为秦国丞相后,做出来的一系列举动就能看出,成为秦皇的假父后还同他的生母赵姬不清不楚,甚至还走出一步昏招将嫪毐进奉给赵姬,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位有远见人做出的事。

  从以上种种可以分析出,他之所以倾尽家财也要辅助异人,肯定是得到了指点,而且指点他的那个人,让他心悦诚服,这个人非鬼谷子莫属。

  而鬼谷子根本不想把吕不韦当成自己的弟子,所以他也极力隐瞒这些信息,所谓者有两点,其一吕不韦不堪造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子,有点委屈自己的名声。

  其二如果公布吕不韦是自己的门徒,那么有心人肯定会怀疑秦皇嬴政与自己的关系,从而搅乱在秦国的布局,甚至让后面统一六国的局势趋缓。”

  “按照你的逻辑,那么,我的夫君秦皇,也同鬼谷子保持着联系?

  可这说不通啊!似乎他没有拜鬼谷子为师的记载,只是重用他的几个门徒而已,你这样解释是不是牵强。”

  郑夫人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挑战,听到不对的地方,赶紧跳出来反对,否则她怀疑自己是不是退步到婴幼儿,智力完全被碾压。

  “那么我请问秦皇少儿时期生长在赵国,而且还是以质子儿子的身份,而赵国同秦国交恶,肯定不会花费心思在当时唤作赵政后来更名为嬴政的小孩身上,那么赵政幼儿启蒙又是谁进行?

  又是谁能够教出这么出色的学生,以至于能够结束战国分立的局面,建立统一的皇朝大秦。

  结果,不言而喻,只有鬼谷子和鬼谷子的门徒才能成为始皇帝的恩师,传授帝皇之学。

  据仅有的史料记载赵政的授业恩师叫姬昊,而他的记载并不多,就像凭空出现的一个人,而且他的行为很怪异,使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只带赵政一个学生,并且在赵政前往秦国的时候,神秘消失不知所踪,种种的行为都指明这个老人很有可能便是鬼谷子本人,也只有他有经天纬地之能,教出这么一个出色的学生。

  如果你试图推翻我的话,那么就想想如果赵政没有受过极其高深的教育,怎么能够在秦王朝中脱颖而出,要知道赢姓可是铁血种族,没有过人的才识,国君也会当得岌岌可危。

  而嬴政呢?他可是13岁时即王位,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便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他很难成就这一切,最重要鬼谷子后期好像开了外挂,不遗余力的支持秦国,先后有著名门徒张仪、韩非子、李斯还有徐福,或明辅或暗佐确保秦皇能按照鬼谷子的意识行事,不要走出既定的轨道。

  甚至秦皇痴迷海外仙山,寻找长生不死药,很又可能就是名义上的老师姬昊灌输的

  而且很奇怪秦皇始终坚信不疑蓬莱,方丈,瀛洲的存在,不惜多次派人出海寻找。

  当时有名的方士也不少,如徐福、侯生、卢生等人,但他始终最相信的只有徐福,甚至因为过多恩宠徐福,惹得侯生、卢生大为不满,大肆宣扬秦皇的坏话说他迷恋长生不老,置人民于水火之中,是个无道昏君。

  在李斯的授意下,这些坏话传进了秦皇的耳朵,惹得他大为震怒,当场下令捉捕侯生、卢生,可是他们早已经逃跑。

  自认为被揭了伤疤的秦皇,在李斯的刻意推动下,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并同时逮捕了同侯生、卢生有关的共计四百六十名儒生,并把他们活埋于咸阳。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秦朝,史称“焚书坑儒”。

  (本章完)

  :。:


  (https://www.23hh.com/book/80/80694/450498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