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灵魂道警 > 第四百三十九章 诅咒的和氏璧

第四百三十九章 诅咒的和氏璧


  不怪小婵吃惊,青丘国三生洞里也有三生石,虽然体积比较大,但是完全没有这块纯净,可以说是相差甚远,里面蕴含的杂质比较多,而三生石的品质取决于它的纯净度,越是纯净的三生石起的作用越大。

  仅仅青丘国这块三生石,就让九尾狐苏妲己产生了蜕变,更别提这块纯净的三生石。

  “知道我为什么称之为大玉,我的妹妹称之为小玉吗?那是因为我们出生的时候,恰好有人进献了一块千年美玉,这块美玉近乎通灵,能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演化出人的前世今生,不过需要最纯净的灵魂献祭才可以。

  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曾因为这块美玉死去了不少人,甚至爆了一场疯狂的杀戮,直到我的父亲下令将这块美玉封存入库,并将进献这块玉的人杀死,才阻止了恶劣的影响,不过这块美玉也赢得了鬼玉的恶名,我父亲甚至厌恶这块玉石。

  而我们的出生,恰好是因为这块美玉被敬奉的时候,而渴望男孩子继承王位的父亲,感到大失所望,并对我们姐妹产生的厌恶的心情,认为我们同鬼玉一样,也是不祥的存在。

  所以当周穆王率领大军,来到我国的时候,双方产生了一场不友好的对抗,当时周穆王兵强马壮,我方人员死伤惨重,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父亲想到了美人计,就将我们姐妹进贡给周穆王,当时他已年过六旬,但是因为酷爱黄老之术,养气功夫高深,看起来只有四十少许,而且仪表堂堂,容貌不俗。

  而我们姐妹在徐国也享有盛誉,被誉为行走的雪莲花,周穆王对我们也是一见倾心,所以没有对我们国家赶尽杀绝,直到临别的时候,我父亲敬献给周穆王一块千年美玉。

  当时我们姐妹两个人看到这块玉石时,脸色变得惨白,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就被反复叮嘱,千万不要接触这块玉石,虽然外表精美,但是接触过这块玉石的人全部不得善终,所以被称之为鬼玉。

  我妹妹小玉曾经给我传输过一段资讯,似乎同样的美玉在华夏也曾出现过,并被制作成为传国玉玺,叫做和氏璧。

  我就真正不明白,这种被诅咒的玉石,你们竟然把它作为国之社稷传承下去,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穆赢听后一脸不解,和氏璧可是千古传承美玉,似乎没有说的这么不堪吧?

  他仔细想了想,脸色也是一变在变,因为他想起了和氏璧的来历,据说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

  他先将这块璞玉敬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查看,被误认为普通石头,厉王恼怒他的欺君之罪,下令斩断了他的左脚。

  然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

  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终于见到了这块绝世美玉。

  如果是成语故事那么到此终结,始终没有交代倒霉蛋卞和最后是什么样的下场,但是穆赢曾经在一本孤本里翻到一则记事。

  上面记载楚文王虽然得到了和氏璧,但是为了掩盖这块玉石的价值,也为了掩盖父辈们的失误,当天在宴请卞和的时候,赐给了他一杯毒酒。

  可怜的卞和,以悲剧结尾,起因便是一块美玉和氏璧,而随后得到和氏璧的,不论是国家或个人,似乎都不得善终,甚至还涉及到了后来的秦国宰相张仪。

  当时楚相国昭阳打败了魏国,楚威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将和氏璧赏赐给昭阳。

  一日,昭阳率百余宾客游览赤山,席中应众人之请,出璧传视。

  其时山下深潭有丈许长大鱼及无数小鱼跃出水面,众人争睹奇迹,及至散席,现和氏璧不翼而飞。

  当时未迹的张仪,正在昭阳门下,众人怀疑“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在昭阳的严刑逼供下,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

  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张仪回到家,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哭着告诉他:“还在”。张仪安心地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就结束了,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后来秦王用张仪为相,当时楚威王已薨,子熊槐立,是为怀王。

  张仪乃遣人致书怀王,迎其妻子,且言昔日盗璧之冤。

  楚怀王面责昭阳曰“张仪贤士,子何不进于先君,而迫之使为秦用也?”

  昭阳嘿然甚愧,归家病死了,也算是郁郁而终。

  而其后张仪同秦国太子不睦,所以在他即位时出逃秦国,最终第二年死在了魏国。

  而和氏璧自此不知所终,一直到赵国太监缪贤偶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将璧占为己有。

  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而当年蔺相如为了保证和氏璧不失,不惜怒冲冠,才保得和氏璧不失,这就是完璧归赵的由来。

  蔺相如如此睿智的头脑,在和氏璧的事情上还是栽了跟头,当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便拿太子去做秦国的人质,不料太子在秦国得病而死,蔺相如因此获罪被处刑。

  这仅仅是和氏璧早期流传的情景,就已经间接的害死了不少战国的名臣武将,由此可见一斑。

  更别提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秦王本来想把它作传国玉玺代代相传,幻想着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

  可没想到在他死后没过几年,他那不孝子胡亥就将偌大的基业败坏的差不多,由此可见和氏璧没准真是一块遭受诅咒的玉石。

  :。:


  (https://www.23hh.com/book/80/80694/4675035.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