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大般若 > 第262章 殿试结束

第262章 殿试结束


  听到李渺赶陈东升走,翰林院的主考官魏福急忙跑到李渺身边,轻声道:“皇,皇上……”

  “你不要说了……”李渺知道他要说什么,不就是想提醒这是陈可喜的儿子么,他在唐青抄写的账本里,见到过魏福的名字,知道魏福和陈可喜可是同党。

  见陈东升还愣在原地,李渺大喝一声:“来人!把他带出去!”

  “是!”进来两名侍卫将他带了出去。

  熬过了一天,终于考完了。

  令李渺欣慰的是,这次竟然有好几个让他满意的人才。他决定这次要破例录取,所以最后他宣布,这届科考,两名状元,两名榜眼,两名探花。

  唐青回到督察院。招了几名督察院的捕头。站成了两排,恭敬地聆听唐青训话。

  “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今天跟我去抄家,如果我发现,有谁节外生枝,或者私自拿一些宝物,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听明白了没有?”唐青喝道。

  “听到了。”捕头齐声应道。唐青的大名,他们谁不知道?秦征也是也少不了提唐青,他们只听说过唐青带兵打仗的事,但是没听过唐青破案的事,所以秦征添油加醋的把唐青在尧州居尧山破案的经过,讲了一遍,让这些捕头们对唐青都充满了仰慕之意。

  这次唐青成了他们的上司,又要带着他们去抄家,他们都高兴的很。就算是被唐青训斥几句,他们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大周国的臣民,都是崇拜英雄的,先皇仁慈,施行仁政,多年来朝廷也没打过仗,可是太平盛世的假相下,隐藏着国库空虚,皇族内斗的一面。

  “那就准备出……”

  “唐青!”段小卿远远地喊道。

  众人都回过头来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孩朝唐青本来,一下子扑倒了他的怀里。众人都愕然了。这女孩子怎么这么开朗,没有唐青的命令,他们也不敢离开啊,只能一边瞅着他们恩爱,一边低着头的瞧自己脚尖。

  “唉!注意形象,注意形象。”唐青有些尴尬。

  “我不管,我不管,你把我让到皇宫里,也不管我了,要不是我知道你在督察院,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找你了。”段小卿开始撒娇。

  唐青知道自己一时半会走不了了,先把段小卿给推到一边,然后问道:“秦征受伤了,你们谁是副统领?”

  “回大人的话,小的刘焕是副统领。”刘焕站了出来。

  唐青对那刘焕吩咐道:“你们先去吧!先把陈可喜的家眷们赶到一个院子里,不准他们出入陈府,然后你亲自监督他们抄家,另外你拿着督察院的封条把陈家祠堂给封了。没有我的命令,不要放走任何陈府的人。”

  “大人,如果陈大人回府怎么办?”刘焕问道。

  “只准进,不准出。”

  “如果他不配合,或者叫人怎么办?”

  “不配合的捆起来,他出不去,怎么叫人?天塌下来我给你们顶着,放手去干吧!”唐青挥了挥手,那些捕头们都气势浩荡的出发了。

  “好了好了!你找我什么事?”唐青问道。

  “没什么事,我就是想跟着你啊?”段小卿眨了眨眼睛。

  “……”唐青有些无语。

  “好好好,有事,你听说了么?这次考中的人有六人?”段小卿说道。

  “状元、榜眼、探花,一共三个,怎么会是六人?”唐青有些不解。

  “对呀,可是如果双倍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怎么这么邪性。“走跟我去皇宫。”

  “人家刚从里面出来,又要回去啊!”段小卿在皇宫里只待了一年就腻了。

  “你不是说要跟着我吗?”

  皇宫。

  “唐大人,皇上就在里面。”一名太监示意唐青进去。

  唐青一看匾额“御书房”,他心里道:“这个世界的大周国和前世不太一样,有些东西是一样的,有些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个世界更像是前世的唐朝,当然也有一些其他朝代里有的东西,真是有意思。”

  “你不能进去,在外边等我。”唐青对着段小卿说道。

  她撅起了嘴。

  “让她也进来吧!没事!”李渺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唐青和段小卿进去后,给他施了礼。

  “以后没人的时候,就免了那些礼吧!我也不对你自称朕,这样咱们就更亲近了。”李渺说完后,然后拿着一张纸对着唐青,兴奋地说:“看看,你推荐的王生果然厉害,他答的最好,甚得我意!我也没辜负你的推荐,给了他点名为状元及第了。”

  “那是托皇上的宏福……”

  “诶!你就不要跟朕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了。哦对了,你那边查的怎么样了?”李渺问道。

  “我已经派人去抄陈可喜的家了。”唐青答道。

  “他私藏金丝楠木是死罪,我不株连九族就算便宜他了。来人啊!”李渺对着外边喊道。

  “支吖”门开了,走进来一名侍卫统领。

  李渺拿着已经写好的手谕,道:“你带上人去把陈可喜送到刑部大牢。回头朕在慢慢审他,哦对了,不准任何人探视。”

  “卑职遵命!”侍卫统领双手捧着手谕离开了。

  “你看看他答的考题。”李渺递给了唐青。

  唐青接过来看了看,第一道题是论经学,王生把经学做了细致的阐述后,又和理学做了细致的比较。第二道题是:论格物致知,他写的是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通过穷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这种观点倒是像前世朱熹的观点,不过后边的内容让唐青特别赞赏,他认为,格物致知,就要达到良知、找到良知、合乎良知。而且还认为光懂那些道理还不够,还要知行合一。将知与行合作一处,就是要使良知时刻关照着人的行为和心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人不会失其本心,不会让意志为外物所动摇,沦为外物的奴隶。

  不过唐青觉得,这些观点倒是像前世王阳明的观点。

  “他前面答的都很好,不过,他后边答的‘兴邦应当实行什么新政’最让我满意,你觉得怎么样?”李渺问道。

  唐青看了看,王生在里面指出了朝廷的几个弊端,也出了几条新政。第一个就和他坐牢的经历有关,也就是和孟小云家被圈地有关。

  第一个弊端就是大周国先皇的仁政,先皇免了田税,导致这些士绅兼肆无忌惮地买地,那些穷人们,人多地少,交不起丁赋,只好贱价把地卖给士绅,甘愿做他们的佃户。导致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那么,针对这个弊端,王生的解决办法就是免丁入地,说通俗有点,免去了人头税,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结束了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现象。

  “免丁入地?”唐青喃喃道。

  “对!你觉得怎么样?”李渺的目光充满了期待。

  “很好!这条政策,对老百姓是大大的有好处啊!”唐青说道。

  “你说说看!为什么对老百姓好?”

  “比如说,人头税是四文钱,免了后,在田赋中加上两文钱的税。一起上交给朝廷。那么谁田地多,谁就多拿钱,谁的田地少,谁就少拿钱。这样老百姓的日子就轻松多了。不过这样一来,地主们,士绅们肯定不高兴了。”唐青说道。

  “只要是为老百姓好,就是再难,我也要做!你继续往后看。”李渺说道。

  王生指出来的第二条朝廷的弊端是,那些少数民族采取的是土司管理制度,以前呢,都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他们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有些土官以世袭故,恣肆虐杀百姓,为患边境。

  那么解决的办法是,改土归流,不再让他们世袭了,改成朝廷委派官员管制,而且是流官,干上几年就换人。而且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

  第三个朝廷的弊端是,读书人和官员一样不纳税、不当差的制度。凡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哪怕只是个秀才,都可以不纳粮,不当差。老百姓除了交钱粮纳税,还要当差,参加官府组织的筑堤、治河、修路、运输等“义务劳动”,即所谓“徭役”。

  那么解决的办法呢,就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唐青挠了挠头,道:“这个办法很好,老百姓就不用那么苦了。可是这样的话,就得罪了那些读书人了,他们肯定不高兴了。”

  “是啊!可是这样对老百姓很好啊!只要为了朝廷,为了百姓,就算我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又怎么样呢!”李渺说到了这里,接着有叹了口气,道:“只是,推行新政的关键所在,还是人,我需要有人帮我,这次科举殿试,我才破格多录取几人,所以亲自点了两名状元,两名榜眼,和两名探花。”

  唐青心中一凛,道:“他们的考题也都答的很好吗?”


  (https://www.23hh.com/book/92/92460/482294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