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三国之兵锋 > 第一百节 献汉中杨松背主

第一百节 献汉中杨松背主


  却说吴兵大胜,蒋钦、周泰请令追击,吕蒙止之道:“临行都督有言,略胜数场,进逼南郑即可。”言毕,下令尽收降卒衣甲兵械,然后放归。

  周泰不解道:“既然都督有令,不予追击便是,为何放归降卒?”

  吕蒙道:“若汉中军兵力大损,岂非便宜马孟起?”

  周泰闻言,一头雾水,蒋钦见说,亦出言问询。

  吕蒙道:“汉中比邻陇西,马超迟早必取之,若我军大破张鲁,尽掳降卒,异日唐军出散关,岂非唾手便得汉中?”

  蒋钦疑惑道:“既如此,我军何不攻占汉中?”

  吕蒙长叹一声道:“汉中取之不难,但马超岂能坐视?若闻讯,必尽起大军,出武都、散关、斜谷,三路齐攻,我军急切之下,定为所败!是故,都督方定此计,令我等威逼张鲁,其必遣使入长安求救,马超垂涎汉中日久,闻报岂能错失良机?定起意图之!届时,我等即刻退兵,令其等相并。雍州军固然精锐,然汉川险阻,加之张鲁倾力相敌,马超必然急切难胜。此时若再闻都督亲领大军,攻打长安,其必调大军回援,待其兵至,都督已攻破青泥隘矣!”

  蒋钦又问道:“即便都督攻破青泥隘,亦难久守,如此于我军何益?”

  吕蒙道:“都督此举意在威慑天下也!昔日曹操亲统十余万大军,猛攻青泥隘数日不下,如今都督仅万余兵马,便轻易破之。如此一来,我军威名大震,使曹操不敢轻易进犯江东!马超则裹足关中,亦不敢稍动!”

  二将闻说,叹服不已。

  南郑,张鲁闻知己军大败,杨柏战死,眼下吕蒙已兵围城固,不由大惊!急聚众商议道:“城固虽险,但已是孤城,如今吕蒙围城甚急,诸位可有良策?”

  杨松应声出列道:“师君勿忧,我军与唐军素来交好,现下散关便有数万精锐,何不遣人往长安求援?若得唐公相助,破吕蒙易如反掌!”

  张鲁闻言意动,便欲遣杨松为使,令其急赴长安。

  阎圃急止之,进言道:“吕蒙不过三万兵力,实不足为惧。师君再遣数万兵往救城固便是,若求援长安,无异于引虎自卫!望师君三思!”

  张鲁闻之,复又踌躇,沉吟不语。

  杨松大怒!喝阎圃道:“吕蒙采用围三阙一之计,猛攻城固,城内大军兵无战心,多有弃城而逃者,杨任再三发书告急!若依你之计,不待救兵赶至,城已破矣!届时南郑被围,如之奈何?!”

  阎圃道:“此无稽之谈也!杨任尚有万余大军,拒城坚守足矣!只需遣大军往救之,并运送粮草即可!何须求援长安?!再者,即便城固失守,吕蒙兵少,如何围困南郑?”

  杨松语塞,强自争辩道:“若吕蒙接连剑阁张任,则汉川危矣!”

  阎圃闻言,怒极反笑,抗声道:“孙策曾进犯永安,早已结怨刘璋,兼且吕蒙仅区区一将耳,张任岂能任其摆布?!”

  杨松心下大恨,正欲再度出言,但见张鲁起身道:“我意已决,二公无需相争!”言毕,令其弟张卫领兵两万往救城固,同时遣杨松为使,入长安求援。

  阎圃苦谏不从!

  建安十七年春,长安城,唐公府,李敢正拱手请令,欲往渔阳统兵攻伐。

  马超不允,言道:“孤前时有言,无子嗣者不得出征!再者大鲜卑山乃苦寒之地,眼下冰雪未融,如何进兵?”

  李敢见说,转身出门,扯一人入内,手指其人言道:“此人乃医士也,昨日拙荆略感不适,便请此人把脉,其已断定拙荆有孕!主公若不信,问之可矣!至于塞北苦寒实不足为虑,此次出征之大军,驻守幽州日久,料无大碍!”

  马超闻言愕然,问医士道:“李敢所言当真?”

  那医士并不惊怕,从容下拜道:“禀唐公,李夫人已有两月身孕,在下敢以性命担保!”

  马超点头,令其退下,谓李敢道:“既如此,存孝进兵便是。但须谨记,除非不战而降,否则尽斩之!若遇举族来投者,皆须入幽州,分散于各郡,划地居住,并从事农耕,易汉服习汉字,不从者,斩!”

  李敢奋然接令,回府略加安顿后,便直奔兵部,执马超手令,索要行文。

  王达接令看毕,拱手道:“预祝将军旗开得胜!”

  李敢大笑道:“托伯至吉言!”言毕,转身欲出。

  王达唤住,言道:“将军稍待,此行文尚需孝直公、杨奇将军签署,然后再转呈唐公用印方可。”

  李敢见说,点头辞出,心下却嘀咕道:“何须如此费事?主公自行发令岂不更好?”

  待李敢再往求见马超时,李迪、张既、姜叙等亦至,进言劝说马超切不可杀戮太过,以免有伤天和。

  马超闻言暗怒,忖道:“当年汉武帝封狼居胥后,将归降的匈奴和其他附庸民族安置在陕甘地区,但不易风俗,为后世五胡乱华埋下伏笔!唐太宗也是因为纵容高丽人居住在燕地,允许昭武九姓自治,然后发生了安史之乱,最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大乱局!作为后来人,我怎么可能再让中华民族重蹈覆辙?”思及此,出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昔日姜仲奕因对异族心怀善念,便遇刺身死!若依诸公之论,辽东何日得安?”

  张既道:“唐公之言是矣!我等但有一事不明,蛮夷若战败归降,唐公为何杀却?”

  马超淡然道:“蛮夷久居苦寒贫瘠之地,民多疾苦,孤剑指塞北、三韩等地,意在使蛮夷百姓再无饥馑之忧,战乱之虞。其等若举兵顽抗,乃逆天行事耳,斩之何碍?若无抵抗之心,又怎会战败?德容试想,其等因败而降,必然心生怨怼,久之必为患!届时若起兵叛乱,孤岂能听之任之?遣大军征剿当为必然之事!既如此,何不一战而定?因此,孤行杀戮之举,看似无情,实则乃长治久安之策也!德容以为如何?”

  张既见说,默然不语。

  姜叙出列,言道:“敢问唐公,我军占据此等不毛之地,又有何益?”

  马超道:“向日叔明曾有言,孤治下已有民三百余万,若无战乱,不出三十年,便是三千万、三万万,届时居于何地?”

  张既等闻言愕然,相顾无语。

  忽李敢出言道:“诸公未经战阵,安知蛮夷凶残?!日后寻征西杨将军一问便知!”言毕,转身呈上行文,下拜道:“末将请令出征!”

  马超郑重接过,用印后,嘱咐道:“存孝此去须谨慎行事,凡事与郝昭计议而行,不可贪功冒进,不可滥杀无辜,不可**掳掠!”

  李敢叩首领命!正欲辞出,人报李开求见。马超令入见。

  少顷,李开入见,下拜道:“禀主公,周瑜领军三万,攻打汉中,现已兵围城固。张鲁遣杨松为使,请主公发兵救援,其人现于府外相候。”

  马超闻报,不由一怔,讶然问道:“诸公有何见解?”

  李敢闻之,忙下拜道:“此乃天赐良机也!末将请令前往,待收取汉中诸地后,再赴渔阳不迟!”

  马超闻言,斥退李敢,令其自去渔阳,然后顾谓李开道:“周瑜并非无谋之人,为何行此下策?”

  李开沉吟道:“细作报说,孙策已至武关,莫非周瑜假意攻打汉中,待我大军往援之时,趁机偷袭青泥隘?”

  诸葛亮摇头道:“青泥隘地势险峻,城高墙厚,且守军近万,急切不可下,更兼长安救兵旬日便至,孙策岂不知焉?以亮度之,周瑜定有别谋!”

  李开闻言,沉思不语,半晌后,出言道:“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孙策进驻武关,实为疑兵之计,使我军不敢大举进兵汉中,却遣周瑜往攻之!诸公以为然否?”

  诸葛亮沉声道:“然则周瑜只有三万人马,城固且未定可破之,遑论南郑?”言及此,忽惊声道:“莫非周瑜欲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

  李开沉吟道:“子午谷一线已有丁禄领五千精锐驻守,若周瑜探知,安敢进兵?”

  众人见此,皆低头沉思不语。

  马超暗忖道:“周瑜到底想干什么?打张鲁吧,兵力不够,攻青泥吧,不可能,出子午谷吧,又有丁禄拒守,对我完全没有威胁啊!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毫无意义嘛!算了,还是先见见杨松再说。”念及此,遂令亲军通传。

  少时,杨松入见,下拜道:“杨松见过唐公!”言毕,叩首三次,崩崩有声。

  马超令其免礼,问道:“先生所来何为?”

  杨松方才起身,见问,忙又下拜,谀笑道:“特为唐公献上取汉中之计。”

  马超闻言,不由愕然道:“先生此言何意?”心下却道:“杨松也太那啥了,这么轻易就背主求荣了,张鲁也是遇人不淑啊!”

  杨松再次叩首道:“唐公雄才伟略,世所罕及!异日定囊括四海,平定九州!松虽不才,但亦明大势,故愿为唐公尽绵薄之力,恳乞唐公收录!”

  众人闻说,皆面露鄙夷之色。

  马超正欲出言,李开已缓步上前,扶起杨松,拱手道:“汉中险阻,阳平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且南郑亦有大军驻守。未知先生以何策取之,愿请赐教。”

  杨松见问,得意道:“诸位有所不知,眼下张鲁已遣其弟领兵往救城固,南郑守军不足两万,且阳平关守将乃松之内侄也,只需书信一封即可。”

  马超闻说,略作思忖,言道:“先生远道而来,先请歇息片刻,晚间孤再行设宴想请。”

  杨松闻言,忙又下拜叩谢道:“多谢唐公厚意!此时进兵汉中乃天赐其便,望唐公熟思之!”言毕,躬身辞出。

  马超环视众人一眼,言道:“诸公以为杨松之论如何?”

  诸葛亮道:“此议虽妙,奈何时机未至。若我军此时攻取汉中,需同时防御刘璋、孙策,未免徒耗兵力,不如作壁上观。量周瑜区区数万兵力,能奈张鲁何?我军只需谨守子午谷即可。”

  马超然之,遣人传令丁禄,严加提防!

  却说周瑜领军逶迤前行,行军月余后,探马来报,言称前方百里便是子午谷口,已有唐军驻守,观其营寨,约有五千骑兵。

  周瑜闻报,暗忖道:“马超果非等闲,竟早已提备,若非有五千丹阳精兵在手,此次必然无功而返!”思及此,遂令甘宁引三千丹阳兵,饶过正面,潜行至敌寨侧后,夜则放火,昼则燃烟,夹攻敌军,勿使一人走脱!

  甘宁奋然领命,引军去讫。

  子午谷口,唐军大营,丁禄及众曲长坐卧帐外,百无聊奈。

  一曲长嘀咕道:“我等苦候二十余日,并未见敌踪,似此如何建功?依某之见,不如沿子午谷进军,杀奔上庸!”

  丁禄闻言,视其人,乃曲长韩德也,遂斥道:“休得胡言!须知军令如山!”

  韩德翻身爬起,闷声道:“末将知罪!”言毕,目视丁禄战袍锁扣,眼含艳羡之色。

  原来,马超自改军衔制,便令巧匠打制徽章,做成战袍锁扣式样,将官为金质,校官为银质,尉官为铁质,上镶金珠,以区分等级。

  忽一曲长问道:“末将曾闻将军于唐公当面,力败李敢将军,果有此事乎?”

  丁禄见问,面露得色,笑道:“存孝将军勇猛无敌,本将非其对手,但以智胜耳!”言毕,遂将此事详细叙说一遍。

  众将闻之,无不赞叹,正议论间,亲军来报,言称唐公遣使传令,来人已近辕门。

  丁禄大喜!以为必有战事,遂引众将齐出迎接,比及来人入帐宣读令谕后,顿觉抑怏不已,谓来人道:“末将探马放出百余里,并无所得,请唐公宽心!”

  来人领了言语,转身辞出,打马而去。

  韩德道:“唐公恁得谨慎,末将曾亲出哨探,但凡大路小道,山口野径,皆有暗哨驻守,其余之地尽乃崇山峻岭,飞鸟难度,有何可虑?”

  丁禄情知事实如此,但依然肃容道:“传令各处,严加探查,懈怠者,斩!”

  众将闻令,鱼贯辞出,遣人四处传令不提。

  (本章完)


  (https://www.23hh.com/book/93/93142/505128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