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二十五章 耳朵这回清静了

第二十五章 耳朵这回清静了


  由于汉阳造射程有限,所以龙海制作了一支三八式步枪的重枪管,这是专门为刘乐宝设计的,可以让他的步枪在加装瞄准镜的情况下,有效射程也相应提高到可怕的近一千米。


  柴云升的将军服在一片蓝军装中格外醒目,刘乐宝瞄了瞄,心中默算着风向、风速。“砰”的一声,枪响人倒,柴云升肩头中弹,顿时血流了一身。卫队一阵大乱,偏偏这个场景让很多部下都看见了,远远的很多人以为柴云升已死,军队群龙无首,大乱立刻变成了溃败,四下里此起颇伏的爆炸声,火海里伤兵的惨嚎声,战马惊叫声,机枪射击声,手榴弹炸响声,陕军士兵的喊杀声,乱成一片,此时的镇嵩军,就是上帝来了,也回天乏术。


  在空军(不对,应当是陕西民航)和陆军的联合打击下,镇嵩军的铁桶阵,彻底瓦解了。


  就在华山脚下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渭南从南张村到西张村的防线上,十二门100口径重炮齐声怒吼,其它四十五门七五口径山炮、野炮跟着怒吼起来,前所未有的密集炮火,将镇嵩军的阵地打成一片火海,镇嵩军没想到李想敢以绝对劣势兵力发动攻击,阵地并没有特意加固,简陋的战壕根本无法防御陕军强大的炮火。镇嵩军一线部队在毫无防备之下,被陕军炮火杀伤的超过60%,一个小时的炮火,陕军就向对方阵地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让镇嵩军明白了什么是战争之神,这决不同于他们所熟知的一二十分钟,几百发的炮击场面,镇嵩军几乎被打光了士气,就在镇嵩军全线动摇时,一阵沉闷的连绵之声从地平线上压过来,声音越来越近,渐渐的,地平线上现出一片闪亮的刀光,如雪一般遮住大地,李想的骑兵出动了,足足三个团,近两千骑兵,如黑云般压向镇嵩军阵地,刀光映日,杀声振天,战马纵横,气吞山河,铁蹄只短短的几分钟就踏上镇嵩军的阵地,马刀挥舞,开始毫不留情的收割着镇嵩军将士的性命,由于重机枪阵地在炮击中大部被毁,轻机枪还远远没有普及到中国军阀部队中,拿着单发步枪的步兵,面对几千骑兵,结果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镇嵩军并不明白大纵深弹性防御的要领,来自后世的李想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教给对手的。镇嵩军几道浅浅的防线被贯穿后,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被分割屠杀了。骑兵的马蹄刮风一样的冲过去,就算有心抓俘虏,后面跟进的战友也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只好催马从前面人群中趟过去。等后面于水兴带着军官教导团冲上来,等待他们的就只剩一个屠杀后的残破战场了。让一群端着冲锋枪、半自动步枪憋着一口气,准备大开杀戒的军官团学员几乎一枪未放,搞得大家纷纷后悔怎么自己没报名学骑兵呢。


  一个炮兵团,三个骑兵团,让对面的一万多镇嵩军明白了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部队面前,人数只是无用的堆头。


  李想的两面夹击,空地一体,远远不是这个时代的军阀能想象的,当然,他也作了弊,把装备有单兵电台的特种部队空投到敌人后方,使他能对敌我双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实现了两线同时作战,将敌人分割于两线,互不能支援,让他各个击破,更重要的,他集中的是优势火力,攻其一点,一点即破,全盘皆动。镇嵩军在绝对优势下,输得稀里糊涂,两战损失的人马就超过了李想投入战场的部队全部,尤其是装备辎重损失惨重。


  当蒋世杰占领柴云升所部阵地,修建空投补给场,收到第一批3吨弹药辎重补给后,镇嵩军就知趣的选择了后退,已方虽有兵力优势,在失去弹药补给的情况下,是啃不动有地利之势、装备精良的蒋世杰的,一旦被他拖住,等李想炮兵、骑兵赶来,自己的家底就要拼光了,镇嵩军一直不明白,李想为什么可以让100口径的重炮伴随骑兵行动,往往自己快速后退,建起机枪阵地阻挡李想骑兵时,不过几十分钟,大口径炮弹就让自己的努力化为泡影。让李想哭笑不得的是,战斗结束后,炮兵团竟然扣押了这批农具——大马力拖拉机,硬说实业厅农事试验场是假传命令,这明明是炮车,是军备,怎么变成农具了。最后还是于水兴亲自出面,向官兵们解释说这的确是自己从修造厂农机分部借的,还是龙厂长特批的,要求用后归还,就这样,拖拉机来到中国,第一次发光发热不是农耕,而是战场。


  夺占渭南之后,李想部马不停蹄,继续向华县、华阴推进,就在全国还在声招镇嵩军无端开战时,于水兴已经和蒋世杰兵合一处,占领了华阴,将镇嵩军赶到了潼关附近。刘镇华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失了一万多人枪,还丢掉了陕西仅有的几县。


  李想部强大的战斗力和李想优异的政治才能,让吴佩孚很欣赏,在冯玉祥的一力推荐下,就任河南督军的冯玉祥,将陕西督军的位子,正式让给了李想,得到北洋政府的任命后,李想成了陕西真正的军政一把手。刘镇华失地又失人,吴、冯都对他失望已极,五年的苦心经营后,刘镇华还是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失败: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起家地——豫西。所幸加上憨玉昆驻守河南的部队,自己还有三万人枪,但声势已大不如前了。


  解决了心头大患,加之宝鸡孙连仲部受冯玉祥调令开拔,整个陕西,地方军阀就只剩榆林的井岳秀了。


  井岳秀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同盟会成员井勿幕的兄长,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一生有功有过,历史上,年,井岳秀以陕北镇守使、86师师长的名义镇守榆林。其间,他一面设圈套瓦解红军24军,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并屠杀共产党人;一面又剿灭段茂功等盗匪,保护进步将领杨虎城。并倡兴教育,启用民主人士杜斌丞任榆林中学校长,支持创办榆林女师和榆林职业学校,资助学生外出深造,支持创办《上郡日报》和建立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鼓励民众合股办工厂并设立炮厂,引进机器、技术,引进火力发电,从而开创了榆林近代工业。


  对于这样一个人,李想并不想象对待刘镇华一样一棍打死,但又不能让他在榆林分割坐大。李想打算将这一陕境内最后的政令统一问题放在治安强化后。此时自己把持了陕西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再不能有匪患了。


  对于这次损失,李想又一次在省府大会上作了检讨,为了避免自己的再次失误,省府成立了参谋部,专门负责平时的军事训练、军备维护和边境防守,在发动战争时,才由李想负责指挥,这也是李想民主治军的思想,一个军人的政府,一旦强权得不到弱化,在国家强盛后,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他希望未来的国家,能有几十年至几百年的和平发展推力。


  由于蒋世杰和高敬的回归,李想正规部队增加到七个团,一万二千人,陕军取消了旅一级编制,师以下设团,并将七个团缩编为六个团,李想第九师编制为:


  师长:李想


  副师长:蒋世杰


  参谋长:高敬


  一团:团长周柏森  3000人


  二团:团长贺山子  2000人


  三团:团长刘小顺  2000人


  四团:团长高峻  1500人  骑兵团


  五团:团长杨虎臣  2000人


  六团:团长郁子健  1500人  骑兵团


  西北高等军事学院编制为


  院长 于水兴


  军官学员  3000人


  士官学校  

  士官学员  2000人


  120大队


  队长 王守身


  副队长  杨杰  林慕瑾  刘乐宝


  下辖九个分队,普通分队八个,每队十四人,特种分队一个,八人


  井岳秀部并没有编入陕军,仍为陕北暂一师,人数与李想第九师相当,但作战实力相差很远。


  其余部队,全部编为地方守卫大队,平时屯田、修路、到工厂做工,与普通人一般无二,只是每年军训一个月,保持其军事素质,以便随时应征,这也是李想从刘镇华处吸取的教训。


  一方面,这些人有极强的纪律性,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李想通过集中培训,让他们成为进入工厂能生产,放下刀钳能战斗的军地两用人才。当然,他们的报酬也很丰厚,后来随着制度的发展,守卫大队正式改名为预备役。后来,这中间的很多人,由于回到地方接触了大量的机械装备,成为飞机驾驶员、坦克手等。


  随着新政的推行,李想把预备役制度扩大到学生,工人、商贩、农民,实现了喻军于民,全民皆兵,大大提高了国防动员能力。


  兵力的缩减,带来的却是训练素质的不断进高,虽然还有没战机、战车,军事学院的军官已经在学习现代化战争,而士官的学员,也开始接触如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等新课题了。


  陕西的建设项目,除了那些需要等待钱复四人采购的机器设备和聘请的人员,因而尚在筹划的外,其它都已经如期开工甚至建成。西安钢铁公司已经开始生产铁轨了。虽然规模不大,对于陕西的铁路建设,已可提供13%。


  这天,李想正在办公室查看八月的经济统计表,秘书急匆匆的进来了。


  李想抬头见秘书一脸愤然,问道:“怎么了?”


  为了表现军政以政为先,李想仍要求大家叫他省长,而不是督军或师长,当然,旧部可以叫他老团长。


  “省长,北六县民联主席,严化斋在宝鸡至凤翔的路上遇害了。”


  “什么。。。”李想一惊,笔“啪”的一声掉在桌上。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3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