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四十五章 流产的革命

第四十五章 流产的革命


  冯玉祥于10月23日下令逮捕原财政总长王克敏和总统府收支处长李彦青等贪官污吏。王闻讯逃入租界,李因拒绝交出赃款被枪决。随后,冯又将曹锟之弟曹锐押解到案,令曹锐交出赃款,曹锐畏罪吞服鸦片自杀。 冯玉祥成立以黄郛为首的摄政内阁。总统和总理的职权,由黄郛一人兼任,黄还兼任交通、教育两部总长,王正廷兼任外交、败政两部总长,王永江为内务总长,李书城为陆军总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杜锡圭为海军总长,王乃斌为农商总长。黄郛、王正廷都是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内幕人物,因此,这个内阁是以冯玉祥为核心。


  王承斌到公府劝曹锟辞职,曹锟即向国会提出辞职咨文,并令内阁摄行总统职权。吴佩孚接到冯玉祥的10月23日通电,虽然大吃一惊,但又疑心是张作霖捏造出来的假电报。他查明属实后,又怀疑胡景翼未必加入冯军,即命胡景翼为第三军总司令以代替冯玉祥,叫张敬尧去胡景翼处传达命令,结果被扣押。  

  一切真相大白,吴佩孚才心慌意乱地把前方作战的任务交给彭寿莘主持,自己率领精兵八千人回救北京。并急电南方直系将领率兵北援,不料京汉、津浦两线受阻,无法应援。  

  冯玉祥、胡景翼的军队已开到廊坊,准备进攻天津。张绍曾为避免战祸,出面调停,劝吴佩孚接受“和平救国大纲”。吴的态度仍然十分倔强,不肯罢休。双方军队在杨村一带开战。开战后,双方相持一天,不分胜负。冯部刘郁芬、蒋鸿遇两旅,迂回到吴军后方,从吴军背后进攻,冯部李鸣钟由丰台抽调部队,协助正面进攻。张之江、石友三、谷良友部,协助李云龙(即李虎臣)旅,一致向吴军摆出攻势。此战生俘了吴军的旅长潘鸿钧以下数千人。


  11月3日上午,冯军占领了津浦铁路沿线天津附近的北仓,随后占领天津。国民军攻占天津后,吴佩孚仍作困兽之斗,把司令部移驻军粮城。胡景翼军如果向前推进,和奉军两头一挤,吴佩孚即无处可逃。但冯玉祥、胡景翼接受了张绍曾的劝告,给吴佩孚放一条生路。  

  吴军残部在军粮城两头被包围。吴佩孚大哭一场,在英国军舰掩护下,由大沽乘海军运输舰南逃。经上海转武汉。从此吴佩孚元气大伤。  

  冯玉祥一贯痛恨封建帝制,北京政变后,即把溥仪逐出宫去。11月5日,摄政内阁作出修正优待清室条件,永远废除皇帝专号,将故宫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馆、博物馆之用。冯玉祥当天就令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和警察总监张璧执行,将宫内太监470余人、宫女百余人分别给资遣散,又用汽车5辆,送溥仪及清室“后妃”移居什刹海“醇王府”。 11月29日,溥仪偕同郑孝胥、陈宝琛两人,由“醇王府”逃往日本公使馆,不久,又从日本公使馆逃往天津日租界。


  11月6日,冯玉祥电请段祺瑞出山,称:国民军大元帅一席,非公莫属,万恳俯念国难方殷,国民属望,即日就职。  

  段祺瑞于11月21日入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黄郛的摄政内阁遂告结束。段任临时执政后,一批批安福系余孽联袂入京,政局急转直下。奉系军阀张作霖背弃与冯玉祥达成的“奉军不得入关”的协议,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以图乘机扩大地盘,觊觎北京。段祺瑞和张作霖互相勾结,联合排挤冯玉祥。


  冯玉祥认识到拥段出山是个错误,称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断送了北京政变的全功,十分懊悔。冯玉祥感到糊糊涂涂混下去,岂不是为强盗马贼当伙计?国民军第二军将领岳维峻、邓宝珊向冯玉祥献上一计:趁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俩只带少数卫队在北京之机,举行暴动,把他们父子俩捉住枪毙,以快人心,而戡祸乱!  

  冯认为这样做会激起奉军异动,酿成混战之局,日本会趁机进占东三省,不同意此计。  

  皖系卢永祥企图恢复江苏地盘,怂恿奉军南下,而吴佩孚又企图北上实行报复。冯面临着奉、直、皖几方面的军事压力,决定辞职下野回避矛盾。  

  段祺瑞一方面借助张作霖的军事力量扼制冯玉祥,另一方面又感到如果没有冯的军事力量,自己就会受奉张摆布。因此,他对冯的辞职坚决挽留,并对冯部略施抚慰手腕,于1925年元月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  

  段祺瑞一方面拉拢冯,不让冯下野,另一方面怂恿奉系的李景林以督办直隶军务的名义,迫使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让出保定、大名等地,将冯与孙岳的联系切断。又命令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率师南下攻击吴佩孚,(由于此时山西陕西皆为李想控制,而作为一个新军阀,段祺瑞无法说服李想攻击胡景翼,历史上之阎锡山、刘镇华均收缩于和林格尔,晋军、镇嵩军已无势力,而孙岳因李想已占据陕、豫,故与胡一起留在直隶),胡景翼部队打败吴佩孚残部后,收编了吴佩孚部的王为蔚、陈交钊、田维勤等。


  至此,北京政变结束。


  维持了两年之久的北方平衡被打破了,南方的孙中山大军又厉兵秣马,打算进军江西,中国的形势,一时风云变幻。


  在这种大形势下,李想在1924年底召开三省联合政府特别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行动,由于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李想在大会上首先发言时,就强调所有的行动都要以保卫现有的经济成果为目的,不能让动乱和战火引到三省境内,至于难民问题,三省则尽量给予宽容,一方面三省人口压力不大,另一方面这些难民,将陆续投入河南的各项大型铁矿、公路、工厂等建设,用他们的劳动抵尝食物,人类都有自私的天性,何况三省远远算不上发达,三省老百姓都默认了这种政府形式的剥削。


  李想也向全国通电,表示北三省无意参与堪乱,但为稳定局式之需要,可考虑向河南边境各地派驻军队,同时欢迎中山先生急速北上,主持大局。在全国人民面前作出一副和平使者面孔的同时,当见到北京事实上已为奉系和皖系(段祺瑞实际上并无兵权)控制,冯玉祥空有陆军巡阅使之衔,却行了西北守护使之实,大权已旁落的情况下,立刻又发电给北京政府,表示自己无意另起炉灶,实为“济国民之苦难,不忍豆萁相煎,求百姓之安定,妄言举国休兵”之意,断不敢“觊觎中原以逐鹿”,欣然接受了北京之陕豫晋巡阅使的任命。


  吴佩孚大骂李想滑头,面对豫鄂边境重兵,自忖无力北上,只得打消了发兵的念头。


  山东皖系军阀郑士琦虽被段祺瑞封为山东督军,却并没有雄厚的实力支撑,而直鲁一带驻扎着李景林奉军第一军,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孙岳第三军,张宗昌第二军等大批人马,这些部队显然需要找个出路,河南北部,蒋世杰陕一师一万五千余众,守卫安阳,白道口,夏邑一带,不给其它部队任何进入河南的机会,其间与奉军发生了几次小小的冲突,每一次陕军皆是狮子搏兔,力求毕其功于一役,李景林两个连,张宗昌一个连,被快速机动的陕军全歼,无一人漏网,阵亡的士兵遗体旋被送还奉军,并告诉他们,妄入豫境扰民,绝不姑息。


  陕军冷血的手段,让这些采摘胜利果实的部队纷纷后退。奉军中有心人发现,只要是陕军参战,每一处无不现惨烈的搏杀,造成的伤亡常常超过三分之一,这于军阀部队每战伤亡不过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即可分出胜负的战斗相比,实在血腥的多,这样的部队,自然也就没哪方愿意招惹。


  冯玉祥调任西北边防镇守使,所属国民军一军三师三旅都远出张家口,国民军二军、三军被奉军压迫,深感维持艰难,李想立刻飞赴郑州,与胡景翼商议对策。


  孙中山由于种种原因,仍未能成行北上,北京形势急转直下,胡景翼见自己三人辛辛苦苦的成果被张、段两人唾手摘得,心中郁闷,旧疾发作,遂来郑州养病。


  郑州被陕军占领不久,民联党和豫西的政府机关还没有完全开展工作,但陕西政府及部队的声名却早传来了,郑州的大街小巷都有欢迎庆贺的游行队伍。陕军宪兵营的巡逻官兵气宇轩昂,秋毫无犯,往来行进的部队也是整整齐齐,秩序井然。


  胡景翼看着车窗外崭新的气象,叹了一声,向李想道:“成之老弟,你治下各省无不民安业兴,陕军又如此的骁勇善战,而我却一事无成,空抱革命理想,问心有愧啊。当年我向中山先生发下宏愿‘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看来,今生只怕都难以实现了。”说完,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车窗外日色渐昏,胡景翼心情也格外沉重。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5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