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太子追妻风烟起 > 第121章 第121章

第121章 第121章


自前吏部尚书严昌业和前吏部侍郎薛盛被罢官后,  一连几日,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人得太子府令,不断进出吏部,对吏部上下进行清查。

        御史台来人,  也包括了侍御史王静宜。

        吏部作为六部之首,  其臣僚皆有些傲慢,  他们本就不服日日被盘问,在面对王静宜这名是由举荐入仕,又没什么履历的新上任女官时,就算明面上顾忌左相府的势力,  但暗地里对王静宜依然多有闲言碎语。

        这日王静宜在吏部的档案房内待太久,  觉得屋内一直烧着炭火取暖有些闷,起身出去吹吹风,  迎面遇到了如今的吏部右侍郎,  季木。

        两人隔着几步的距离视线相撞,  还没待各自开口,  另一边的拐角处传出了似是吏部两名女官的议论声。

        “没想到季大人又调回了吏部,如此年轻就任侍郎,季大人可真是年轻有为。”

        “季大人长相俊美,仪表堂堂,听说还未娶亲。”

        “我可见季大人似乎同御史台那位王大小姐关系不一般,  有好几次我都看见他们二人似乎眉来眼去的。”

        “不会吧……”

        此时季木的目光依然定在王静宜脸上,神色平常。

        而王静宜面上却有些不自然,她什么时候同季木眉来眼去了。

        王静宜打消了本准备同季木见礼的打算,此刻若出声,  大家都尴尬。

        王静宜正准备抬步离开,  那两名女官继续开口,  且又提到了自己,王静宜不自觉地皱眉停了步。

        “王大小姐真是命好,靠着举荐,这才几天呢,就升到了六品。”

        “是啊,各部女官都是低阶文职,王大小姐也就仗着她那爹了。”

        “这王大小姐也真是不懂官场规矩,一上来就搞这么大,鸡飞狗跳的。”

        “人大小姐心血来潮来玩儿玩儿呗,搞不好过两天就回去嫁人去了。”

        索性那两名女官没往这边走,声音渐远。

        ------

        王静宜面上有些不好看,任谁听见自己在背后被人如此议论都不会愉快。

        对面的季木上前两步,看着王静宜开口:

        “她们说得没错。”

        王静宜倏地抬头,对季木的说法有些诧异。

        季木继续道:

        “王大人做得很好,不过官场上的多的是弯弯绕绕,有的事情,还是要循序渐进,用点巧力。”

        季木看王静宜现在的一系列动作,像是在祸水东引。

        但他可不觉这位王大小姐只是大义灭亲,或许,王静宜也是在削弱左相一派,用这个方法自救。

        但王静宜如今在御史台的处境可不算乐观。

        御史台的人恐怕只当她是摆设,不会真配合她做什么。且左相一派对王静宜的做法应该是恨得牙痒痒。

        阻力频频,又操之过急,她做事应该很是吃力。

        不过上京城的高门贵女中,有这般见识与果敢的,确实不多见。

        季木想起他之前向太子推荐纳王静宜为太子侧妃,王静宜不论家世容貌还是见识,都担得起坐上那个位置。

        但此刻立在王静宜面前的季木,又庆幸太子没这个想法。

        王静宜调整了片刻,看向季木:

        “那下官就要请季大人多多指教了”

        季木眉梢微动,开口回道:

        “指教不敢,能同王大人探讨,是本官之幸。”

        ------

        正月初一,辰时。

        皇城奉天殿的大朝会上,文武大臣朝贺元日。

        惠帝登御座,与太子封湛一同,照旧例,赐群臣柏叶酒,君臣共饮,以祝长寿。

        以柏叶的傲雪凌霜,苍翠芳洁为范,勉励诸位臣属廉洁奉公,忠于国事。

        并自今日起,封御笔,满朝休沐五日。

        而今日,也是百姓们依俗去寺庙烧香拜佛,祈平安顺遂的日子。

        好在天朗气清,也适合出门。工部尚书秦府的主母祝氏,带着两个女儿,前往了大觉寺。

        庄严肃穆的大殿内,祝氏和秦溪秦琳,各自拈香跪拜,心中都在默念祈愿。

        祝氏商人本性,求财是少不了的,她也不奢求夫君秦文轩还能升官,只希望一家人平安康健,两个女儿能遇上好姻缘。

        秦溪虽不觉得求求菩萨拜拜佛真的能管什么用,但她还是姑且许下了一个小愿望,希望一家人每日都能开心快乐。

        秦琳似乎是受太液池落水一事的影响,她只求家人平安。

        但她抬眸的瞬间,突然一顿,而后重新闭眼。

        也希望,那个人平安顺遂……

        之后祝氏独自离开去捐香火,留秦溪秦琳在大殿周围走走,等她回来。

        秦溪去到离大殿不远处的一株挺拔的苍松下,用木棍戳着树枝上挂着的冰棱子。

        秦琳立在几步之外,看着秦溪欢闹。

        “施主,许久没来寺中。”

        秦琳闻声回头,是云净大师。

        “大师。”秦琳合掌,回了一礼。

        工部尚书府上的这位千金,其身份并不会让云净大师对她印象有多深刻,但这位小姐确实通透过人。且前些日子,端王府世子,也有意无意地向他提及过……

        云净大师离开后,秦琳回头看向那棵被秦溪修理干净,恢复了它原本面貌的苍翠老松。

        苍松翠柏,四季如常,不论雨雪冰霜加身,都只不过是短暂停留而已。

        如若不是那日来寺中为父亲祈福,偶然间同云净大师说禅,便不会有之后那些事。

        而如今也不过是恢复到了最初的面貌而已。

        都是过客罢了。

        从大觉寺出来,秦溪有些兴奋地问向祝氏:

        “阿娘,我们是不是要去给太子妃长姐拜年啊?”

        祝氏原本准备登车的动作一停,转身看向秦溪,眼神里倒是有些欣慰。

        她这个大女儿虽心思单纯,但好在也懂得些人情世故。

        祝氏笑笑说道:

        此言一出,方才疑惑不认同的几人都目露震惊。

        秦烟,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西北活阎王,固城城主?

        怪不得秦烟回京后,就立马被封为郡主,赐一座行宫为郡主府。

        二皇子封羡和三皇子封逸都是当即看向太子和秦烟。

        能得到这么一个女人成为正妃,太子是得了多大的便宜。

        谢长渊心中苦涩,后悔难当。

        他曾经还以为秦烟就是个寻常闺阁女孩儿那般,会同他继续牵扯着挽回婚约。

        也怪不得秦烟淡漠得像丝毫不在乎儿女情长。

        遗山大师的弟子,余庆丰钱庄的主人,固城城主……

        秦烟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

        惠帝示意,总管太监李福全将摆在御案之上的一封折子,双手取过,再交给众人传阅。

        这是由朔北驻军,八百里加急传回兵部的紧急军情。

        此封军报中写道:

        大夏在朔北边境的一个有四百余人的小镇,被突厥人趁夜劫掠屠杀,遇难的还有一百多名巡视和追击的将士。

        而众人阅过军报后,皆有些同情地看向兵部尚书贺严明。

        军报里对此次遇袭的损失明细中还写道:

        兵部郎中贺霄,在追击匪寇的途中,不慎陷入冰洞,救回时,贺霄的双腿已被冻伤坏死,为防止坏疽腐烂的位置继续扩大,只能截肢……

        但此刻众人的心思也不在贺尚书大公子一人的悲惨遭遇上,思绪收回,都是眉头紧锁。

        御案后的惠帝问道:

        “众卿怎么看?”

        兵部尚书贺严明快速整理思绪,先行开口:

        “自五年前大夏与西戎和突厥停战后,北境仍然偶有突厥人袭扰,但此次是最为严重的一次,也是最为嚣张的一次。”

        “此次突厥依然是声明事件同突厥军队无关,只是边境流寇,但臣以为,这些凶徒,正是皮了流寇皮的突厥军。”

        兵部尚书贺严明说话间,嘴唇都在发抖。

        这些突厥人的恶行,的确令人发指,但贺尚书此刻,应是也在为他的长子贺霄的遭遇承受极大的痛苦与愤怒。

        封肃北开口道:

        “臣认为,此次突厥袭扰的升级,恐是由于今年大夏的粮荒和水患,突厥在不断试探大夏的底线。”

        “突厥连番的行动,是否预示着离下一次大战,不会太远。”

        封肃北这话,也是在场所有人的担心。

        而大夏土地辽阔,周边邻国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刻可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太子封湛沉声安排:

        “永定侯谢安,即刻准备,前往朔北大军主持军务。”

        “端王府世子封肃北,同去朔北,行监军之责。”

        惠帝颔首,并无异议。

        永定侯谢安和封肃北领命。

        众人离开时,惠帝单独叫住了兵部尚书贺严明。

        御书房内,除了随侍的总管太监李福全,仅惠帝和贺严明二人。

        惠帝看着眉头紧锁的贺严明,心中一叹。

        他也是父亲,怎么不理解贺严明此刻的心情。

        想想前些年,太子封湛一直在朔北军中,惠帝也不止一次设想,万一太子……

        因此才有了培养二皇子的举动。

        惠帝对贺严明开口:

        “贺尚书,你儿是为大夏,为皇室受此磨难。”

        “待你儿贺霄回京,朕会下旨封他为宣武将军。”

        贺严明拜谢圣恩。

        ------

        贺严明出西华门,这才卸下公务的紧绷,此刻他不再是兵部尚书,他只是一个父亲。

        贺严明上马车前,面色极其苍白,他双眼突然一花,身体歪向一旁,踉跄几步才稳住了身躯。

        “老爷。”仆从赶忙上前将自家老爷扶住。

        贺严明单手撑头,平复了片刻,勉强恢复。

        而他缓缓睁眼时,正见前方不远处离开的端王府车架。

        贺严明心中悲凉。

        端王府那位世子妃,大学士府的嫡长女安颜夕。

        自己这儿子是上辈子欠了她什么?

        贺严明知道自己的长子贺霄,当年为何好端端的从兵部去了户部混日子,是因为被安颜夕拒绝。

        而贺霄回兵部,又是为了能争取安颜夕。

        贺霄自请去朔北,是因为安颜夕成了亲,嫁进了端王府。

        而贺霄一个兵部郎中,又为何会冒进去往前线追击匪寇?

        贺严明苦笑,他这傻儿子恐怕是为了能尽早立功,争一口气回上京。

        又是为了那安颜夕罢。

        安颜夕,安颜夕,为了个女人,贺霄将事业当作儿戏。

        如今还……

        那是他悉心培养的,曾经引以为傲的嫡长子啊……

        贺严明由仆从搀扶着上车,马车缓缓向贺府驶去。

        此刻贺严明觉得自己瞬间老了十岁。

        还好,还好,没有白发人送黑发人……


  (https://www.23hh.com/book/15630/15630361/90807692.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