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太子追妻风烟起 > 第120章 第120章

第120章 第120章


昨晚,  左相王显被大理寺的人带走后,一夜未归。

        全相府都焦心不已,准确地说来,上京城中,  整个左相一派都是夜不能安寐。

        左相府大公子王璟衡,  如今位列内阁中书舍人之一,  本应辰时入宫当值,但今晨卯时便入宫求见皇后和贤妃。

        王璟衡在皇后的坤宁宫外被告知皇后凤体有恙不见客,而他也清楚,皇后这位姑母同左相府走得不近,  他本也没抱太大希望,  当即去了景仁宫。

        景仁宫中,王璟衡向贤妃转达了昨晚父亲王显交代给他的话。

        “姑母,  门阀世家,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贤妃面有难色,  她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此次是太子动手,她恐怕也无能为力。

        贤妃对王璟衡宽慰道:

        “端看这个案子,究竟会将左相府扯进去多少。”

        “兴许,只是虚惊一场。”

        而此事终究还是惊动了惠帝。

        惠帝震怒,何人如此猖獗,  竟敢从禁军手中夺人,并将其残杀,连带十几名禁军遇害。

        圣上命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

        而此时,南衙禁军连夜追查杀手也有了结果。

        消息是源自于太子妃手里的江湖势力。

        江湖暗杀组织花月楼,  昨日临时接了上京城的一单生意,  就是对去岁南郊案的证人灭口。

        原本按花月楼的规矩,  他们绝对不会透露出雇主是谁,但在太子府的威逼之下,花月楼还是交出了一个名字。

        顺藤摸瓜之下,雇杀手灭口的主使,竟是吏部左侍郎,薛盛。

        而这位薛侍郎的嫡次子,也正是西郊打人案嫌犯之一,如今也是南郊杀人案的嫌犯之一。

        ------

        昨日,几名嫌犯的父亲被连夜请去了大理寺问话,这一问就是一整夜。

        今早,吏部侍郎薛盛找到大理寺卿,要求探视他的儿子,却被拒绝。

        “不能见?彭大人,这是何道理?”薛侍郎对这个不算满意。

        “彭大人,小儿所犯案件,并不是什么大案,也没定下重罪,为何不能探视?”

        彭渡有些为难,

        “此案情况特殊,望薛大人海涵。”

        见大理寺卿推三阻四,薛盛心中已是有些不好,难道,昨夜听闻的消息是真?

        “本官听说昨夜太子妃的人到大理寺提走了人犯,人是不是已不在你大理寺,请彭大人给本官一个准话儿。”

        薛侍郎紧盯着大理寺卿彭渡,似乎不想错过彭渡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

        彭渡深知昨夜太子妃带人到大理寺的动静定是瞒不住,而昨晚太子妃前脚刚离开,后脚南衙禁军便从天牢转来了几名死囚。

        如若不出意外,太子府的意思,定是要将南郊杀人案的罪名,给那几位坐实了。

        此刻外面突然一阵骚动,竟是南衙禁军统领陆沉,亲自带人来了。

        大理寺卿彭渡当即迎了上去。

        陆沉朝彭渡颔首,而后抬掌一挥,嗓音冷冽:

        “拿下。”

        两列禁军越过彭渡,快速行至薛侍郎面前。

        “嫌犯薛盛,束手归案。”

        薛侍郎惊惧交加,这是?

        查到自己头上了!

        ------

        昨日被请至大理寺的,包括左相王显在内的几名官员和富商,以及前京兆尹高进,被分别押入了大理寺大牢候审。

        至此刻他们的心中才开始有些发慌。

        定是出了什么事。

        陆沉带着南衙禁军临时接管了大理寺大牢,由陆沉亲自提审人犯。

        南衙审人犯自有一套手段,没多少功夫,该张口的都张了口。

        前京兆尹高进是个软骨头,很快交代出,去岁南郊杀人案,是吏部尚书施压,让摁下那个案子。

        吏部侍郎薛盛在重刑之下松口,供出了是他和吏部尚书严昌业让证人和受害者家属改了口供,但雇杀手灭口之事,确实是他一人所为。

        薛盛本只是情急之下找了杀手想要除掉证人,哪知那些杀手同禁军交手时,一个活口没留,将这事闹得这样大。

        而薛盛以为花月楼口风紧,不可能供出买家,且嫌犯有好几位,也不一定就会查到他身上,却哪知南衙的速度这样迅猛。

        吏部严尚书起初咬死不承认,但由于有两名官员的证词,最终他也认下了这两桩事。

        几名富户可没那个本事在案件中动什么手脚,他们仅仅只是知情,以及分别给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孝敬了不少银钱。

        而在左相王显这里没审出什么问题,也没人指认左相,似乎左相对这些事的确不知情。

        王显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也是暗骂。

        要是他早知道自己夫人那宝贝侄儿的这些混账事,还会容他继续在上京城捅娄子?

        而此时王显才忆起,去岁年初,吏部尚书严昌业和侍郎薛盛到他府上给他拜年,那两人似乎提到过“事情已摆平”的话。但言语中只是暗示,并未明说。

        王显当时以为是指之前御史台上书弹劾一事。

        现在想来,那两人恐怕是以为他王显知道这个案子。

        而夫人李氏也没提过让他出面周旋,那李氏也是被蒙在鼓里,不知情?

        ------

        南衙禁军将得到的证词迅速送往皇城,交由圣上和太子定夺。

        皇城,禁内,御书房。

        惠帝将手中的口供仍向桌案,看向正在慢条斯理喝着茶的太子封湛。

        “太子是不满意没能动到左相?”

        封湛神色如常,并未应声。

        惠帝接着开口道:

        “吏部乃六部之首,掌文职官吏的挑选、考察、任免、升降、调动、封勋。”

        “此次也算卸了左相一臂。”

        当日,宫中传出了圣上的旨意。

        左相王显罚俸一年;罢免严昌业吏部尚书之职;几名涉案富商罚没家产。

        吏部侍郎薛盛雇杀手将证人灭口,屠杀禁军,是挑战皇家威严。薛盛押入大牢,于来年秋后问斩,薛家阖府抄家流放。

        ------

        有被罢官的,也有被擢升的。

        御史台王静宜,因功,由正八品监察御史,越升两级为从六品侍御史。

        王静宜趁热打铁,上书谏言,成立督查组严查大夏各州的此类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的贪腐案件。

        太子府迅速批复了这封折子,准了。

        而才从吏部调到御史台任中丞的季木,又被调任回吏部,任吏部侍郎,即刻上任。

        御史台内,众臣僚以茶代酒,为季侍郎践行,以视祝贺。

        季木双手托举茶盏,透过杯口虚白的雾气,同斜前方的王静宜相视一眼,而后自然地移开。

        “多谢各位。”

        季木饮尽此茶,与各位同僚话别,余光却不自觉得放在那名身着宽大官服的窈窕身影之上。

        王静宜入御史台的表现,屡屡让季木感到惊讶。

        她比季木之前想象的还要聪慧,果敢。

        季木甚至在猜测,王静宜上书谏言,严查大夏各州的贪腐案,是想要彻底搅浑这缸尚还平静的池水,以削弱上面对西郊案一事的注意力。

        王静宜,这个女人,天生适合为官。

        而王静宜也在观察着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吏部侍郎季木。

        此次她能在这个敏感时期,顺利入御史台,举荐之人季木的背后,只能是圣上或是太子。

        她调查过季木,其出身普通,永和二十一年的进士,为官八年间,从翰林侍读学士,到户部员外郎,到国子监司业,再到刑部左丞,吏部左丞,御史中丞,如今又去了吏部任正三品侍郎。

        照这个走法,不难想象,如若不出意外,季木接下来还会任某部尚书,甚至坐上相位。

        季木在左相府走动,已有好几年。如若季木真是太子的人,那太子在朝中的势力,可能远非旁人所认为的那般,是两年前还朝后由太后和大学士安世风一派支持的结果。

        而更有可能是,太子远在朔北时,甚至离京之前,就已在布局。

        太子封湛,深不可测。

        ------

        西山太子府,承华殿。

        殿内中央置有一个极大的沙盘模型,若细看之下,会发现沙盘上是大夏以及周边几国的地形地貌。

        此刻沙盘边上,分别立有太子封湛、太子妃秦烟和端王府世子封肃北。

        这几日封肃北每日到太子府入承华殿做推演。

        至于推演什么……

        一炷香之后,封肃北开口:

        “大夏北有突厥,西边有西戎,南有南疆,东部有东夷和高丽国。”

        “若要开战,就要做好全线作战的准备。”

        “开战首要保证的是粮草充足,而今年大夏水患加上粮荒,合适的时机,至少要等到明年秋收之后。”

        “至于突破口……”

        “如若北梁同意与大夏两面夹击突厥,将会事半功倍。”


  (https://www.23hh.com/book/15630/15630361/9080769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