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弗洛伊德启示录 > 第十六章 意识的结构

第十六章 意识的结构


  以下我将讨论意识的结构及其关联。

  弗洛伊德曾经总结过人类的意识构造,并归纳为三点。其一、本能的**即本我。其二、自我。其三、利他即超我。然后,他进一步指出,自我的意识只是冰山一角,人类更多的意识被埋藏了起来。但真依我说,这未必就是事实。一个完整的人生里面,本我产生动力,超我成为手段,自我居中协调,让人的行动发挥至最大效力。而一个破碎的人生里面,本我失其动力,超我灭绝,自我无所适从,人的行动理所当然地就会变得是一塌糊涂。至于其它状况,无不据其所在于此两端之间。如此一来,人情悲苦万象则立现眼前。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下。据此,其所希望表达的,无非也就是如此而已。

  换句话说,本我、自我、超我探其根源即是一个循环体,无所谓谁是谁非。人为地打破这一循环的任何举动,都是不明智的。此举即天道在人道中的高度统一,也是高效能人的意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现实生活中,人的意识即以此为根本来源。所以,那种把人的行为归结为单一的意识本能所指引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站不住脚的。

  然而,即便就是这样,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其各自的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本我的意识即人间地狱,自我的意识即人间牢狱,超我的意识即人间天堂。

  事实或许就是,本我的意识众多而且丑陋,但经过自我的改装,它们依旧能以超我的面目在人世间招摇过市。这就是说,本我具备天生的妥协性、自我具备天生的逻辑性、超我具备天生的包容性。这些显而易见的论断,可从人们的谈婚论嫁中获得明证。郎才女貌是每个人的理想,然而枕边却往往另有其人。这些不都是三意识合一的无奈之举吗?作为人与外界进行吞吐的一个工具,意识就是如此的执拗,以至于人想躲都躲不掉。

  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人的贪婪的意念一旦形成,必由于自身的地位所限制而不得不将之化为一节又一节足以过渡的自我意念,之后,才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最后转化为超我的意念而获实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我到达超我的跨度,其时空的限制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就个案而言,自我意识的活动层面远远大于本我以及超我的活动层面。当然,至于那些不能公之于众的注定会烂在肚子里的为数众多的其它同类贪念,则即是另外一回事了。然而,除此之外,难道说,更有一些庞杂的犹如潘多拉盒子里面的**横亘于心,进而构成了潜意识,即或也未可知。可是,另有一种解释也称潜意识,即脱口而出的妄想之语为潜意识所引发。但这两种情况显然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不过,在我看来,后一种情况顶多就是强迫症症状而已。

  在三意识正常循环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注意到,本我和超我是尾首相通的。此即是说,在某一个时间点,超我即本我。而这或许就是梦或精神病的转移功能的由来。

  大概理解了意识的存在状态之后,对于具备主观性的意识,我们或许可以作出如是的描述:意识是在常识控制下的具象所引发的具备事实上的逻辑组合的一种信息流体,它可以通过强迫意念或自主意念在幻象网膜上进行回忆或者预演,以便我们始终保持对于自身时空的一种高度适应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未加任何修饰的本我意念冲破了常识而直达本我的高处,即为潜意识而存在。此即是说,潜意识是依赖于自我意识而存在的,它在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代替自我意识而行其事。而这也就正好可以用来说明脱口而出的妄想之语存在的原因。

  弗洛伊德也曾经指出,儿童是具备性心理的。于此我并不会否认。而我真正要说的是,越是早期具备性心理的人,越是会心存负罪感,其未来性取向难免也就越是会不明朗起来。此即是说,性意识对于儿童来说,好比本我控制下的原始森林;而一个独自穿过原始森林的人和一群坐着火车驰过原始森林的人,其视野和感受是不可能同日而语。

  理清了意识的基本原理之后,那么,顺理成章的,意念即可称之为自动或被迫临床的意识。

  可是,当一个意念闪现在我们大脑里面的时候,冥冥之中,我们看到的似乎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具象本身;事实上,仿佛无意识间,我们不由自主地知道了很多,而且很有可能还会禁不住思绪万千。那么,这又是为何呢?合理的解释只能在于具象所对应的事实关联性,亦即具象针对于记忆所产生的标签性。也正是由于此等原因,梦的逻辑才得以诞生。以至于在梦中,我们时而回忆,时而又不得不胡乱联系、无中生有。至此,似乎有关梦的凝缩、转移也该好好地重新加以认识一番了。我们不妨再以鱼梦为例来试试水,看是否能有所得。

  梦中,当强迫的意念或者其它的什么触发了鱼的具象后,故乡的河被鱼的标签所视觉化了,可是那河没有关联的东西好用于标签,于是,鱼的具象再起作用,死鱼紧接着又被鱼的标签所视觉化了,所以我捉到了死鱼,高兴时不免大惊。末尾全是记忆,然后一切就都结束了。奇怪的是,也就是这个梦,让我轻而易举地认清了一个多年以来亦未曾见识到的事实真相。由于此事为我所经历,所以要说此梦是偶然而为之,我则不会太赞同。更为要命的是,由此似乎一发不可收拾,许多往事竟就此豁然开朗。

  从标签化的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似乎只要条件允许,梦的主体意念始终可以居于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当标签化的具象即原主体意念被更强的心理特征所不得不转移后,梦或许就算得上是个梦中梦了。

  此时,不妨再以愤怒的梦为例,来加以对证说明。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

  在对梦进行开肠破肚之前,我们不难发现,梦的头、尾两部几乎都是记忆的重复。从其头部一直延伸到现实意识之中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即梦的尾部也会一直延伸到我们的现实意识当中。这就是说,我们如何入梦,则我们就会如何出梦。至于梦中会如何,那自然会因人而异。有了这样一个前提,那么,对于梦的研究,我们自然可以做到更进一步。据此道理,我再重新组梦如下:事实上,老朋友,唠叨男,红颜女三人全都扎扎实实地如同真人般摆在我的记忆中,且都属于抱怨类的人物;白天,我勾起了老朋友的抱怨回忆,这无形中即是同时勾起了唠叨男和红颜女的抱怨回忆,为晚间的梦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剩下的就是梦的关联,诡笑男、自行车、破伞一环扣一环,几乎没有破绽;至于炒板栗和烤红薯则完全是出于对老朋友缺席的弥补的需要,或者干脆就是关联的需要;另外,我也注意到,使我最终得到解脱的女同学于梦中也没有相应的关联。由此我觉得有必要把现实中的意识和梦中的意识互相等同来看。或者说,梦实际上不过就是我们某个整体思维的连贯。晚上我们之所以会做梦,完全是一种工作的冲动。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很明显,上面的看法倾向于梦即回忆的继续。那么,现在再来看看我关于它的新的进一步的解读。依照我现在的对于梦的看法,梦在显意上依旧还是一种回忆,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经过重组的回忆,但绝对不是弗洛伊德所宣称的堆砌。在梦中,诡笑男,唠叨男,红颜女等都是有共性的负面元素,而常识给梦的指示只有一个可能的选择,所以,以上三位无疑也就是三件往事的凝缩品,梦只是利用它们来作环境的烘托,以便顺理成章地逐步切入正题。真正的要害还是我女同学那一张变化着的脸。它无疑也替我揭开了多年以来一直隐藏在我心中的一个疑惑之情。

  那好,在以上的前提下,我将第四次对此梦进行解读。

  梦中,强迫意念或其它的什么将具备相似关联标签的两个人物从各自事件意识的背景记忆中牵扯出来,接着由其中最具标签化能力的即唠叨男标签出炒板栗和烤红薯事件,而诡笑男则再次配合。此后,炒板栗和烤红薯再标签出自行车。然后自行车转移或凝缩标签出红颜女和破伞。最后由红颜女标签出老同学。至于老同学幻化的面孔,则理应另当别论了。

  由此看来,这梦似乎庞杂无谓,但依旧奇怪的是,恰如前言,我还是就此即刻明白了一些自己以往从来就不曾醒悟过的道理。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梦的原理似乎没有我们先前所论及过的那般复杂,甚至有可能更简单。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标签化具有相似性。即具备相同表象意识性质的居于不同事件中的具象,有被贴上同种标签的可能。换句话说,a事件下的两个人有可能与b事件的两个人在梦中被个别对调。发生这种事的原因在于,被对调的角色之间,存在多种意义上的雷同。比如都属两人组合中的配角,都是一样的尴尬事,都是一样的虚假应酬,而其中的一个更令人难以忘怀。此即是说,他们在进入记忆中时,即已经被烙印上了相同的标签。而这也正好说明了梦的转移、置换、仿同所产生的根本原因。当然,此一事实其实更加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潜意识是存在的,不过,它至少会表现在我们的自主意识当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本我之中。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还在于精神免疫机制的存在。因为如果记忆的过程不能逻辑具象的话,那么回忆就将犹如大海捞针,费时而无功。这当然就是免疫机制所必须阻止的。

  至此,我们似乎知道了记忆产生时的一些端倪。而潜意识不过就是它的一个仆人,且即便就是在梦中,它也会适当地尽忠职守,以至于我们还能在醒后依旧记得一些梦。那么,是否可以就此断定,正是潜意识制造了我们梦的逻辑,最后导致我们醒后的大彻大悟。果真如此的话,则弗洛伊德所谓潜意识成梦的判断,岂不是又一次成功胜出。


  (https://www.23hh.com/book/170/170176/861383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