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重生晓雨的幸福生活 > 6.赶集

6.赶集


  “突突突……”三轮车声音响起,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形驶,三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平华镇,周晓雨住的平原村所属平华镇。

  平华镇所在地就是街集,而这个街集则是有几个弄堂连接形成。沿着集市弄堂向外走,就是一条宽敞的公路,延伸的公路直通另一个市,百河市,离江池市也有100多公里公路,途经很多个村庄、镇。周晓雨家也在公路旁,交通还是便利。

  车子开进公路旁边的广场,此时广场上人来人往,有商贩,农民,各种农作物一堆一堆像小山一样堆在地上,很是壮观。我们车子刚停稳,商贩们就蜂拥而上,杨国华赶紧下车,与蜂拥而上的商贩谈价。

  “ 老弟,老规矩,先验货,验完后价格都好商量。”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挤上前来说道。

  杨国华从车上搬下来一袋玉米,解开绳子,露出里面黄澄澄的玉米,看到玉米商贩们纷纷报出了自家价格。

  最后,杨国华选中先前说话的中年男子作为交易对象,双方达成口头协议,王大富把车上的玉米送到中年男子指定地方。

  卸完粮食,便一袋袋过完称,中年男子直接拿出来一沓现金,点了一遍,递了过来。

  杨国华确认了金额,双方至此银货两讫。像这样的情景,市场上到处都是,一遍遍大声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的交谈声,轰隆隆的大卡车声音,突突突的三轮车声音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甚是热闹。

  在跟王大富确认了回去的时间和地点,三人打算去集市逛逛。周晓雨则对这个交易场所好奇起来。

  “爸爸,这个广场真热闹,就像一个大型的交易市场。”

  杨国华笑呵呵的看着闺女说:“像今天这样的交易市场,也只有农忙后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这些商贩就会回去,所以也就这段时间人来人往,看着热闹,过段时间就清净下来了。”

  唉,看来自己还是见识浅薄啊。

  走下公路,路旁赶集的人们挑着担子,背着背篓,在道路旁忙碌的卸下东西。一个个大大小小堆满货物地摊子,一直延伸到尽头。街道往前走了二三十米,两边居民都是旧式的二,三层楼房。临街的楼房都是打开一楼作为商铺,商铺门前和街旁穿插着各式各样的小摊。一路摆卖着炸团子、汤圆、麦芽糖、米糕、烤红薯、烤玉米等等各种小吃。

  集市中心两层旧式楼房挤满了人,这原来是镇上的供销社,现已被大大小小的商贩驻满,大人、小孩、老人各式各样的衣服应有尽有。

  旁边露天空地,则是附近居民摆卖各家地里种的白菜、油麦菜、空心菜、茄子、豆角、四季豆、蒜苔、大葱、蘑菇等等。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家米豆腐店,看得晓雨是直流口水,脚都走不动啦。走在前面的爸妈回头看到自己没出息的样子,无奈的走到晓雨身边出声问:“饿啦,想吃米豆腐?”

  晓雨立刻笑着点头道:“想的。”三人进到店里,每人点了一碗米豆腐。

  润滑鲜嫩的米豆腐,是川、湘、黔等地区著名的小吃,做法也不是太复杂。把大米淘洗干净,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清水进行腌制,石灰调成熔浆,一起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浸泡三至四个小时至米成浅黄色,口感略带苦味,取出放在清水中淘洗至水清为止。然后是磨浆水和米的比例1:2,磨好的浆倒入干净的铁锅,放入适量的水。煮浆时边煮边搅,用大火煮至半熟,再用小火,边烧边搅,煮熟为止。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冷却后即可。

  吃的时候将米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入盘内。切好的青菜,和黄豆、花生米放于米豆腐上。再用小碗放入红油、麻油、花椒、酱油、姜汁、醋、蒜水、葱花等调料兑成汁,浇淋于米豆腐上,让人看着食指大开。吃完米豆腐,走出店门。

  “包子,包子,刚出锅的包子喽。”

  “糖葫芦嘞,糖葫芦。”

  “烧饼,烧饼,卖烧饼嘞。”

  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也是现代农村集市独有的一景,此情此景,也让晓雨想起了自己读镇中学的事情。

  那时候,学校离家里比较远,村里的孩子要读书就得住校,每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同村的孩子成群结对的骑着自行车说说笑笑的回家,星期天在一起回校。然而更多的时候。晓雨都是独自骑着自行车,一大早就往镇上走。

  晓雨的奶奶针线特别好,村里做布鞋、鞋垫和缝衣裳都会来找奶奶帮忙,奶奶勤俭持家惯了经常把旧衣裳或是村里人不要的布头,收拾起来,做成鞋垫子或是布鞋。积攒多啦,奶奶就把这些给晓雨,让她拿到集市上卖,赚点生活费。

  这样,有时候周末晓雨回校就早早的赶路,先去集市上摆摊,下午集散后,就直接回校。有时卖剩下的也带回宿舍放着,也不占多少地方。

  刚开始,晓雨脸皮薄,不好意思,随便找了一个空地,在地上铺了一层厚布,把鞋垫和布鞋一一摆上去,然后就尴尬的蹲在摊上也不好意思吆喝,别人来问就报价格。

  后来旁边一位卖衣服的大婶好心的出声提醒道:“小姑娘第一次卖东西吧,你要大声的吆喝,别人才会注意到你,这样才会有生意。”晓雨做成了几笔生意后,胆子就大起来啦,站在地上卖力的吆喝起来。

  奶奶布鞋一卖就是三年,后来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了,就放下了针线。虽然后世经济发达,各式各样精美的鞋垫层出不穷,然而依旧也没有奶奶的鞋垫穿着舒服。

  顺着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一直往前走,下了水泥路,来到一处小山坡下,也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不过这里跟其他地方不同,摊上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的一些饰品和服饰。是的,晓雨所在的平华镇是由多个民族聚集的地方。这些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男子的妖刀、驽弓,女子的串珠胸链、耳环、银镯、领花、香包、头巾等等少数民族特有的物品,晓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些民族服饰。

  来到坡底的石梯旁,全部用十公分长的条石铺成的石梯,一直延伸到坡顶的小亭台上。沿着石梯往上走,便来到了小亭台。枣红色的亭尖,墨绿色的石柱下摆放着三张石桌,十几张石凳子,坐在凳子上往下望去,人来人往,要是再摆上一壶茶水,也是很惬意的。

  每年元宵节这里都会举行一次山歌比赛。元宵节这天,附近村民都会赶到这里,唱山歌,跳铜鼓舞,竹竿舞,据说以前这里是年轻男女相亲的地方,也是元宵节这天,附近村里年轻的男女都会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有看对眼的,就直接带着男方(女方)回家里相看了。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现在这样全民参与了,晓雨记得外公外婆也是会唱山歌的,每次外公喝醉了酒都会唱上那么两句。

  下了亭子,往回走,跟着父母来到杂食店,买了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又买了晓雨想吃的炸团子、米糕等小零嘴。看时间不早了,三人赶往先前交易市场,还没有看到王大富的车,等了十几分钟这样,就听到了三轮车的声音由远处传来。

  上了车,看到还有几位同村的大爷大妈们,几人迅速的聊起了家长里短,车外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也没有阻止得了几位大爷大妈们的聊天热情。

  “突突突”三轮车独特、嘈杂的声音回响在山间公路上,在山间形成了一种别样的“交响曲”,这也是乡村独有的一景了。


  (https://www.23hh.com/book/209/209606/132483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