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晚明之帝国风云 > 第031 羲生新闻半月报

第031 羲生新闻半月报


  第031羲生新闻半月报

  崇祯初年的农民军尚无推翻朱明王朝明确意愿,他们大抵为饥寒所迫愤而举旗抗税,武力夺取官府以及当地豪绅大户粮食。当此时,杀人放火等招安的水浒好汉深入民心,农民军渴盼吃饱不饿,若能有好前途绝不介意投降朝廷、为朝廷效力剿平“方腊”“辽贼”。

  如果朱明朝廷能够有效组织赈灾,如果朱明朝廷能够带来足够粮食,如果朱明朝廷能够寻到危机输出方向,陕西早期民变是不难平息的。所谓旋抚宣叛,根由在于饥民流贼为了眼前不致饿死,不得不四出劫掠粮食。朱明朝廷官吏对此亦清楚明白,可他们没有能力解决难题,譬如标准时空历史里三边总督杨鹤向崇祯皇帝如是自辩:“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与此同时,饥民流贼却受限于眼界混混沌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饿时再举旗,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明军妥协与招安。

  郑义早已发觉饥民这种情绪。

  或许灾荒饥饿时间尚短,或许官兵贼民矛盾尚未激化,太平军不仅遭到延安府内乡绅抵触,亦深受众多自谓良民的百姓排斥。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填饱肚子之后就开始苦心积虑与太平军撇开关系,深怕官兵攻来后受到牵连。这些可爱的良民,总以为没了太平军,生活只会更好而非更差。言而总之,只要能够勉强活下去,没有谁肯跟随郑义闹革命。

  郑义编制外扩军计划,深受此等负面情绪影响。

  怎么办?

  观念需要舆论改变,明末信息传播条件下,报刊杂志是最优选择。

  为了配合庆阳府骚扰战略,郑义筹备大半年的第一份报纸《羲生新闻半月报》终于面世。

  中国早在两汉年间就创办有邸报系统,邸报又称朝报、条报、杂报等等,某某报非是后世特有新事物。至赵宋年间,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隐而号之曰新闻,新闻亦非后世词意。半月则是指报纸半月发行一次,嗯,事实上更像杂志,明末交通条件毫无支撑日报体系的可能性。

  郑义对报纸寄予厚望,特意借用标准时空共和国太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诗句当作创刊词,日月为明,用在此时最恰当不过。截牺(犧)音之羲,取牲音之生,合成羲生两字,寓意郑义代明建朔伟志。报纸又定黄牛为标志和吉祥物,劝谏报社发扬老黄牛精神,埋头苦干实干,不要学东林党天天举着道德旗帜放嘴炮。

  《羲生半月新闻报》创刊社论,由郑义亲自执笔所写,名曰《杀之良是》,矛头直指王朝朱明崇祯皇帝。

  却说新任陕西巡按吴甡弹劾杜文焕冒杀难民,扒皮杜文焕皮时又扒出一桩旧案:崇祯二年三年之交异常活跃的大盗王子顺,都司艾穆招降其人之后交付洪承畴,延绥巡抚洪承畴、延绥总兵杜文焕、陕西巡按李应期等文武官员憎恨流贼屡降屡叛,遂以计杀之。

  晚明之际,文贵武贱,类如杜文焕等总兵,吴甡想骂则骂想斥则斥,但碰上洪承畴、李应期等文官那就必须硬对硬才能干掉对方。莽撞弹劾洪承畴并不符合吴甡利益,况且此时朝堂中首辅周延儒与温体仁结盟,而吴甡前时曾力助钱谦益而交恶周延儒、温体仁,吴甡想干掉洪承畴也没那能力。而洪承畴亦是性格彪悍之辈,面对杀降非议之声,他非但不收敛避讳分毫,反而于崇祯四年四月唆使属从贺人龙再次设计宴杀三百余降民。吴甡是混迹官场多年老官僚,情知新官上任随手拍死一名武官显示存在尚可,无故交恶同僚乃至问罪前任则是大误。吴甡不动神色将杀难民与杀降民分离,专一弹劾杀难民以显自己菩萨心肠,同时委婉抨击杨鹤招抚之策向洪承畴等示好。

  不久,洪承畴杀降之事与饥民旋抚旋叛奏章齐时递至崇祯皇帝手中,两相对比下恼的崇祯皇帝大骂饥民流贼:“贼势蹶甚,招抚为非,杀之良是!”

  此即为郑义执笔《杀之良是》评论的背景。

  正如前面所说,杨鹤两手空空招抚,难道劝饥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饿死不成?崇祯骂流贼骂的舒心,豪绅官吏听的舒心,生活安定的良民也觉得尚可,但这些话语传到陕西即将饿死的饥民耳中,那就如尖刀般刺耳:“不赈不抚,还杀之良是,你倒是来杀啊!”

  为了增强反差效果,《杀之良是》评论后续又是两篇资料文,第一篇列数辽饷、苦役等加派,尤其点明崇祯三年十二月,天下辽饷加派由每亩九厘增至一分二厘(12厘);第二篇列数朝廷对陕西赈济数字如何吝啬,与辽饷等加派形成鲜明对比之后,又恶意抨击明朝廷不许山西等地粮食运入陕西的封锁政策,再隐晦攻击朝廷厌民资寇,山西往年运往陕西粮食如今疑似远卖关外,甚至有若干晋商借道鞑靼千里迢迢送粮建虏。

  为了取信陕西百姓,《羲生新闻半月报》其他版面又间或摘抄朝廷公文,证明凡此种种诘问绝非胡说。

  明际有驿站邸报传统,郑义兼并延安府之后移除积弊,令驿站体系回归正常运转。崇祯四年五月初二日,羲生报第一期印刷完毕,旋即利用驿站体系快马运往各县,并组织一批读报员向民众宣传。

  报刊舆论有无效果,还得看民间具体反馈,郑义于是放下手头琐事,隐身于民间亲自观察饥民情绪变化。

  首先是肤施县,肤施县是延安府府城,民众稍富且往年家有一定余粮,所以最为排斥太平军。肤施县民排斥情绪源于崇拜安乐秩序,谈不上好不好,只是连绵灾荒年间有些不合时宜,只要他们不正面反抗太平军统治,郑义也无意耗费精力令他们认清现实。伦理观念非一朝一夕所能变更,肤施县民情绪依旧沉默抵制,绝大多数人怀疑太平军胡编乱造污蔑皇帝。皇帝英明失察,奸臣祸乱朝政,这是明际民间传统舆论,嘉靖之严嵩,天启之魏忠贤,如是等等,良民骤闻崇祯皇帝的“杀之良是”诛心言论,脑海里第一念头是太平军造假污蔑,第二念头是朝廷里有大奸臣。

  当然效果还是有的。心中怀疑朝廷里有奸臣,自然而然联想起水浒传里的高俅高太尉,进而对陕西官员不作为心生怨恨。累年积月影响下,待其接受郑义统治秩序后,势必转而成为太平军治下良民。简而言之,良民固然无法协助郑义横扫六合,但他们也不会拼上性命死保大明江山。

  前面早就说过,郑义坚信肯革命肯造反的只有贫困弱势势力,他们一无所有,他们无可失去,所以他们最肯革命最肯造反,因为胜利之后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延安府中流砥柱以及潜在兵源,是大量因为天灾人祸失去土地无法养活自己的流民,此时他们大抵都被郑义“以工代赈”名义分片集中起来,无休止修葺水利、边铺路造城、平整土地、军屯军训。

  郑义组织读报宣传,主要对象亦是这些每月准时领粮的流民。

  与乡绅良民反应冷淡不同,这些破家亡户的流民早已积累满腔怒火,唯因皇帝英明失察传统观念以及杨鹤竭力维持的招抚局面他们才旋抚旋叛,而非与朱明王朝誓不共存、坚决斗争。朱明朝廷自有邸报系统,但邸报流传于官府与士子乡绅之间,而非是送给贫民百姓看的。当朱明朝廷吝啬面纱揭穿,当朱明朝廷封锁陕西政策披露,当朱明朝廷吝啬赈济一一列出,流民们瞬间被怒火淹没:“原来杨鹤是大骗子,怪不得抚来抚去就是不给粮食!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咱就脑门对脑门,看看杀谁良是!”

  最后统计证明,肤施县以工代赈流民反响激烈,各征兵点挤满报名参军的愤怒人流。

  郑义见证肤施县烈火燎原局势,复又间道巡视延长、延川、青涧、绥德等县。郑义本以为刚被太平军兼并,几县县民理当较难宣传,谁想当地拥军热潮更胜肤施十倍,甚至有人参军落选后不甘心,竟想独自拉起部队攻向京师。郑义惊讶询问,逐渐理解几县燎原怒火缘由:兼并的晚,意味着粮食困乏期更长;又因地处敌我之间,贼来如梳,官来如蓖,哪怕地主小富之家也熬不住。尤其是自谓良民的百姓以及自谓勤劳致富的小地主,他们恨贼恨官恨剿恨抚无所不恨,心中对秩序降临渴盼到极点,当验证太平军军纪严明更有巨量粮食供给平抑粮价之事确凿无误,他们纷纷或明或暗转而与太平军合作。

  郑义瞠目结舌,肤施县民抵触情绪根源竟是因为他起事过早,没有亲身经历一年更胜一年的连绵不绝的劫难。

  唯有历经混乱磨难,方知秩序根脉在哪。

  ;


  (https://www.23hh.com/book/219/219652/167868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