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晚明之帝国风云 > 第055 乡绅、晋商 一

第055 乡绅、晋商 一


  第055乡绅、晋商(一)

  崇祯六年正月初一日,位面基地科技时间锁由西历1743年提升至1746年,并解锁了普鲁士黑衣步兵、不列颠红衣步兵、法兰西蓝衣步兵、奥地利白衣步兵等步兵模版。前面说过,位面基地精神波动覆盖干扰传输军事记忆金手指,六十日快速招募形成的战斗力就堪比标准时空历史里的同模版步兵平均水准,如果郑义选择不列颠红衣步兵,那么系统训练招募的太平军战斗力下限即为标准时空历史里不列颠红衣步兵平均战斗力,而上限则由太平军将领素质物资补充装备水平等等因素决定。

  简而言之,太平军战斗力再次大幅度提升,迈入排队枪毙成熟时代。

  太平军此前水准已可横扫全球,战斗力提升固然可喜,不提升其实也没问题。

  最令郑义惊喜的却是陕甘官宦乡绅的表现,崇祯五年末与崇祯六年初的山西变乱通过羲生新闻报传递关西,陕甘官宦乡绅随着连续报道相继改**度,转而支持起郑义统治。

  郑义以标准时空工业时代标准审视晚明社会结构,虽然不曾如极端左派那样恨不得立即平均地权,却也相当轻蔑乡绅阶层,觉得他们无助于自己统治陕甘。但是郑义忘了,工业社会固然与农业社会不同,可是农业社会也与工业社会不同,乡绅阶层不适合工业社会却异常适合农业社会,绝不能唯心否定隋唐以来乡绅传承千年的事实。晚明此时显然属于乡绅时代的农业社会,毫无基础可言的晚明社会也没有必须复制工业时代管理体制,贸然清除乡绅推广工业时代价值观,只能带来混乱而不能带来秩序。

  这显然不符合郑义的利益。

  明白乡绅集团并非无用,郑义转而研究起乡绅阶层、宦官吏卒阶层。

  说儒生道儒生,可其实隋唐科举以来全都是应试教育,朝廷考诗就学诗,朝廷考帖经就学帖经,朝廷考墨义就学墨义,朝廷考论策就学论策,朝廷考经义就考经义,朝廷考八股就学八股,朝廷考新学就学新学,朝廷考理学就学理学,真正不肯变革与儒学共生死的自古只有少数。郑义虽然将科举弄的面目全非,可是仔细想想,它真的比有考诗歌到考八股之间的变革大吗?况且郑义又没有致力于消灭儒学,新式科举里仍然残存无数儒家理念……经过郑义脑补式解读的新理念。

  乡绅阶层面对郑义新式科举,固然漫天非议可大都一边骂着一边学着,唯有少数立志不做郑义官儿的才又骂又不学。科举,做官敲门砖罢了,想做官就乖乖学习考试内容。至于不想做官的老古董,也没有被郑义笼络的价值,郑义只须忽视其牢骚,就能令其渐渐消逝于未来新帝国。纵观三百年大明王朝,不做官又能领导社会舆论的,又能有几人?有立志不做官之个别乡绅,无有立志不做官的乡绅阶层。

  总之,乡绅阶层与郑义并无生死存亡之仇。

  崇祯五年与崇祯六年之交的山西变乱经羲生新闻报栩栩如生描绘之后,陕甘乡绅阶层全部黯淡缄默,渐渐对朱明王朝失却了信心。郑义能否如朱元璋那样成就布衣天子伟业暂不可知,但是就郑义数万强军安守陕甘、横扫朔方、逆击建虏姿态,最少也是类似唐末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之间一代军镇。郑义不是黄巢,只要确定这点,乡绅阶层就敢下注了,当然他们维护郑义也是维护陕甘秩序,更是维护自己财产性命安全。崇祯五年十月以来,陕甘乡绅阶层逐渐拥护郑义统治,成批成批购买蒙学教材与中学教材,尝试考取太平军科举。

  郑义最初并不在乎乡绅阶层态度,可是等乡绅阶层改**度之后,陕甘突然变得容易统治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幺蛾子事少了,麻烦事少了,积极告发间谍叛徒的事多了。郑义仔细研究乡绅阶层十数日略略醒悟,却是朱明三百年乃至以前各朝都是皇权不下乡,不是不想下乡而是下不了乡,甚至下了乡只会得不偿失加速王朝败亡。尤其是晚明慢如蜗牛的信息条件,譬如云南边界或甘肃边界出现问题,单单消息来往传递京师就得等数月半年,指望京师了解当地形势并做出明智判断更是等同妄想,这种情况想维护辽阔国土就必须放权。但是放权到省到府则容易诱发边疆军阀割据,大量无害于王朝统治的乡绅阶层于是趁势而起,代替皇权维护乡村秩序与伦理道德。

  这或许可以称为乡绅地方自治。

  或许内里有无数黑暗,有无数腐败,有无数黑幕,有无数龌龊,有无数欺压良善,却总能维持乡村基本和谐面貌。

  郑义目光移向位面基地科技时间锁,离铁路解锁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暂且保留农业社会特色的乡绅地方自治。

  太平军政权接受乡绅阶层渗透,或者说郑义介入到乡绅阶层,令陕甘局势瞬间大幅度转好。想想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标准时空里大明王朝死于李自成手中,而后才有满清趁着中原一团乱时轻易而举入主中国。李自成为何乱呢,是因为边军缺饷乏粮,是因为国库空虚,是因为陕西连续数年饥荒。如果没有饥荒,如果朱明财政充沛,如果没有辽饷摊派,陕西纵然有叛乱,想来也会如闻香教一般被明军剿灭。也就是说,明军体制固然极烂,文官体制固然极烂,但他们足以维护社会基本秩序,朱明死于崇祯民变而不死于嘉靖倭寇就是明证;此时关东明军与王自用等流贼作战胜多败少也是明证。郑义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粮食解决灾荒问题,哪怕烂到极点的家丁部曲式明军,也足以镇压无源之水式农民叛乱。

  郑义降临此时空,目标自然不是当救世主,更不是建立人人平等又按需分配的地上天国。就如郑义统治陕甘之后转身剿灭山贼土匪,他将来也是要做帝国最高统治者反动派的,该联合谁该镇压谁心里自有一杆秤。最小精力付出换取陕甘和谐安定,无疑百分百契合郑义利益,在乡绅自治阻碍准备中的工业革命之前,他与乡绅阶层天然属于政治盟友。

  崇祯六年二月,太平军政权正式抛弃流民立场,转而热情拥抱乡绅阶层。

  截至崇祯六年五月,除却少部分山贼土匪需要清剿,陕甘内部尤其是关中平原,已经不需要太平军再劳碌分兵巡视警械了。解除巡警而节省来的兵力,或投入训练新兵,或投入剿匪,或投入与明军、鞑靼、建虏对阵前线,令太平军拥有可用兵力对杀外敌。郑义原本以为最少需要三年才能粗略整顿陕甘,谁想在投诚乡绅阶层的全面配合下,太平军政权十数月时间就轻松控制陕甘重要命脉。

  也许应该向东方提前迈出扩张步伐,毕竟每早一日统一中国就能救活无数灾民。

  而且,军事胜利与地盘扩张,也能加强已降乡绅信心并吸引更多乡绅投诚,助郑义更快建立新秩序。

  ======

  崇祯六年五月,郑义时隔数月再次亲临米脂县。

  明面原因是郑义应诺艾麦麦的园林临近验收,真实原因是接见一批来自山西的商人。

  晋商!

  南徽商,北晋商,这是晚明时代赫赫有名两大商帮。

  大明三百年王朝官商勾结是常态,无权别想玩商业,商业玩大背后必定藏着一张权利网。行商获利资助族人乡人亲眷读书,做官之后则利用权利拓展商业利益,不知不觉织造出一张遮盖中国的权利网,晚明朝廷不征或少征商税,终极原因就是大量文人高官背后站着团结起来的商人集团,向商人征税就从自己口袋里掏钱。

  种种官商勾结黑幕暂且不谈,只说晋商,其实标准时空历史里说晚明晋商更多依赖于满清三百年影响,真正的明王朝,晋商虽然同样庞大无比,北中国却有另一股商业势力与他共存,那就是秦商,也就是陕西商帮。

  最先利用盐粮折中法兴起的其实也是秦商,延绥镇、宁夏镇、山西行都司下辖无数这堡那堡,粮食马草所需往往由指定由某家商人供需,而其中定边盐湖更是几乎供养全陕用盐。朱明王朝前期,秦商是西北商帮的主力,彼时的晋商则更像秦商的附庸。然而,由于地理原因、历史原因、移民原因,秦商与晋商影响力渐渐此消彼长,在明王朝早期,秦商占绝对优势;到了明王朝中前期,秦商与晋商对半均衡;明王朝中后期,晋商彻底超过秦商,并将秦商甩远。尽管如此,由于共同对抗以徽商为代表的南方商帮,由于秦商与晋商地理相似性,秦商与晋商之间冲突少于合作,利益多于矛盾,往往被人并称为西商。

  ;


  (https://www.23hh.com/book/219/219652/167870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