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三国之大同社会 > 第二十五回:孔府论儒

第二十五回:孔府论儒


  周生骑着大黑,带着旺旺从太山下来后,直奔鲁县(现在的曲阜)。准备去祭祀孔圣人和拜访孔融。大黑和旺旺在太山玉皇顶上陪着周生修炼,同时吸取了天地之间的第一缕紫气,因此灵性大增,修为上涨,虽然没有像周生一样突破到了炼炁化神中乘,但是也到了小乘后期了。因此大黑和旺旺精神抖擞,沿着驿道一路狂奔。从太山脚下的奉高出发到鲁县大约有八十公里左右,竟然只花费了一个多时辰。路上的行人只见两道黑影闪过,还没看清楚时,就已经跑得远远的了。鲁县现在是鲁国(相当于一个郡)的冶所,是在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国都曲阜的旧址上修建的,不过面积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大约有二平方公里,这已经算是中原的大县了。

  递上拜帖后,孔府的门丁一瞧,果然是名传天下的周生来了—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大黑和旺旺是周生的标志了。门丁不敢怠慢,急忙上禀家主。门丁进去不多久,就听吱呀一声,平常都是紧闭着的朱红大门打开了。接着从大门里走出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年纪在二十五六岁,身高约七尺,头戴平板冠,身穿白色宽袖长袍的儒生。这儒生甲字形脸,额头高耸,可惜日角低陷。双眉呈一字形,浓黑而短,眉间印堂宽阔,双眼大而有神。远远地就对周生抱拳行礼,热性洋溢地大声道:“我说为什么一大早喜鹊就在枝头上叫个不停,原来是名传天下的周生到了,幸会,幸会!鄙人姓孔名融,字文举,还请入府相待。”周生连忙还礼道:“孔兄客气了,冒昧登门打扰,还请恕罪!”周生在孔融的陪同下走进孔府。不等中堂落座,周生就恳请孔融带路到孔庙恭恭敬敬地给孔子上了三柱香。等到了中堂坐下后,孔融笑着对周生说:“自从尊驾在品世茶楼悬挂对联后,对联这一新颖的文体就开始风靡儒林了。但是却无人能在对联上超过尊驾,不知吾是否有此荣幸能请尊驾为吾先祖庙宇题写一幅对联?”周生谦虚道:“能为孔圣人的庙宇题写对联实在是小生的荣幸啊!”于是当场写到:

  “师师方尊圣,士农工商学俱望九州同,

  生生之为易,仁义礼智信皆为天下公。”

  孔融看后心有所悟,沉思良久,才喟然长叹:“此对联道出了吾先祖心声啊,可惜历经千余年,世间仍然不见大同,可惜后世儒生虽然尊奉先祖,可是还有几人胸怀这一理想啊!儒家三立今人只知道为了自己家族立产业了,有几人还会追求立言立德?”周生在一旁暗想十一世纪比现在更加不如。

  周生于是拿出《大同社会纲要》递给孔融翻阅,孔融看后神色庄重地对周生一拜道:“尊驾莫非真是远古圣贤转世?此书深化和具体了吾先祖的大同理想啊,依照此书当有可能实现吾先祖的大同理想了。”于是周生有详细介绍了阴山县的种种情况,听得孔融连连赞叹、心生向往,准备随后就往阴山一行。随后周生讲述了实施的大致计划,邀请孔家参与神农学宫的教务工作,并且力争在各大州郡建立神农分学宫。在学宫内宣讲大同思想,寻找有共同理想的学子组建大同学社,最终组织大同政党。周生这是把共产主义革命翻版到了汉朝,不过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还是有些区别,毕竟时代不同,这些后文会慢慢解释。孔融听了行动计划,几乎成了大同理想的狂信徒了,马上满口答应周生的安排。

  周生最后放出自己的气势,孔融见到周生的气势雄浑、巍峨却又生机勃勃,神情一愣,说道:“尊驾也在太山玉皇顶悟了道?”周生说道:“是啊,我在玉皇顶静坐一夜,后来观泰山日出,心有所得。所以大同理想其实也与儒家的个人修炼息息相关,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因此儒家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啊!要知道老子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周生以系统论的同律同构的观点解释了天人合一和修炼的道理。因此儒家的修炼还是要入世的,治理好一方天地,才可以与这方天地相合啊才可以达到相应的境界。

  说到这里周生好奇地问:“汉武帝时,著名经学家孔安国公相传也是孔圣后裔,不知他是第几代子孙?”孔融答道:“乃是孔圣十四世后裔。”周生又问道:“相传他已经达到了地仙境界,他修炼的是儒家功法吗?现在仙踪何处?”孔融答道:“先祖安国公虽然儒学深厚,奈何儒家修炼迟迟卡在筑基一下,后来修的是道门功法才成为了地仙。到现在有百余年没有见到过先祖,吾等子孙后裔也不知他云驾何处了。”孔融精神一振道:“今日听君一席话,吾才恍然明白,先祖之所以不能筑基是因为没有治世之功啊!”周生道:“据我猜测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分别等同于道家的炼身摄气、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返虚这四个境界了。”孔融再拜道:“多谢讲师指点迷津!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家的修炼法门就遗失殆尽了,以至于此后四百余年整个儒家竟然无一人得道!如今有了讲师之悟,儒家修炼有望了!”

  随后的几日,宾主相处尽欢。周生在孔融的带路下仔细参观了孔府、孔庙、孔林。虽然此时的“三孔”远没有二十一世界时的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然而却可以更加清晰地体会到孔圣的匠心独运。整个孔府、孔庙、孔林三者合一,浑然一体,北靠太山支脉,南有泗水环抱,乃是一处上佳的风水宝地。再加上与儒教的气运相辅相成以及孔圣遗传的风水布局,难怪此地成了整个世界第一风水阳宅宝地。孔子后裔住在此地,数千年人丁兴旺,开枝散叶,富贵延绵,荣华不断。这样的家族是整个地球上绝无仅有的。

  “三孔”之中对周生益处最大的反而是排在末位的孔林。在孔圣的坟墓四周,有孔子的数位亲传弟子(儒家七十二贤)搜罗整个神州大地,移植了三百六十棵不同的珍奇树木。这些奇异的树木排列奇特,与天上的青龙星宿遥相呼应,组成了一座周生无法辨别的阵法。这就是没有传承的短板了,由于天地元气的不断流失,后世都认为阵法只是神话而已,因此大部分失传了。周生只是感觉到这座大阵中正平和,大阵中生机浓郁,竟然化成了肉眼可见的青色浓雾。周生在大阵的边缘修炼了三天,体内原本细如发丝的先天真木之气就已经变得有筷子粗细了,并且在体内自动循环不休。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周生在孔府就逗留了五天。期间周生数次提出辞行,都被孔融热情地挽留下来了。这次孔融见周生实在是有事待办,去意已决,于是不再挽留,设宴送行,酒酣之时孔融深情吟诗道:“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一时情绪激动,孔融竟然接不上下文了。周生见此,一口饮尽杯中的酒,接着吟诗道:“醉后尽天真,所言皆大同。”吟诗结束。周生抱拳告别,飞身上了大黑宽大的牛背,盘腿坐下,掏出一只竹笛,边吹边走,飘然而去。


  (https://www.23hh.com/book/65/65246/344684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