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裂变 > 第三十六章 正奇相合

第三十六章 正奇相合


  跟着先头部队渡过黄河,高敬急忙赶到守军阵地,此时魔鬼部队大部已赶去攻占永济,只留下一个分队十几人看守俘虏,对他们这些准超人来说,解除了武装的部队就是一群羊,没什么可怕的。


  看到阵地营房里几百个或包头,或缠臂的俘虏,高敬长出了一口气,他们是来占领山西的,不是来山西杀人的,还好,这个魔鬼部队的头领没让他失望。


  见到高敬,留守分队的上尉分队长向他敬礼报告。特战大队军衔都高,甚至还有少尉组长,最低的也是一级士官。没有几年的兵龄,是进不来的。


  高敬问分队长王守身为何没有大开杀戒,分队长不好意思的说:“凤翔血案”后,大队长被停了职,李省长专门给他上课,说我们特种大队是打赢战争的利剑,不是杀人的战斧,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才是特战部队的精髓。后来李省长还专门为我们大队分队长以上军官开设了培训课,他送给我们一句话:“魔鬼的威力是震摄,屠夫的叫嚣才是杀戮。”


  高敬心中敬意油然而生,李想简单的一句话,就阐明了特种部队的灵魂,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年青人,是真正的领袖。


  上午十点,高敬先头部队已抵达永济,这里刚刚被120大队配合沈鸿之一营占领,秩序井然,沈鸿营正在阵地警戒,由于架桥异乎寻常的顺利,等高敬赶来,晋军的援军还无动静,而此时王守身已率两个分队前去搜索,120大队每个分队都配有10W电台,可以及时上报敌情,见此情况,高敬不再耽搁,马上命令刘小顺突击群立刻前出,争取在来路击溃敌援军。


  刘小顺率突击群一路狂飙绕蒲州而过,在蒲州东北六十余里,迎头撞上赶来增援的晋军商震部混一旅李服鹰二团,由于接到王守身情报,刘小顺命令坦克加速,直接冲垮了对方,然后卡车上只留七八人的机枪手、突击步枪手,以密集的火力跟进,后面是下车步行的步兵,一连三轮打击,再加上李服鹰在第一时间就被120大队狙击手击毙,一个团很快就被包了饺子。刘小顺马不停蹄,跟着绕过运城、水头,包围了夏县,并在对方毫无防备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夏县,将运城守军变成一支孤军。算算下来,他一天一夜狂奔了四百多公里,把自己也变成了一支孤军。他大胆的战术,是晋军万万没有料到的,等商震醒过来,已是四面楚歌,只能坐等太原援军了。


  拿下蒲州,高敬并不急于进攻运城,而是派一个团看住运城,自己悄悄带大部队绕过运城,跟着刘小顺的路线,攻占水头镇,兵锋直指闻喜。


  短短三天,陕军如入无人之境,剑指闻喜,运城危急,气的阎锡山乱骂,也不知是骂自己大意,还是骂下属无能。晋南可是自己的财富来源,这里丢了,自己的根基都要动摇了。


  他急命驻防在临汾第4混成旅(旅长赵戴文)南下增援,由于晋军通信不发达,对前线一无所知的赵戴文,在闻喜城下一头撞进了高敬的伏击圈,刘小顺、贺山子两个团一左一右,将他截为数断,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晋军大部被歼,只有不足一个团逃回临汾,但这个团再也回不去了,等他们赶到临汾,郁子健第六团已轻装简行,化妆成晋军偷袭成攻。在城下直接将他们俘虏。


  一个星期之后,阎百川已失去几乎山西的三分之一,运城、临汾两座倚为干城的金城汤池,丝毫没有发挥作用。介休以南门户大开,洪桐、霍州、灵石、介休、平遥、已无险可守,自己竟然在最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出问题了。


  顾不上再想其它,阎百川将太原以南、以东、以西兵力都调集到太原周围,打算凭险死守,晋秦黄河沿岸,已不留一兵一卒。镇嵩军一万余众也退守太原。共计二万余兵力,仍可与陕军一战。借助发达的媒体,陕军在舆论中也早早的占了上风,大谈阎百川收留匪类,忠奸不分,引狼入室,祸害三晋。就好象一个明明是自己不请自到跑到别人家里,却在数落别人不厚道的霸王客。不过在这种强存弱亡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讲得清道理呢。


  运城孤立无援,在汽车牵引着152加榴炮进入阵地,并进行几次试射,炸坏几处城墙后,商震就在高敬的劝降下选择了投降,他不想拿运城父老的性命玉石俱焚,高敬部果然守信,秋毫无犯,将不愿留下当兵的统一发放路费,遣散回家。


  高敬势如破竹,一路北上,洪桐、霍州、灵石、介休、平遥、相继失守,8月21日,高敬占领太谷后,终于停止了进攻,他不得不停止下来,山西糟糕的路况,让他的半机械化部队步履维难,尤其是汽车,消耗量惊人,陕西的产能有限,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实在没有多少可供他消耗,现在七五炮以下已全部改用畜力和人力了,看着后勤送来的报告,让刚刚尝到机械化甜头的高敬,面对蜗牛一样的行军队伍,不得不转入休整。


  总算止住了陕军的闪电战,阎百川偷偷出了口气,急忙命令兵工厂加紧生产,扩充军备,招募新兵,加固太原城外围东山和西山阵地,希望以坚决的防御,消耗陕军,只要打成持久战,就有可能让陕军知难而退。都到这时候了,北京还是一言不发,分明就是看陕晋两家笑话,坐山观虎斗,问题是自己太大意,把两虎斗硬给演成了虎羊斗。


  望着墙上的地图,阎锡山细细思量,实在不行,自己就退出太原,退往大同,大同再守不住,就退往绥远,中国这么大,他李想总不能把自己追上天吧,可是山西啊,我的山西啊,阎锡山看着地图,一阵心疼,山西,怕是守不住啦。


  这时的高敬和阎锡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陕军的一个危机和晋军的一个转机,机械化部队,它的优势在于机动,如果失去了机动力,受重装备的拖累,就只能成为被动挨打的对象,阎锡山如果此时肯下定牺牲的决心,集结优势兵力,向高敬发动进攻,只能被动挨打而又无险可守的高敬就很危险了,除非他肯丢下重装备逃命。


  只是阎锡山本人及部下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机械化部队作战教育,不要说他们,就是他们的老师日本,这时也没有这样的部队,不过以陕西一省之力,在不影响建设的前提下,也就只有这么大的建军能力了。以这样的实力兵发京冀的话,打到北京就要当裤子了,所以李想的野心目前也就这么大了。


  剑威力有限,剑法就很重要了,这也是陕军打到现在,往往兵出奇招,靠自己的机动和通信优势转化成战场优势,先进的作战思想往往是战力的倍增器,正如二战初期的德国,以并不强大的兵力,陆军不如法国、空军不如英国、陆空军不如苏联的情况下,横扫欧洲大陆,成就了一个传奇,就在于它的闪电战理论,先进的机械化兵团作战思想,这也是李想极为重视军校现代作战思想培养教育的原因。


  而这一战场态势阎锡山并不清楚,甚至高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已是外强中干。远在陕西的李想却是心急如焚,打仗不能靠侥幸,作战双方都没有意识到机械化部队失去机动力的可怕,李想一面急令后勤想方设法先给高敬第九师运送油料,一面将抽调西安警卫八团和士官学校、高等军事学院第二期毕业学员扩编成第的十三、十四两个团,连夜乘火车北上,在延安下车,轻装急行军,经绥德、吴堡、在军渡渡过黄河,经离石、文水、交城、清源一路攻击前进,从西边威胁太原,与高敬第九师形成犄角之势。


  等阎锡山意识到这个问题,已是两面受敌,无处抽身了。


  接到李想的电报,高敬细细一想,也是一身冷汗,一面作势出攻打太原的样子麻痹敌人,自己急令各部收缩,在太谷构筑防线。


  李想已是两天两夜没睡觉了,虽然危险已解,可太原城的坚固他是清楚的,当年要不是阎锡山促不及防,日本人很难顺利占领太原,即使这样,日本人也是苦战多日,伤亡累累,自己家底不厚,可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自己所有的部队都派出去了,就算把两个师另二个团二万四千人都投入战斗,没有五六千人的伤亡,是打不开太原城的,而且,这种打法,很可能会把太原打成一片残垣断壁,自己想要的是山西已有的工业根基,可不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对于运城和临汾这样的重镇,他都不想强攻硬打,而高敬的战略竟与他不谋而合,当然,高敬不会象他这样考虑,高敬想的只是以最小的伤亡,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大的战果。


  面对比乌龟壳还硬的太原,接到油料补给的高敬也是一筹莫展,光是太原城四周的山地屏障,就够他喝一壶了。再看看山上的明雕暗堡,真这么一路打下去,不知要死多少将士。自己就这么点兵力,打完外围,怕就无力打太原城了。


  李想忽然很想念空军,如果这时有一支空军支援高敬,这仗可能会好打一点,太原的城坚池固,他是知道的。更要命的是他赔不起,要是伤亡五六千人,高敬的部队就成了空架子,自己守着陕晋豫三省之地,就象良人怀宝独行于夜路,被人趁虚而入,可就完了大蛋了。


  (https://www.23hh.com/book/140/140972/717274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hh.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3hh.com